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公立中小学教师城乡间有序流动机制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为使教师流动机制能够顺利建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充分的准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详细的实施程序以及必要的教师流动配套措施。教师城乡间有序流动机制的建立,对于县域内的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择校现象,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4.
建立合理的、规范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是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当前城乡中小学教师基本处于"单向"流动状态。此类现象在贫困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严重的损害了教育公平性原则。通过引导师资这一"软件"的流动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重点。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主要是农村教师向城镇流动。单向流动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西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应完善教师工资保障的教育财政机制,加强政府行政干预,建立教师流动激励机制,确立教师公务员地位,实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  相似文献   

6.
城乡教师的有序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它既是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需要,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城乡教师的有序流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削弱政策执行力、弱化政策公益性以及流动配套机制匮乏等问题。面对上述问题表征,有必要基于城乡统筹的背景,从教师有序流动的价值引导、政策制定与实施以及配套机制的建构与落实等重要环节展开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师合理流动是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城乡教师的流动基本处于单向、无序的状态,这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群体座谈以及个别访谈等方式对目前西部地区城乡教师流动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并探讨了制约教师群体在城乡之间双向合理流动的因素,提出从改革制度与进行利益补偿两个方面来推进实现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特别强调了利益补偿机制在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城乡间的教师流动与教育公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但在我国目前的城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着流动方向性明显、城镇教师流动不积极、流动过程中"人情"成分屡见不鲜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实现教育公平的阻力。在教师流动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对我们具有引领作用。结合日本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提高教师工资、完善立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流动的良性发展,实现平衡教育资本,规范城乡教师流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驱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催生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的多元功能显现为提升教师流动效益、增进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和促进教师流动模式创新。确保这些功能有效释放使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的构建成为必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具有复合性、驱引性、规约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其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复合功能和作用机理。一体化机制构建的终极目标指向体现师资配置均衡的城乡教育公平,构建的边界和范围涉及动力生成、制度供给、监督约束、激励补偿和评估反馈。构建一体化机制需要从顶层设计和规划、主体的动能基础、创新性制度变革、教师流动实践平台谋划方略。  相似文献   

10.
流动借读生的义务教育挑战教育公平的底线。影响流动借读生享受公平教育的根源主要有:义务教育政策疲软、义务教育体制滞后、城乡教育质量悬殊、教师公平意识薄弱;保障他们享受公平教育的主要对策为:加强义务教育政策刚性、改革现行义务教育体制、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以及提升教师教育公平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推行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却引发了中小学生"择校"这一负面现象。为了解决"择校"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中国借鉴了国外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均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教师的"单向上位流动",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强制性的流动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容易滋生腐败风气,不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点相悖,教师的家庭等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指标下放到各个初中,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薄弱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人数急剧增加.实地调研表明,"进城就读"现象与城市大幅扩张、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关系,但关键的因素仍是中部地区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悬殊,农村中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需要正视"进城就读"现象对农村地区的影响,尽快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对于提升农村中学教师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卓越农村中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建构有其内在逻辑,要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秉承以人为本、实践取向、文化融合的理念,突出反映农村中学教育的特殊需求;在培养课程设置上,要以卓越农村中学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为依托,合理建构其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基本标准,实现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城乡学校布局和教育教学体系、终身教育、教师队伍、教育发展环境、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变革;落实各级政府统筹城乡教育的责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加强城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相适应的教育政策法制体系;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试验区;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理论体系;建立完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现代化的督导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2006年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至2012年此项政策执行的6年时间里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政策目标。教育公平为教师交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教育公平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分析教师交流政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有助于教师交流政策的实施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继续教育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并不尽如人意,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质量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存在教育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教学设施落后、应试教育思想严重、新课改意识不强、实验开出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加强农村中学化学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开展实验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整体水平上较之城市中小学教师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有违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为改变城乡师资这种不均衡态势,应进一步实施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以城市优势资源带动农村弱势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并及时补充数量,保障物质待遇,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