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 拓跋珪氏封建化的过程大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拓跋珪以前——国家的形成及封建制萌芽;拓跋宏以前——国家的确立及向封建化过渡;拓跋宏以后——封建化完成。拓跋珪设八部大夫是北魏封建化的重要措施,而拓跋嗣设八大人和六部大人则是拓跋氏部落制残余的反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拓跋珪重视农业不仅是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统一中原黄河流域过程当中及其以后,一方面率领着勇猛善战的鲜卑军队,先后攻灭了赫连大夏、冯氏北燕以及沮渠北凉,并且基本上解除了柔然对于北魏的军事威胁,同时他还积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尽可能地实行了封建化政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巩固并扩大了北魏的社会和经济基础,充实了北魏的国力,不但保障了当时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需要,而且为后来孝文帝元宏的改革——全面封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北魏前期的新民,是指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被北魏征服后迁往京师平城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民.前期的新民是指新迁之民,到后来,新民的含义扩大为新附之民.绝大部分的新民从事农业生产.北魏在新民中实行计口授田制度,加速了北魏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北魏拓跋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后一个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在中原长久立足,北魏的统治者推行了汉化政策。在汉化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汉族士人,太原士人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山西地区是北魏统治的重要区域,并州平定后,太原士人陆续参与到了北魏政权中。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发现这些士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世居太原的,另一类是从其他政权投靠北魏的。他们通过学术、家世背景等方式进入到北魏政权中,在中央、地方担任要职并声绩显著。他们凭借渊博的学术功底和政治才能受到统治者的器重,他们为北魏的汉化积极努力,贡献了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是北魏社会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过去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不够。笔者认为,以盖吴为首的各族人民联合起义,是拓跋魏统一北方过程中,爆发最大的一次人民起义。这次起义,是民族矛盾的表现,更是北方各族人民反抗北魏落后的剥削方式和残酷的政治压迫而进行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在起义过程中,加强了各族人民的融合,对北魏的黑暗统治给予了一次严重的打击,促使拓跋魏走上了封建化道路,推动了北魏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鲜卑拓跋部原本是一支从事射猎——畜牧业的草原游牧民族.北魏王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一大批官营苑囿和国营牧场就是对其原有的射猎——畜牧业的继承和发展.官营苑囿主要用来满足皇室的各种需求,国营牧场则主要用于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以及对于畜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北魏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拓跋族的封建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官营苑囿因其重要性降低而被大量罢除,国营牧场则因其地位的重要性而被保存下来.  相似文献   

7.
冯太后是北魏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曾两度临朝听政,执掌北魏政权近二十五年。冯太后在临朝听政时期,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干和远见卓识,在她主持下,北魏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而且极大地推进了北魏汉化、封建化的进程,对北魏政权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魏的法制建设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前承汉、魏、晋以来法律的精髓,后启隋唐以降中国封建正统法律的先河,为中华法系的正式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北魏的法制成就与孝文帝的努力密不可分。他进行了著名的法律改革。推进了北魏法制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王仁磊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3):12-14,17
北魏道武帝和明元帝时期,曾经两次有迁都邺城之意。经过对北魏前期这两次迁邺事件的经过、意义和影响的探讨,发现这两次迁都邺城虽然均未实现,但其从客观上反映了河北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对鲜卑拓跋氏的吸引,促使了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政治形势的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河北地区建立了有效的统治以及加快了与河北大族的合作步伐,而这一切都有力地巩固了北魏的新生政权,并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魏宣武帝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在冀州(今河北冀县)爆发了由沙门法庆领导的僧侣起义,史称“大乘起义”。大乘起义声势浩大,斗争激烈,对北魏后期社会历史进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史学界至今尚无专论探讨,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研究,并就教于大家。一北魏拓跋氏统一北方后,国内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在北魏前期的五十余年间,见之于史传的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近百次。孝文帝即位后,在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下,通过建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汉化政策、迁都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但孝文帝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北魏时期货币使用始终未曾中断,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和市场建立了很多的联系.货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在政府财政收支中,钱也有广泛的使用,而且政府还曾有利用货币政策解决财政危机的设想.但是由于征收实物的租调制度的影响,北魏货币经济发展始终有限,绢帛等实物货币始终占据主要位置,甚至到了唐代还一直"钱帛兼行",铜钱的地位十分虚弱.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重工轻农政策的实施、农民趋利行为的发展、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抑制以及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经费匮乏、本土人力资本薄弱、制度不健全等困境.因此,政府应该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实行农户家庭规模化经营,重视乡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崔浩的治国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以儒家思想为本,兼容诸家学说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2.建立高官和儒学合一的贵族政治是治国的关键;3.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治国的根本目的。崔浩的治国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对以后的北魏封建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魏的内河航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内河航运的发展首先得力于造船业的发展,北魏造船业的发展和北魏早期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有着颇多的关系,而且随着北魏的向南发展逐渐发达,为了水路的畅通,北魏时期还对以黄河为主的水运通道进行了疏通,北魏的内河航运虽然说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得到真正的大发展,但在孝文帝之前,即达到一定的规模,漕运粮食等战争物资到洛阳以及南方前线是此后内河航运的重要内容,黄河水运的开通是保证北魏政权兴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北魏建国不久后,道武帝拓跋王圭为防母后及外家为乱,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但是,北魏前期、中期仍然不断出现太后干政的现象,直到文明太后冯氏更是发展成为临朝听政。这些太后的干政对北魏政权前期、中期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北魏社会向前发展。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关键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四项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既定政策环境下 ,农民具体怎样才能增收 ,这可能谁都没有农民自己清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 ,若从政府职能的“应为”与“可为”出发 ,政府工作的重心不应放在农民具体如何增收上 ,也不该置农民于等待别人帮助增收上 ,而应进一步立足深化体制改革 ,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强化农民自我创业增收的经济基础、信贷激活、外向发展和科技运用四项功能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左右,农民的老有所养一直是广大群众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河南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农业大省,调查研究和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农民养老出现的问题,对促进河南农村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与农民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产品分配和灾害救济三个方面.一是大力兴农:以解决民食,并在政策、体制、组织、方法上多有创新;二是征税于农:为了权力也为责任,既有经济剥削的一面,也有一些合理因素;三是减税济农:活民命保治安.减免赋税非常态化、临时性的多,常态化、固定性的少;局部的多,全国性的少;民田多,官田少.明太祖大力兴农,又征税于农,有时也减税济农,这三者看似矛盾,实则互相关联,不可分割.贯穿于其中的指导思想,是"以农保国安民".他较好的处理了与农民的经济关系,为子孙承业治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