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教育导向功能、规范行为功能、健全人格功能、实践锻炼功能、情感陶冶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途径:寓教于脑,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寓教于景,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寓教于乐,创造科学的校园行为文化;寓教于理,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寓教于心,培养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这一角度出发,认真剖析了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德育功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具体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最大的主题,而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土壤,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既有同一性,又有互补性。校园文化发展和德育的目的都在于育人。德育是实现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的途径之一。良好的德育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德育促校园文化发展的道路,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内容的共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德育内容是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内容的共融,有助于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使高校德育内容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凝聚力、说服力。  一、校园文化与德育内容的交合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来已久,它是一个系统而永恒的时代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构建符合校园实际、显现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功能,确实是一个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德育功能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具体可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对大学生德性的成长分别具有感染作用、熏陶作用、导向作用和体验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大学生潜在地灌输着体现教育者要求的思想、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握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性;重视开发利用校园形象资源、校园精神文化资源、校园文化活动资源和校园制度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品德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联系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德育工作实际,从校园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说明了校园文化与德育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具有引导、规范、激励、促进中学生良好道德形成的功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环境因素。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德育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现实课题。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须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引导,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创设蕴含物质文化的校园环境,彰显校园制度文化的道德意蕴,注重行为文化的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9.
王晓棠 《学子》2014,(3):14-14
正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外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校园  相似文献   

1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进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形势下极为重要。以校园文化为动力,推动高校德育的创新与发展,即以校园物质文化浸染大学生日常生活,以校园精神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以校园制度文化规范大学生思想行为。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校园方化包括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方式文化及精神文化,几方面入手,探讨了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的隐性影响及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表现为:熏陶感染功能、认知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健全人格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实践锻炼功能。应通过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方向;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徐晓蕾 《文教资料》2014,(25):33-34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生活的总体,它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要添加新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要随之有新的举措。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创造健康的校园精神,实现学生的心理认同。增强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晓滇 《成才之路》2011,(34):16-17
校园文化,归根结底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着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形成并与之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精神情感为表征的文化系统。它不仅体现在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上,更多地则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中。而校园精神和校园价值观等德育观念形态的东西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校园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可以这样说,贯彻着德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就像校园的神经中枢和潜意识,是其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叶阳 《广东教育》2003,(10):10-10
校园文化通常指学校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文化因素,包括显性的校园规划、校舍建设、设备设施、校容校貌和隐性的规章制度、文化活动以及师生认同的校园精神。近几年来,我们凭借校园背倚潮州名山、面临西湖碧水的自然、人文优势,加强了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性研究和实践,并将之作为一个教育科研课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文化与德育密切相关,是当前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思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生活的总体 ,它在德育过程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德育工作也要添加新的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随之有新的举措。通过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创造健康的校园精神 ,实现学生的心理认同能更充分的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和整体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从德育的角度来审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优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剖析(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内容分析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并创造出的反映师生共同信念追求的具有学校育人特色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结晶。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大学校园文化把社会要求大学生汲取的政治规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力量,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极大的德育价值。它能对学校全体成员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和行为,同时又有一种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师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规范,对学生的成长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大学校园文化的角度审视大学德育工作,已生广大德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从大学德育q战略高度,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增强德育功能,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校园文化的界定及建构。校园文化的p涵有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校园文化就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税体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化形态,是富有高人情景的物理环境,通常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环B文化,如校园绿化,室内美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如医书信、训练馆…  相似文献   

20.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机结合、不可分割。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宽广的外延,其德育功能和育人方式与课堂教育完全不同,它是以潜移默化的暗示和耳濡目染的渗透等非强迫灌输的方式表现出来,是绝大多数校园人在自觉和不自觉中被感染和熏陶的非对抗性教育方式。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