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6):69-69
每每捧读着自己厚厚的剪贴本,抚摸着胸前那闪光的军功章时,我不禁想起政治处张贵国主任曾用一台凤凰照相机吸引我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往事。 4年前的初冬,他得知我喜欢在业余时间里练习新闻写作,就要看我那些从来发表过的新闻稿件。我不好意思拿出来,但张主任执意要看,他仔细地翻看了几篇后,对我说:“不错,基础很好!两个月内必须有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刊登,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火柴盒’,我也会奖你一台凤凰照相机。” 说心里话,我一直在偷偷地坚持练习新闻写作,可是没有一篇能够变成铅  相似文献   

2.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炊事班长高文升写的新闻稿终于印在报纸上,他心里乐滋的,战友们也夸他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写稿的精神。高文升入伍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入伍三年多一直在炊事班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说也怪,他演奏完锅碗瓢盆交响曲后又迷上了新闻写作。他自费参加了《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班,还利用积攒的津贴费购买了《新闻写作入门》、《新闻采访学》、《报刊编辑  相似文献   

4.
我业余时间总喜欢阅读这样或那样一些期刊,但我最钟情的还是《新闻与写作》这本期刊,是它帮我圆了做“编外记者”的梦。  相似文献   

5.
我是1997年12月退伍离开部队的,作为一名跳过伞的特种兵,我爱好写作,业余时间常通过阅读《新闻与写作》来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和弥补我看书少的遗撼。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长清县武装部政委正陆军既是新闻报道工作的热心人,又是识别新闻的行家。由于他为报道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报道线索,被人们誉为“线索政委”。为提高抓报道工作的能力,王陆军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和新闻摄影知识,自费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新闻与成才》等刊物,打下了厚实的新闻知识基础,积累了不少新闻采写经验,连续4年被部队和一些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然而,他工作千头万绪,很少有时间亲自写稿。于是,他把掌握的线索及时通报报道人员,让每个线索都发挥它的作用。1992年,省军区…  相似文献   

7.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8.
《军事记者》2001,(6):43-44
一个月来,我们收到函授学员陈讲峰写来的十多篇稿件,一一拜读后,觉得他很热爱新闻写作,写作态度严肃,采写的稿件也大都经过调查研究,能抓住问题,且叙述流畅,语言朴实,说明他在新闻采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这里,我们结合他的稿件,就初学写作常见的几个问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9.
瘦尽灯花为兵歌,痴情新闻不言悔。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赵雷以“情注笔端,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和对新闻工作的虔诚和热爱,搞报道近3年来,共在《解放军报》、《前进报》等军地报刊发表稿件200余篇(幅)。透过厚厚的获奖证书和作品剪贴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记者”的追求和成长的足迹。2002年冬,赵雷入伍来到北疆的一座军营,与别人不同的是,赵雷随身带着的包裹里,装着不少谈写作的书籍。入伍后火热的军营生活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他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报道知识,夜深人静时,经常能看到他埋头苦读的身影。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新闻·新秀·新作》摆在案头,书中美本数十名新闻工作骨干的小传和作品。一篇小传写出一个新面孔,一篇文章反映一件新鲜事。它们留下了新星们在新闻道路上踏下的坚实脚印。其中一篇《史云政小传》,是这样开头的:史云政,1976年入伍,历任战士、排长、指导员,机关文化、组织、干部干事和政治协理员,如今是陆军第60医院政治处副主任。履历里小传主人的工作与新闻写作只是业余的缘分。在近20年的军旅生活中,史云政对新闻写作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他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爬格子上,并坚信:文章功自磨项出。…  相似文献   

11.
1981年5月我调任平政路街道办事处秘书开始从事新闻写作,1997年9月晋升雨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后侧重于写新闻评论。二十几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不懈地爬“格子”,其中多次经历过退稿的尴尬;经历过苦苦等待的企盼;经历过冷言讽语,但我却是一路风雨兼程地走了过来,稿件频繁见于报刊,并且获得了政治、业务双丰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石翼 《军事记者》2001,(1):17-19
在当今军事新闻记中,高级记江永红是公认的一把硬手。随着他的新闻作品频频出现和在军内外连连获奖,许多读和新闻界同行迫切想知道他在军事新闻写作上取得成功的奥秘。其实,任何新闻作品的成功,都往往缘于作在选材和表现两个方面倾注的匠心。这里,我想仅就江永红同志在新闻选材方面的特点作一点初步的探讨,就算我学习江永红新闻作品的一篇粗浅体会吧。  相似文献   

13.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任何一条导语都肩负着如何把主要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达出来,如何吸引读者来阅读该篇新闻的双重任务。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4.
靖鸣是广西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两个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等课程的教学。最近他推出了专著《新闻意识与消息采写》。  相似文献   

15.
昕玥 《军事记者》2002,(4):44-44
新闻立意是作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有选择的思维活动。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也说:“无论诗歌与长行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之重要,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能写会写是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在新闻写作中要把握好分寸,是对新闻工作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写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结合本人多年的写作工作实践,五种形式请笔友切忌。  相似文献   

17.
论"用事实说话"--与陈力丹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有同志向我推荐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一致否定“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却又对新闻写作有无规律不置一词,这样,他们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新闻写作学,从而也否定了新闻学。这事是由尹连根博士引起的。前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去年,《新闻界》刊载了  相似文献   

18.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19.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