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田渝生赵梅我国古代文学与酒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早的文学著作《诗经》开始,到震惊世界的文坛巨著《红楼梦》,三千年的文学著作中,几乎离不开酒。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对于古代作家的精神世界,创作心态及作品的特殊风貌产生过强烈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2.
杨曼 《世界文化》2009,(8):46-47
明代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短篇白话小说集,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东传日本后,也给日本文学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熣燦的文学明珠。本文对《诗经》的内容、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广与普及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4.
曹顺庆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1〕是近年来我国文学理论界出版的一部非常有特色的、重要的理论著作。这不仅表现在它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具体论点,而且还表现在它所提出的事关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未来走向的方法论问题上——中国文论的“文化探源”。众所周知,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仅大部头的批评史就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和论文更是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复旦大学八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更是标志着迄今为止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广度上、在资料上所达到的最高成就。然而,这种表面的…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地区,那儿的人民不知道我国的《卡秋莎》这首歌。在我国,这首歌几乎是家喻户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南斯拉夫、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击队员们的战斗歌曲。在保加利亚,它成了复仇者的联络暗语。我记得,我们解放波兰时,每到一地,那儿的居民  相似文献   

6.
︾□ 孙焕英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 ,是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教科书中的名篇 ,千百年来为国人传诵。但人们对该诗的理解 ,尚有诸多疑点 ,本文拟作新的解读。  一、《木兰诗》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木兰参加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传统观点认为 ,《木兰诗》是一部反侵略主题的文学作品 ,木兰是一个爱国主义英雄。诗中所写 ,是中原人民反击外来强敌的事迹。实际上 ,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该诗的本义正好与此相悖。《木兰诗》描述的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发动的征战。有几点为证 :1 .诗中有“可汗大点兵”、“可汗问所欲”句。汗、…  相似文献   

7.
1831年,斯丹达尔重返意大利。1834年他开始创作《吕西安·娄凡》(直至1890年始出版),这是一本攻击七月王朝的小说。1839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巨著《巴马修道院》。这部极为复杂的小说以意大利为背景,它对爱情的千变万化及细致差别作了比《红与黑》更为精密的分析。监狱再次用作矛盾发展的场所。该书对于滑铁卢战役的讽刺性的描述也极为重要。书中的主人公法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真是一部奇书,各人角色不同认识也各异。鲁迅先生说,在《红楼梦》里,“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闹秘事……”笔者是医生,读《红楼梦》,看到的是这部文学巨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医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杨蕤 《寻根》2022,(2):19-25
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部成书于明代初期的文学巨著,吸收了《大宋宣和遗事》《东都事略》等宋代笔记中的创作素材,展现了北宋末年众豪杰在梁山水泊起事抗宋、降宋、助宋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虽然《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晚期社会为创作历史背景的文学作品,存留了不少真实的历史信息,不仅为文...  相似文献   

10.
黎湘 《华夏文化》2003,(2):55-56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文人 ,不仅如此 ,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 ,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陆游的生平、文学和思想进行研究 ,是 2 0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间学术界的热点 ,取得不少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的陆游研究 ,在论文的数量上有所突破 ,也确实产生了不少成绩。但勿庸讳言 ,国内近二十年来的古代文学和思想研究获得较大发展 ,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可一直没产生一部反映当今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陆游传记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最近读到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 ,…  相似文献   

11.
正《血疫》是由美国纽约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创作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自1994年作品问世以来,《血疫》已经售出了三百多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出版。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长大,之后就读于波莫纳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英语文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对非虚构类纪实文学和新闻工作产生了兴趣,于是着手创作。他尤为擅长科普类写作。1984年,他的一部天文学题材的作品《第一道光》获得了美国物理学学会的科学写作奖。1992年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高危地区的危机》的文章,后来他将这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文学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部《总引》这样的杰作,它简单扼要地概括了一个国家的全貌: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老人和青年,男人和女人,凡夫俗子和教士神父,学识渊博的和目不识丁的,流氓地痞和正人君子,陆地和海洋,城镇和乡村……”这就是一个批评家曾对杰佛利·乔叟的《坎特  相似文献   

13.
"格物致知"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对我国宋明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格物致知"虽仍然作为国画的一道传统程序被保留在中国国画教育中,但其本源和具体理念已被多数人所忘却。文章以《梅花喜神谱》为例,通过分析"格物致知"思想在此谱中的运用及意义,解读了《梅花喜神谱》的本质,同时也揭示了格物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绘画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993年,恰马是《红楼梦》从浙江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200周年纪念。这是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输出海外有确实记录的第一本书。至于更早的,应推白居易的诗,他的诗在日本《源氏物语》中已经被引用了。德国的《歌德谈话录》中,则记录了他看到《风月好过传》时候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这样作品,而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歌德曾怀着喜悦的心情研究过中国文学,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有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表现出个性解放、适情任性。歌德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他已为《红楼梦》通向…  相似文献   

15.
高培华 《寻根》2012,(3):21-25
周代是礼制社会,在各种重大礼仪活动中,都要演奏特定《诗》篇及其乐曲,《诗》《礼》《乐》是三位一体的。子夏作为孔门“文学”高徒,不仅长于《诗》,也长于《礼》《乐》。他在孔子之后设教授徒,不仅传《诗》,也传授《礼》《乐》。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文学的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探究韩国古典小说《兔子传》借鉴先秦散文论辩艺术、吸收道教文化营养、借用中国历史地域文化元素,旨在揭示小说《兔子传》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联,以及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这对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灿 《寻根》2012,(6):10-15
《尚书》中的圣王贤臣数量众多,形象丰满,如尧、舜、禹、汤、武丁、文王、武王以及微子、箕子、周公、召公等.他们独具中国文化的特质,加上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对后世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尚书》中圣王贤臣的形象 《尚书》中的圣贤型杰出人物,与西方的先知型和英雄型人物有很大的差别. 在《尚书》中,历代圣王是最重要的人物,这与《尚书》的性质有关:它是史官的记录,而史官的最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记录君主的言行;《尚书》是最早描写中国古代圣王形象的典籍,对圣王形象的确立有开创和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8.
合成性的长篇小说《全家》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感兴趣的文学实验的成果之一。威廉·迪安·豪威尔斯是这个“实验”的发起人。他想邀集12位著名的美国作家合著一部小说,每人写一章,每一章写一个人物。豪威尔斯当时是美国文坛上的领袖人物和著名的编辑,也是大多数美国重要作家的向导和朋友。他觉得他有把握邀集另外11位著名作家与他一起来写这本书。1906年春,他把这一计划告诉给很有才能的哈泼兄弟出版公司创办的《哈泼斯市场》杂志编辑伊丽莎白·乔丹。后者欣然响应并答应负责这项编辑工作。她向豪威尔斯提供了一份需要约请的撰稿者名单,其中包括亨利·詹姆斯。小说的每一章将在《市场》杂志上以连载的形  相似文献   

19.
白族诗人何永飞的新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是列入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打造少数民族文学精品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的作品集(作家出版社2020年12版).也是诗人继他出版的《茶马古道记》《神性滇西》等诗集后,又一部重要的诗集.这之前,诗人的《茶马古道记》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鲁藜诗歌大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重要奖项,他是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命名的"白州文化名家",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之一.就白族诗歌创作来看,他是继著名白族诗人晓雪、张长、袁冬苇之后,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位诗人.他的这部诗集《穿过一小块人间》不少作品发表在《诗刊》《民族文学》《边疆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获广泛好评,新著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出版,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0.
香港《译丛》(1973-)是域外读者瞭望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1980-2011年,《译丛》前后共计译介杨绛作品11种,并推出《杨绛专号》,纪念其百岁诞辰。《译丛》的杨绛译介选材涉及散文、小说、戏剧、札记等文体,构建出她的文学概貌;译介策略以海外读者接受为旨归,以传译文学精髓为原则,"译"与"介"相结合。目前,香港《译丛》译介的杨绛作品已经成功传播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广受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通过《译丛》,杨绛作品开启了"走出去"的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