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笑散》是明李开先创作的院本剧作集。作为文人创作的院本,《一笑散》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一方面恪守着金元院本的本色,注重“谑浪调笑”,成为破愁解闷的良药;另一方面又呈现出鲜明的文人院本风貌,成为文人抒情达意的工具。《一笑散》在三个方面展现出文人院本的风貌:注重文字的表达;注重言外之意;体现出作者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院本研修是高校以学院为单位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开展院本研修首先要了解学院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培训需求。本研究以新疆某高校二级学院中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SPSS与MPLUS对量表进行了编制和修正并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学院中教师在四个维度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量表的中位数,说明学院教师对于院本研修方式、教学技能提升、科研能力提升、专业发展支持的需求是强烈的。通过回归分析,教龄越短,教师对院本研修方式、教学技能提升、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越强烈。研究还发现,不同民族教师对于院本研修方式的需求不同。  相似文献   

3.
“行院”考     
研究宋金杂剧时,常常会碰到“行院”这个词。陶南邨《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条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朱全的《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最后一条也云:“杂剧之说,唐为传奇,宋为戏文,金为院本杂剧合而为一,元分院本为一,杂剧为一。杂剧者,杂戏也;院本者,行院之本也。”《青楼集》又载:元末大都较有名的妓女为一百七十人,其中身兼杂剧或南戏演员的约占半数。如集中记一个名叫李芝秀  相似文献   

4.
一、机构性质与发展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刑科院)成立于2005年8月,是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目前惟一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综合性的新型学术机构。刑科院本着刑事一体化的宗  相似文献   

5.
一、机构性质与发展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刑科院)成立于2005年8月,是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建设的专门从事刑事法学研究的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刑事法学领域首家且目前惟一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综合性的新型学术机构。刑科院本着刑事一体化的宗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高秀是元初声名卓的高产作家,他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的三十多部杂剧,既融入了鲜明强烈的时代意识,彰显了独立不移、昂扬奋发的主体人格精神,也清晰地描出了元杂剧由金院本脱胎而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具有浓郁醇厚的通俗化品味和值得珍视的戏曲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辽宁招生考试》2005,(6):52-52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国防科工委与辽宁省政府共建院校,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高等院校。学院以工科为主,工、文、理、经、管相结合,面向全国招生,并具有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学院始建于1952年,现校区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依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位于沈阳北部大学城的120万平方米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2005年院本部将迁入新校区。  相似文献   

8.
《辽宁招生考试》2005,(5):72-72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是国防科工委与辽宁省政府共建院校,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航空高等院校。学院以工科为主,工、文、理、经、管相结合,面向全国招生,并具有接受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学院始建于1952年,现校区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依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位于沈阳北部大学城的120万平方米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2005年院本部将迁入新校区。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表演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的局面,遗憾的是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的中国表演艺术史。本文对中国表演艺术史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划分为四个阶段。希望能对深入探索中国表演艺术特点和规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技术应用的深入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校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中采取单一的"校本"培训模式呈现出不少弊端,特别是没有结合考虑高校学科上的差别和不同专业教师对培训内容的不同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比较分析"校本"培训模式和"院本"培训模式的优缺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高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应采取立足于"校本"模式上的"院本"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汉代实行朝贡制度,唐代走向成熟,明清两代发展到完全成熟时期。清代的朝贡制度是对明朝制度的沿袭,但同时,两者由于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的方式不同,导致两朝统治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也不同,朝贡贸易在朝贡关系中也居于不同地位,朝贡关系的实质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西魏末年宇文泰改行六官制度,这种制度不是简单地模仿原来的尚书省,而是全面合并三省、御史台、太常等九卿、国子祭酒等四卿以及部分宿卫军机构而成,它有一些创造,对隋唐官制有一定影响,但是隋唐官制最重要的渊源还是西魏,特别是西魏大统十二年整顿以后的制度。那些认为隋唐职官制度主要源自北齐或北周的看法并不妥当,学术界对北周六官的一些模糊认识需要廓清。  相似文献   

13.
西周社会是宗法封建制社会,周天子按照父权家长制的班辈来分田制禄、设官分职。为了维护宗法社会的稳定,周人改革夏礼、殷礼,形成了严密完备的周礼。《诗经》中的宴饮诗原是燕礼、乡饮酒礼等典礼上的演唱用诗,是应周礼的需要而产生的,出自西周贵族之手。因此,它既反映出西周贵族的思想意识,也揭示出周人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4.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子孙统治福建近半个世纪。本从王闽政权所实行的职官制度的角度将其统治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职官制度进行探讨。第一个时期自公元898年至908年王审知继王潮任唐威武军节度使统治福建,政治身份是唐朝的地方节度使,其属官完全依照唐制,受唐王朝任命。第二个时期自公元909年至925年,王审知受后梁封为闽王,福州升为大都督府,王审知便以闽王的身份统治福建,虽然自命职官,但向中原王朝称藩臣,使用中原王朝年号,定期纳贡,是称雄一方的地方割据势力。在中原动乱的情况下,王闽政权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政策,福建的经济化迅速发展。第三个时期自公元926年至945年,王审知死后,其长子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百官,威仪物皆如天子之制。尔后王氏兄弟子孙为争夺帝位,日寻干戈,相互残杀,内乱不止,政治腐败,势力日削。他们所实行的职官制度完全是独立的国家之制,自称国王,下置宰相百官,终于导致王闽政权的灭亡。王闽政权各个时期实行的不同的职官制度与其治乱兴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吏政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隆庆三年至六年高拱执政期间,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吏政败坏的严峻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挽刷颓风、振兴朝政的改革,在用人之制、考核之制、奖惩之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整治,成效卓然。高拱的吏政改革不仅刷新了明代吏政,为明代人事制度掀开了新的一页,而且也为其后张居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隆(庆)万(历)大改革之先河,在明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经历了268年的盛衰变化,在此期间,典章制度也不断变更。行政处分制度作为管理官员的典章制度之一,占有一席之地,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对有关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和概述,可为清代行政处分制度研究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丧服制度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做了严格的角色定位、关系定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仪礼.丧服》经中所记载的丧服制度构建了一整套父权制宗法伦理观念下的家庭亲属等级身份制度,成为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载体。汉晋以来,儒家学者对丧服制度进行大量研究,试图利它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建稳定可控的家庭和家族秩序,以达到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唐代,随着家庭的规模和结构的基本定型,以父权制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家庭和家族制度逐渐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20.
柴勇 《保定师专学报》2008,21(2):103-106
宋代奢侈消费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系列总体性变化,呈现出奢侈消费主体范围明显扩大的大众化特征和奢侈消费品的市场来源比重明显上升的市场化特征。透过宋代奢侈消费所呈现的新特征,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消费制度开始发生了由等级消费秩序向财富消费秩序的重要转变。宋代消费领域的一系列变化,正是在唐宋变革的大背景下生产方式与阶级力量发生重大改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