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碱式硫酸铝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SO2的排放90%来自于煤炭燃烧,随着燃煤量的增加,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990万吨,若不采取有效的削减措施,202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3500万t。我国的耗煤大户主要是火电厂,到2000年,我国火电厂装机容量已达2.22亿kW,其二氧化硫排放量接近全国的一半;预计到2010年,火电装机容量可达3.7亿kW,其二氧化硫产生量约占全国的2/3。  相似文献   

2.
李鹤 《资源科学》2012,34(2):309-315
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对于我国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意义重大,需要结合不同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利用工业CO2排放估算模型及指数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9年区域工业CO2排放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工业CO2排放构成变动较小,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态势,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增长尤为迅猛,区域工业CO2排放强度则快速降低。工业产出规模的快速扩张及行业结构的变动是导致区域工业CO2排放总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因素,前者的贡献更为显著,行业CO2排放强度的降低则对区域工业CO2排放量快速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但研究期内该因素的减排效应仍难以抵消由工业规模快速扩张以及行业结构变动导致的CO2排放量增长。未来减缓东北地区工业部门CO2排放应在保持工业产出规模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更加注重降低行业CO2排放强度及优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提升生态效率是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特别是火电行业节能减排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利用2001—2011年全国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发电量、装机容量、从业人员、原料投入和SO2、CO2排放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业和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火电为主的行业结构是影响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生态效率分解为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电力工业与火电行业的生态效率、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之间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率将使生态效率降低;而环境效率对生态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火电行业的环境问题是影响整个电力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外贸出口虚拟污染及其“十二五”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苗  胡涛  庞军 《资源科学》2011,33(9):1659-1667
我国对外贸易强劲发展,但在贸易价值量顺差的同时,出口引致的资源环境逆差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核算不同年度出口产值、虚拟SO2、CO2排放量,并分析其对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贸出口产值及虚拟污染占国内较大比重,且其经济贡献小于污染贡献,这在典型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截至2007年,多数典型行业"值污比"小于1。外贸行业污染贡献不容忽视,节能减排潜力更值得"挖掘"。2005年-2007年,外贸虚拟SO2排放量降幅10.4%,出口虚拟CO2排放强度降幅21%。分析表明: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减排硬性约束要求,外贸行业在规模、结构与技术效应方面,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力生产以燃煤发电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减少燃煤发电行业SO2排放是当务之急,是应当引起社会严重关注的问题.烟气脱硫是减少与控制SO2排放的有效方法.在众多烟气脱硫工艺中本文结合国内各电厂现行情况着重介绍了几种实效高,经济效益大的烟气脱硫工艺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宋飞  付加锋 《资源科学》2012,34(8):1439-1444
本文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为研究对象,使用国际能源机构、世界银行、联合国、欧盟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能源消费、CO2以及SO2的排放数据,基于能源消费的视角,以火电行业为切入点,根据温室气体和SO2主要由能源消费产生的,且CO:为主要温室气体的特点,对能源消费与CO2和SO2的排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欧盟进行的CO2与SO2协同减排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所采取的减排措施或者在预设的减排情景下计算其减排量,分析协同减排的前景,为我国进一步有效地对温室气体和SO2的协同减排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能源消费与CO2排放的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CO2排放以及SO2排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1、-0.2965、0.9357、0.9978;而根据中国能源消费与SO2排放数据,计算得出能源消费与SO2排放的相关系数为O.8738。表明能源消费与CO2和SO2排放高度线性相关,在进行CO:减排的同时可以协同对SO2进行减排。依据欧盟成员国首脑在2007年共同明确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至少实现减排温室气体20%的目标,计算得出2020年欧盟火力发电行业可在2007年的基础上减排4.92MtCO2,与此同时SO2可减排218.05kt。因此,根据欧盟等发达国家协同减排的经验,我国在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硫协同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发展受到能源与环境双方面的制约.为了突破能源、环境因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与减排的目标.当前节能减排的各项措施,大多集中针对高耗能的工业行业,可是物业类企业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只是不象其它重污染企业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高碑店基地采暖、卫生热水年耗原煤约5千吨,CO2排放量约为8900吨、SO2110吨、氮氧化物(NOX)50吨.这样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那么物业类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该如何做呢?从最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且摸索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本文结合高碑店基地分公司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活动对物业企业的能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锅炉是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热能供应设备。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我公司锅炉节能主要是控制万元产值煤的消耗量,而锅炉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燃煤消耗量。  相似文献   

9.
薛婕  罗宏  吕连宏  赵娟  王晓 《资源科学》2012,34(8):1452-1460
摸清我国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和关系,对制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10年省际和行业面板数据,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SO2和CO2的排放特征及二者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O2、CO2排放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S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CO2排放总量地区排放特征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但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绝大部分的SO2和CO2排放量来自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4个行业,其中,电力、热力行业的排放量最大,2010年电力、热力行业排放的SO2和CO2分别占行业排放总量的53%和55%;我国SO2和CO2排放量的相关系数r为0.806,且r西部〉r中部〉r东北〉r东部,各地区之间由于治理水平的差距导致相关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E模型的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刘小敏  付加锋 《资源科学》2011,33(4):634-639
针对我国提出的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目标,构建了能源SAM表和CGE模型,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利用CGE模型的宏观平衡与政策分析能力,估算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执行难易程度。模拟结果显示:①产业结构调整对节能贡献有限,主要节能量来源于产业能源强度下降,高能耗行业仍是今后调控的主要对象;②完成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有一定把握,但仍需要加强节能减排政策的延续性和出台新的保障措施。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严格调控高耗能行业,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二是要兼顾行业减排潜力差异,充分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减排贡献,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要依赖技术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生产部门、居民生活部门的化石能源消费量以及水泥生产量的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的碳排放量,并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分解模型,考察样本期间各因素对我国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高峰阶段,但仍处于从人均碳排放量高峰到碳排放总量高峰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是这一阶段碳排放的主要正向驱动力,能源利用效率则是碳排放的主要负向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008年中国化学工业碳排放脱钩和反弹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日忠  张林浩 《资源科学》2013,35(2):268-274
运用IPCC推荐的二氧化碳计算方法推算1990年-2008年间中国化学工业的CO2排放量,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脱钩理论的OECD和Tapio脱钩分析模型,研究中国化学工业1990年-2008年工业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了二者脱钩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并运用完全分解模型对中国化工行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反弹效应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08年间中国化工产值增长与其CO2排放之间处于相对脱钩或弱脱钩状态;影响中国化学工业CO2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应,并且其作用大于技术提高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减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合理利用与CO2减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郎一环  王礼茂  顾鹏 《资源科学》2004,26(6):118-124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CO2排放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单位能耗的CO2排放指标偏高.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人口将继续增长、能耗规模继续增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CO2减排,是对中国的严峻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该文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水电、核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比例;引进和开发能源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合理利用和削减CO2的排放量的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电力生产分品种燃料消费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到2005—2016年全省电力CO_2排放量,探析电力生产CO_2排放特征,结合Tapio脱钩理论量化其与电力消费、经济发展及火力发电量的同期变化情况,并分析单位发电碳排放量与单位用电产出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广东省电力生产活动CO_2排放量与火力发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煤炭消耗仍是电力生产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广东省应从机组改造、优化能源结构和落后产能淘汰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生产CO_2排放。  相似文献   

15.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 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国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碳排放逐渐进入平台期,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0%以上。碳中和目标下,在借鉴发达国家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碳减排做法的基础上,如何加快我国能源转型,明确碳中和目标下能源转型的战略路径值得深入探讨。碳中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文明跨越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我国需要在电力、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不断努力,减少碳排放量,谋划最优的战略路径,努力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火电企业在发电过程中同时产生发电量和排污量,两者在物理量方面存在着固定比例的对应关系,且企业可同时参与发电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为理顺发电量、排污量与上网电价、减排量以及企业利润之间的因果传递与反馈关系,综合考虑用电量、发电量、排污量、免费排污份额、发电权交易价格及排污权交易价格等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发电权与排污权组合交易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机组之间电量替换受到发电权交易价格与排污权交易价格的影响,而减少火电机组免费排污配额对火电机组排污具有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使机组利润减少;此外,发电权交易与排污权交易的实施对于火电上网电价不会产生影响,火电上网电价的变化主要受电煤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单福征  於家  赵军  钱光人 《资源科学》2011,33(8):1600-1607
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大城市郊区传统农业用地向工业及其他非农用地的转变,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碳源/碳汇和碳排放。基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9年等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程度非常剧烈,89.3%的农业用地萎缩,其中转变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为主导变化类型,占所有变化面积的27.98%和19.01%;②区域工业用地扩张所带来的碳排放量显著增加,2009年碳排放量为82.018万t,而由于耕地等碳汇面积持续减少,碳吸收量仅为0.569万t,由此造成的碳赤字达906km2,相当于园区面积的36.24倍,是整个浦东新区面积的1.72倍  相似文献   

18.
省级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翠梅  李士成  葛全胜 《资源科学》2014,36(5):1005-1012
火力发电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部门,为有效控制该部门排放,应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采取措施。准确核算电力消费引起的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是消费端减排的基础,其中电网排放因子会直接影响核算结果。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研究,在已有的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基础上,结合省级电网电力来源特点,提出了省级电网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以2010年为例计算得出各省电网因子,与区域电网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并估算了不同电网因子对核算各省调入电力间接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省级电网因子与区域电网因子的差距在-67.4%~51.6%,不同电网因子核算得出的各省调入电力间接排放量相差-60.7%~50.2%。与区域电网因子相比,省级电网因子核算结果更为准确,因此更适合用于估算电力间接排放。  相似文献   

19.
新兴市场国家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倩  王遥 《中国软科学》2012,(4):97-105
本文将金砖国家按1985-2007年人均收入平均水平划分为两个样本组,并分别对两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面板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A组六国还是较低的B组十国,FDI流入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CO2排放的压力,出口贸易依存度则对较为发达的六国的CO2减排有正效应,这两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相对于能源和经济增长来说程度较弱。本文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因果检验研究了两组国家各要素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但较为发达国家的FDI、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联动关系,在较为不发达国家,CO2短期内影响FDI份额的变动,文章在最后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如何应低碳经济要求调整出口贸易和FDI政策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