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当今时兴的"现代性"话题实际上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中被提问与阐释的。现代性的论述者对现代性的隐忧进行了多方面的质疑,"谁的现代性"这种提问再次提出了文化中心主义问题,把对现代性的质疑转变为一个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思考。这一思考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思想界。现代性的多样化方案有两种取向值得重视,其一是查尔斯·泰勒试图从社区主义那里寻找资源,以文化差异性来建构非中心化的世界图景;另一种是设想从传统主义那里找到新的依据。在中国,现代性处于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但传统主义的影响依然深厚,即使是较大限度可以接受西方现代性基本理念的论说者,也设想依靠传统主义来建构中国的现代性思想文化基础。论文认为,超出简单的中心/边缘,同质化/多样性的对立,回到个体"本真性"的基础,建构一种"主体最小值"的思想文化,可能是适合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一种设想,它可以作为新的起点,在保持现代性基本价值理念的前提下,通向更具开放活力的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现实文化语境,它正在全面地改变着中国文化的现状与功能,因此承认文化上出现的全球化现象乃是考察中国文化的一个理论前提.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的全球性与现代性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全球性为现代性提供了物质依托和现实内涵,全球性乃是现代性的世界性延伸.而文化的全球性与本土性之间也呈现出新的悖立与共生关系,"和而不同"将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国电影在1930年代革故鼎新,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时刻"。其间"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立体表征了民国电影悖反式的现代性结构:资本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革命、市民精神与阶级政治的二位一体。1930年代的民国电影尚未形成一种真正主体性的现代性意识。抗日战争后民国电影融会古典美学与启蒙思想,确立了兼具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的本土电影传统,并创造出《小城之春》等世界经典。民国电影缔造的现代性美学范式,一直影响着新中国的电影创作,并成为一种挑战新中国革命主流电影文化的潜话语,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现代性电影传统,是当代中国电影重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主体性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的建构与中国现代性内部的注重悖论和冲突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从"新时期"初期小说将人道主义话语、个人主义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缠,到中期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群体性寻根话语,都是中国现代性及其困境意识在人学和文学两方面的具体表征。作为审美现代性的集中体现,"先锋小说"既是"新启蒙"思潮的深化,又是对它的彻底反叛。"新写实"等"新"字号小说同样显示着中国现代性文化逻辑对主体认同建构的深刻规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性"实践的百年历史,成为探讨20世纪80年代从"新启蒙"到"文化寻根"现代性实践的知识资源与问题视域的逻辑起点。在"新启蒙"的"现代性"诉求中,文学书写与政治实践共同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历史连续性、完整性的叙述,"现代性"的内涵始终处于国家意识形态和启蒙知识分子"新时期共识"的框架之中。"文化寻根"作为"新启蒙"的逻辑展开,试图借对传统文化之"根"的挖掘以完成"现代性"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想象性建构,而"文化寻根"的困境,显示的正是"现代性"的普遍主义和中国"本土化"的"现代性"遭遇时难以规避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含义的多值性,内含着对现代性理解上某种先在的片面性倾向。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文化现代性选择"方案"。在这一现代性"方案"中,也先天地存在着"整体性反传统"的内在缺陷,"五四"学者对传统的激烈偏执性否定和后来的某种程度的反思、调整,表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某种现代性悖论。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作家自觉地追求艺术,并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试图将中国本土所产生的民族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巨大潮流中。然而中国与西方现代性的时差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不可能以一种循序渐进、自然更替的方式发展,西方思潮的爆炸性涌入,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迫切追赶西方的现代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面貌呈现出多种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美学风格互渗的错综形态,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现象。西方现代性在中国语境下出现了意义的转译,现代性的意义不断流变。因此,在后来者重新发掘、书写现代性的过程中,既不能失去历史的语境,也要标识"五四"文学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代性以现代主体意识的弘扬为主旋律,以文化自觉性为前提。提高文化自觉,必须以积极的、辩证的态度对待现代与传统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提高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加深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关系的认识,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在科学认识文化现代性和传统性、文化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基础上提升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金庸小说一度成为"现象级"的跨文化传播热潮,但相比于东亚、东南亚等"汉语文化圈"的风靡,金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金庸小说所涵涉的身份与文化问题是解读其跨语境传播的关键所在,二者共同构建了金庸小说的内部张力,相反相成地塑造了金庸小说的现代性品格。然而这种现代性往往伴随着中西方在理解中的"历史异代"现象,进而影响到叙事传统的解构与新变,从而造成了英语世界与汉语世界对金庸小说理解的歧异。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理解中国文学现代性重要的思维视角,它规约着人们生存实践的心理结构,是考察社会文化变迁和历史进程的重要维度。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的发生肇始于传统历史观的崩溃,鲁迅的小说贯彻了一种现代的时间意识,对革命时间现代性进行了理性探究。定位于"中间物"的鲁迅着力于对旧的时间意识的扬弃和新的时间观念的建构,并与文本所生成的意义结构相关联,共同参与了中国新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一书从文化反思的视角对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开拓研究,首先指出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之建设论域中的十景病情,其次分别从无名氏、鲁迅、沈从文、杨义等四位文化大家出发,考察了反抗、建构、回瞥、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个悖论性结构,在双重内在驱动力的多元文化冲突下,现代作家于互相矛盾的三大向度上试图去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这个新系统不是完美的,而是能够推动当时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有某种选择甚至缺陷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洋溢着湘西人健全美好的人性与强大旺盛的原始生命力,以及湘西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与崇尚自由的精神,从而使他的湘西世界呈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沈从文站在了民间的文化价值立场上来关注民间、表现民间,并以此来反抗现代性对自然人性的异化与扭曲,从而体现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民间意识与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情歌对唱曾经是湘西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是湘西儿女恋爱的媒介.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被沈从文吸纳进小说中成就了一个灵动飞扬的"湘西世界".情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是想象的翅膀和浪漫的源泉,是小说人物形象诗意的栖居,是湘西儿女自然生命形式的吟唱.情歌是"湘西世界"一个特有的美学符号,情歌增添了沈从文小说的诗化色彩,具有突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的创作对生存经验的复杂观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作为有明一代非常重要的巴蜀文人杨慎,学问博洽,茹涵既富,根柢盘深,方能在七子笼罩文坛之时,独立门户,有所创获。故杨慎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其中之一是潜在地受到蜀文化的影响。杨慎对蜀文化的发展传承展开分析,又特别是对宋代三苏的文学成就展开全面批评,其中的重点是对文风和学风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是一个相当庞杂和宽泛的概念,它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某些作家的时候,也会出现尴尬失语的处境,如废名、沈从文等。因为,从这类作家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向度及思想倾向是反现代性的,而在审美上又是极具现代性的。因此,就现代性而言,废名的小说创作可以定位为反抗现代性中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反思的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与说明了社会科课程中的本国、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及对这一文化的认同(Identity)的概念。阐述了这一概念在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及现代的状态。作为社会科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与方法,本文阐明了实现文化认同的客体化、相对化、逻辑统一的方法、为恢复主体性的课题研究学习方法及在文化的交融与冲突中主体文化的再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天下主义”作为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规定着战略文化的价值基础与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战略文化的重塑应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成分,并充分借鉴与汲取现代性成果,确立新型战略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时代性与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影响。套路的民族性和散手的时代性代表着武术文化不同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套路是武术文化纵向发展的代表,而散手则是武术文化和世界体育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是武术文化横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