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名和地名作为应用翻译中的基本翻译单位,一部分可以从字典或网络上找到现成翻译,这些翻译遵循一定的规律,也蕴含一些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方法也可以进行引申,应用于部分未收录的人名地名翻译。但在一些特殊语境下,人名地名翻译还需要考虑其内涵和隐含意义,依据美学和语用等值效果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2.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发现<昭通旅游导游词>中的非景点地名翻译存在译名拼写错误、内涵把握不准、译名不符合规范和译名不统一等四类失误.运用注重地名内涵、准确传达信息;地名英译地道规范;发挥译语优势、注重读者效应等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失误,实现非景点地名翻译时地名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地名文化比较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名 ,属专名的一种 ;地名文化 ,尤其是河流名称的历史文化与东西方民族文化息息相关。东西方地名文化在命名方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性。根据东西方地名命名的根源的共性来研究其指称意义之后的词源意义 ,进行英汉文化对比、分析。地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应遵循“音译为主 ,适当意译 ,照顾通译”的原则 ,尽可能采用意译来翻译那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地名 ,并对名称的具体所指进行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4.
尹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61-161,163
地名是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在信息化社会中,地名在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外贸、科技、文化交流、新闻出版以及社会生活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目的论入手,介绍了什么是目的论,阐述了目的论对地名翻译的指导意义,即译者在翻译时,可以根据译文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观以及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等因素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并指出目的论指导下的地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旅游翻译文本中文化对应词少,依据关联翻译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为了使译者意图与读者期待相吻合,旅游翻译实践中可以在人物、节日、地名等方面采用英语的文化替换词进行类比。译者通过类比的翻译策略克服文化因素的限制,使译文传情达意,使外国游客借助熟悉的内容理解景点的内涵,加强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翻译目的论,阐述了旅游资料翻译中的增补法与类比法的注意点。旅游资料中人名与地名的增补信息必须包含原有内容,所选择的类比对象为同一时期或是同一类型的,同时还阐述了文字资料与导游词翻译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翻译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由于汉英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和文化的异质性,许多汉语词汇在英文中并没有相对应的单词。因此,如何将不同语言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义表述的更为贴切成为翻译问题的关键。地名,是人们便于交际对地物或地域的称谓。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经产生就与人类文化、历史、环境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地名是一种文化遗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是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被誉为“活化石”。本文从翻译学中的象征词的运用来研究英汉互译中的一些特指地名词汇。  相似文献   

8.
郭凤青 《培训与研究》2010,27(1):123-125
以沙博里译《水浒传》百回本目录中的80个地名为例,对地名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采用的翻译方法,并就其中一些特定时代的地理名称进行汉英翻译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沙博里译《水浒传》百回本目录中的80个地名为例,对地名的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描述其采用的翻译方法,并就其中一些特定时代的地理名称进行汉英翻译对比研究,并指出了它们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景点(区)名称属于地点名称,是特定景点(区)的标志,具有提示性、指示性等功能,但它与一般地名并不完全相同,往往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作为景点(区)的核心要素,旅游文本英译中,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景点介绍文本翻译的点睛之笔,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还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采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46):30-31
人名和地名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深受时代背景、社会因素、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激荡着强烈的文化张力。人名、地名的不同翻译版本,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解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戴骏 《海外英语》2014,(15):109-110
《红楼梦》翻译一直是文化翻译的一大焦点,其中,专有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词,其翻译也引起了不少争议。《红楼梦》中的专有名词大多选自古诗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与人物性格、命运等密切相关。该论文从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出发,着重分析霍克斯翻译版本的《红楼梦》英译中部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策略,并试图进行归纳总结,发现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意译和音译加注三种策略来最大限度地传译专有名词承载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电影的译名如电影原片名一样,对一部电影的宣传及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翻译领域,对片名翻译乃至整个电影翻译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文学作品翻译,韩国电影翻译也不例外。目前韩国电影片名翻译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法、换译法、移位法、音译法、增减法等。无论采用哪种翻译方法都要做到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既要忠实于影片内容和风格,也要兼顾原片名的内涵和艺术性,同时还要达到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研究地域名称翻译标准的文献与资料为数较少,研究的范围和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存在一定差距。本文指明地名翻译的重要性,并提出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三条标准,作为地名翻译实践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招 《考试周刊》2008,(22):236-237
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将会把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中国北京.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如何把中华五千年的关食展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确实需要花一定的工夫.在翻译餐馆菜谱方面.有音译法、意译法和利用地名人名的方法.把握好这些法则.就不会在菜谱翻译上出现尴尬和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相似文献   

16.
徐望远  鲍成莲 《海外英语》2012,(19):164-165
在当前,外国的人名地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由于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的缺乏和不健全,这些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造成这种翻译错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些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诗人之志,寓于形象,诗词的翻译与其它翻译一样贵在再现形象.然而再现绝非牯摹,似与不似.在神不在貌.译诗须随义而转,力求选意,即使其中地名的翻译也不例外。地名在中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那么英译时该如何处理这些地名呢?笔者认为主要方法有五;  相似文献   

18.
齐冰 《家教世界》2013,(8):261-262
翻译的目的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这使得诗歌翻译尤为复杂。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地名的翻译来探讨中文诗歌翻译。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外国的人名地名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已经长期存在并且根深蒂固.由于人名地名翻译规范的缺乏和不健全,这些现象还在不断地发生.造成这种翻译错位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笔者就其中的一些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分析旅游地图中汉语地名的拼音书写方法和英译方法,探讨旅游地图中地名的英译原则,归纳其中常见的翻译失误,指出需要改进之处,对规范和改进旅游地图英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