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徐初苗 《师道》2008,(2):26-28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显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事万物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重在“不同”,“不同”之“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2.
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和而不同”既是自然规律,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崇尚"和","和"文化始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中国"和"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而"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继承与弘扬"和"文化,在"和而不同"社会观引导下促进社会治理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4.
刘关军 《小学生》2010,(1):36-37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树之叶,并无两片相同,但我们却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十分和美。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世界本来就是,也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世间万物万事正因“不同”而充满生机。“和而不同”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处世哲学,当它进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种教学智慧。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能听到儿童生命成长的拔节之声。  相似文献   

5.
"和而不同"是指以"不同"为前提,在求同存异中推进事物发展。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建构世界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国际社会秩序经历了从无政府状态向有秩序状态的缓慢演进过程,但历史的均衡秩序、霸权秩序、多极化秩序等都不是理想的国际秩序,不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以"和而不同"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审视世界秩序的基本特征和现实状况,建构"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以更好地维护世界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高等教育天然具有的精神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立场,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和而不同"的精神立场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独具民族特色而又有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精神立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高等教育天然具有的精神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精神立场,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和而不同"的精神立场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独具民族特色而又有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和而不同"是中华古典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源远流长。《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都对"和而不同"作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和而不同"是认识万物生成,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处理不同学术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是社会发展、学术...  相似文献   

9.
和而不同特色取胜--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和而不同 我国<国语·郑语>记载着史伯回答桓公的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指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使事物衰竭."不同"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避免趋同发展,从而形成独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蒋颖 《语文新圃》2007,(4):37-38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陌生.在我看来,构建"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较"和而同"而言,其实更为合适.   ……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美德     
《教育》2008,(24)
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曲线的,知人善任的领导才能够激励下属为组织的目标奋斗奔波。"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领导者有着自己的理念和志向,领导风格各自不同;不同风格互补互济,整个管理局面因之而和谐。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高等教育天然具有的精神及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和而不同的立场,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和而不同的立场追求的不是中西对立,而是吸取世界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独具民族特色而又有时代精神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用民族文化诠释了对立统一规律、系统论思想,而且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因此,深入研究、挖掘和赋予“和而不同”以时代内涵,对于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特别是其"和而不同"和"中和"的传统理念对于改善国际人权领域的不和谐局面、缓解国际人权领域的矛盾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建设和谐世界与人权发展之间有着互为条件的密切关系,其中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而建设和谐世界则有利于国际人权的发展。和谐世界理念对于国际人权发展也有启示意义,即在国际人权领域应该提倡包容精神、学习态度、对话交流和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和而不同"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关照。但在研究当中,"和而不同"却面临着理论的困境和实践中的尴尬,比较教育研究追求"同而不和"的局面不容忽视。究其原因,是由于文化殖民的影响导致很多比较教育研究停留在"器物"学习的层面,文化误读甚至是随意解读也妨碍了深层次比较的实现。比较教育学必须从"器物比较"转向"文化比较",加强研究者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真正实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7,(Z1)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其实质就是倡导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就是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相似文献   

17.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论语·子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作者劳伦斯在塑造两对同性人物时的颇多思想与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不谋而合。和谐、对立关系在两对同性之间被完美诠释。矛盾的统一让人耐人寻味。两对同性主人公性格的塑造也处处彰显矛盾,高度凝练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笔者将从文中两对同性之间的描写,诠释"和而不同"思想之精华。  相似文献   

18.
团队精神培育——新世纪大学德育的崇高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正在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品质规范。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和而不同,可以优势互补。团队精神产生的前提是环境和机制,团队精神的本质是"人品管理"。德育要营造的就是团队磁场、团队思想。而团队思想的细化就是遵纪守法理念强化,是公共意识、尊重意识、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唤醒。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中国外交新理念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而不同",是江泽民同志所倡导的中国外交新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外交理论的有机组成之一.它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许多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也不无近似.它的本质是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主张世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而相辅相成.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外交政策已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20.
"旁枝斜逸,和而不同"是个性教育的核心。从哲学意义上理解,"和而不同"富有深刻的含义。"和"即统一,和谐,它是抽象的,内在的;"不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容"不同",才能达到"和"的境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不强求一致,承认、包容乃至尊重差异,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