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精神教育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应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审视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培育的过程就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使命感的培育过程,民族精神的培育和确立就是中华民族复兴志向的培育和确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对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进行国家意识教育、中华民族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意识教育和中华民族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9-122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立与发展,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56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所在。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应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路径,切实做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人、以社会实践文化锤炼人、以域外先进文化启迪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应自觉弘扬民族精神,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我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历史发展和当代横向比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各兄弟民族凝聚而成的特定民族整体,不应泥守某些书本概念确定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这一确实存在着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涉及56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及其融汇与凝聚;虽然有很大困难,但进行研究的客观条件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的实质是族群归属,族群归属体现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纽带。因此,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着力点应是中华文化认同。全球化对中华文化认同形成了冲击,应通过加强母语教育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加强各民族文化整合来增强国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越南民族的形成是随着越南国家的发展而逐渐变化和复杂起来的。越南民族不断进取与革新的精神促使越南在民族解放与改革事业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仁爱、团结、追求独立自由意识以及富有创造性的独特的民族智慧铸就了越南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开展越南民族精神研究,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21世纪,我们的民族如何形成新的强大凝聚力,以强健的魂魄雄立于强国之林?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在提升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关涉到民族发展的宏大问题,回答它们必须要对我们的民族精神有更新更全面的理解,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与认同的灵魂和精神纽带,是民族肌体的骨髓。坚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充分认识民族精神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以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中国教育建设的核心思想。中宣部、教育部在2004年发出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确保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具体表现形式的伟大民族精神。文章将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现状,探索民族精神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当前的大学生民族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以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中国教育建设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3.
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使其增强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国家认同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国家观的关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对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邵晶 《文教资料》2014,(7):15-16
国学经典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括民为邦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爱好和平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导读     
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中空前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灾难过后,如何继续凝聚、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东华大学贺善侃教授撰写的《民族自觉与凝聚民族精神》一文认为,只有唤起民族自觉,才能延续灾难中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真正实现“多难兴邦”。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的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也就是激发全民族的“民族自觉性”,即对本民族的正确认知、理解和诠释。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研究民族文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责任心,这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情感,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乃至付诸行动。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风雨几千年,繁衍不息,始终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同样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将阔步迈向新世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民族的伟大振兴。  相似文献   

20.
骆君 《文教资料》2010,(15):214-215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民族文化经过长久的发展.衍生出了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成为凝聚全民族的核心.而且对全民族成员都起到根本的价值指向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最终接班人和民族复兴的承担者,他们的民族精神培育工作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从民族精神的内涵、价值.以及创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论证了民族精神培育创新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