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现对前期语言观是一种跳越。基于这一跳越,“语言与存在”这一主题被突显出来,思语言就得思诗与思的关联。诗与思处于一种相互面对的近邻关系,是从大道而来的语言之说,即大道的显示。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观超越了形而上学语言观,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后现代这一维度。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认为,海德格尔执着于用语言显示存在,而老子和庄子则主张摈弃语言才能把握“道”本身,其实,这是武断的结论.海德格尔和老庄都试图超越主客二分,他们都反对用主体性的语言来把握“道”和“存在”,推崇自然流露出的“无心之言”.此外,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的语言观也有很大差异,海德格尔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个命题使得“存在”这个终极视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原本性.而在老子、庄子看来,某种语言是否能够开启道境,不取决于它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而取决于言说者是否去除了“成心”.海德格尔与先秦道家语言观差异的根源是中西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西方,“存在”必须通过语言呈现,但由于西方的日常语言本身预设了主客二元对立,所以海德格尔不得不借助于类似于汉语类比思维的“诗言”来彰显“存在”.  相似文献   

3.
马艳利 《文教资料》2007,(9):109-110
以福柯、德里达、里奥塔德、罗蒂及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家站在后现代视野中,高举反形而上学、反主客二元论、反人类中心主义旗帜对于后现代文明提出前所未有的反省、批判与控诉,其人学理论是后现代思潮的重要部分,对后现代人学观的探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是本文力图阐述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一种“言”与“行”辩证统一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反对将语言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王国来看待,主张语言是建立在整个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一种现实的交际活动。与“语言决定论”和“思维决定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认为:实践决定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维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语言是人们借助于特定的意指符号系统进行社会交往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课程本体论为基础,结合后现代课程观,对以主客二元对立本体论为基点的现代课程论进行批判,倡导在英语课程中把主体和环境、个人和知识、学生和教师视为动态的有机整体,并主张英语教学的内容应当回归到英语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科学观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有别于现代科学观的新观念。从科学观的转向来分析后现代科学观,其中内在着反科学的非理性因素。结合我国现状,重温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建立“科学技术人文学”,并用它来代替“科学知识社会学”,是科学观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课程本体论为基础,结合后现代课程观,对以主客二元对立本体论为基点的现代课程论进行批判,倡导在英语课程中把主体和环境、个人和知识、学生和教师视为动态的有机整体,并主张英语教学的内容应当回归到英语语言本身。  相似文献   

8.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的教法往往是以词解词、以定义解词。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只能是摘抄加记忆,智能得不到提高。根据“九义”大纲的要求,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下面,我就“九义”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谈谈改进词语教学的方法,与同仁共勉。  相似文献   

9.
从破现代主体性之主客二分论、理性至上论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后现代哲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颠覆和反思,分析后现代主义“主体”理念的特性。指出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一破一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失弊之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使用和家族相似性”、加德默尔的“主客统一和语言的对话性”、利奥塔的“科学知识游戏和合法化”、德里达的“解释即游戏”,是西方哲学的“语言游戏”的主要代表。西方哲学的“语言游戏”有重要的意义,它启示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思考教学:让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存在,使教学成为对话的游戏。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源于英语 ,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①这一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 ,从18世纪现代主义开始盛行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否定了经典女性主义“男女平等”的概念 ,从“平等”观走向“差异”观 ,承认男女之间的差异 ,以此为基础 ,分析男女性之间的关系 ,从女性的独特性出发 ,来看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兴起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本文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本质论与构成论的观点进行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言观以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二分,突出表现在德育中科学语言的充分运用。然而,科学语言强调统一和标准,经常忽视个体差异,常常出现语言无法言说的窘境。现当代语言观以非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诗性语言便是非对象性思维的表达。在德育中运用诗性语言,关注生活世界,让科学语言和诗性语言相结合,推动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语言观以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二分,突出表现在德育中科学语言的充分运用。然而,科学语言强调统一和标准,经常忽视个体差异,常常出现语言无法言说的窘境。现当代语言观以非对象性思维为基础,强调主客体的融合。诗性语言便是非对象性思维的表达。在德育中运用诗性语言,关注生活世界,让科学语言和诗性语言相结合,推动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主客二分思想从萌芽、酝酿、确立及解构的演变,科学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壮大及陷入困境的过程。在主客二分思想指导下高度发展的科学却带来人类意想不到的生态困境,于是各大哲学流派纷纷提出解决主客二分危机的各种方案,如胡塞尔、海德格尔排斥主客二分而主张主客交融的现象学;逻辑经验主义主张将思想的界限局限于语言的范围内,巧妙拒斥主客二分;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德里达等主张完全解构主客二分,提倡无中心和非在场的观点;后SSK代表人物拉脱尔、皮克林等提出“科学实践分析”方式。正确解决主客二分思想危机的一条可行性途径是承认主客二分前提下的主客辩证法的科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智能为目标,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就词语教学来讲,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的教法往往是以词解词、以定义解词。学生学习词语的方法,只能是摘抄加记忆,智能得不到提高。根据“九义”大纲的要求,必须从狭隘的基础观转变到全面的素质观,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同发挥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下面,我就“九义”教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中国哲学同西方哲学的不同哲学个性出发 ,探求中西哲学会通之路的契合点 ,提出任何哲学的发展必须同时考虑时代性、世界性和民族性 ,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特点不是从“合一”还是“有分”的概念对峙中去寻找 ,而是从如何“合一”和“分二”入手 ,做到对“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有一个全面和清醒的视野 ,对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问题有更为科学的把握 ,使“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在科学的世界观、系统观和生态观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而这正是中西哲学会通的契合之处 ,即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主客二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课程观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后现代课程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一种是广义的视角,即强调后现代状况的特征,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理论(包括一些采用了现代主义哲学的课程理论)的视角。另一种是狭义的视角,即考察那些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的,并应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假设来建构“后现代课程论”的课程观。本文试图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课程观,将后者的理论作为前者的诸种理论中的一个流派、一种说法来看待。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我旧美学思想中的一个反映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的重要范畴,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主客融合、情景交融的意境课堂是对传统课堂“主客二分”的超越。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知识观是教育设计的哲学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影响、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现。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已经充斥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文章从探讨后现代知识观的主要观点入手,从后现代知识观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角度,讨论了现代教育在后现代知识观下的转变,即:现代教育走入“后现代知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