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之色变,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现在不少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开学伊始,在对初三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个班级居然有56%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说:“写作文最伤脑筋,实在是无东西可写。”有的说:“我听到作文就头痛。”这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作文难。作文难,难在何处?无非是难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素材,内容空乏;表达不当,结构零乱;语言干瘪,枯燥生硬。这三个方面又是互相牵连的,以致形成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其实,“无东西可写”是由于积累少;表达差,是由于思路乱;语言贫乏,是由于写作基本功的不扎实,想象能力不丰富。针对学生语文知识基础和写作水平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芙亚 《考试周刊》2009,(40):74-75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翻阅他们的作文,发现作文词汇贫乏,作文描述太粗疏,只会用一些笼统的概念进行大包抄,如“水果摊上品种繁多,五颜六色”,“厂房里一片忙碌”,  相似文献   

6.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最怕写作文,一拿起笔就头疼,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还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不应该写什么,怎样写。”甚至还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只是简单开了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感受肤浅,语言贫乏,更不要说有什么文采了。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文“怕写”“假写”的根源不完全在于学生词汇贫乏,而主要在于缺少素材“无米可炊”。改变目前学生作文状况的办法是:多说,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规定内容每天一说;多读,从文学宝库中去汲取营养;多写,确定话题让学生去写,说与写结合;多评,师生共同评价作文,交流写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说:“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变“教”为“导”。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点问题,现就结合我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 一、引导思考 思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要使学生“创”,就得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我出示《花》的作文题后,要求学生思考写什么花,为什么写这种花?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写牡丹花,有的写玫瑰花,有的写荷花,有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又有人说“我怕把作文写偏了,写离题了”,其实,写作文不应局限于话题本身,而应当由话题展开去,写点有广度、有深度的东西。因为学生中“怕写偏、怕离题”而不敢动手写的心理,必然会造成事例的“小”“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或者内容贫乏,或者言之无物.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我们学校的学生,过去对于“为什么要写作文”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明确的。有的学生说:“我就是不爱写作文,老师逼着我要交作文本,我只好写了算数。”有的学生只是认为:“作文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但为什么要提高写作水平,他就不明白了。  相似文献   

12.
本校几年来在泉州教科所指导下,进行“写真话,做真人”作文教学改革实验,针对长期制约作文教学中的“瓶颈”——写作素材贫乏的问题,研讨如何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校作文教研活动以“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写自己的真经历、真感受”为中心进行研讨。本人在这次教改宴验活动中,以《带你游晋江》为题.指导学生写了一则导游解说词,现以这节课为例,谈谈如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傅晔 《教师》2013,(9):113-114
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为写作文而烦恼,不同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文章有的中心不明确,有的词汇贫乏,有的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笔者尝试将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一些精彩的文本转化成“写本”,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努力从教材中寻找不同层次的“读写结合点”,体现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有针对性地模仿写话,让他们的模仿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生最不感兴趣的科目是语文,学语文最讨厌的是作文。怕写作文是学生的通病,一听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叫苦连天。为何有这种现象呢?深究下去,终于明白他们的苦衷:有的说,无题材可写;有的说,不会写;有的说,平时阅读太少,词汇贫乏,不懂如何表达等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崔峦先生说:“教师‘下水’,这是最切实的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最好自己先写一写。写与不写大不一样。”的确,下水作文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启迪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一、“下水知冷暖”老师不写下水文,怎知学生写作的困难。许多老师在写“下水文”时也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其实你的“难”也是学生的痛苦啊!写一写同一主题的文章,你就知道指导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取材、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作文内容陈旧贫乏,使语文教师为之焦虑不安。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作文常写常新呢?作文内容陈旧贫乏,反映了学生认识领域狭窄,认识水平不高,认识程度不深。认识一般化,作文必定一般化;认识不能爆发闪光点,作文内容必然没有起色;认识简单的人很难反映复杂事物的特  相似文献   

17.
快乐     
《辽宁教育》2009,(5):32-32
“六一”到了。 三(3)班李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如何在“六一”做一个快乐的孩子。学生们说:“不写这篇作文就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不大爱写作文,常常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因此,作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爱写作文,这就成了语文教师认真加以探索的一个课题。学生不大爱写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苦差事”,原因甚多,其主要原因,一般地说来,有的是不知道怎样写,总感到写作文很神秘;有的是“无米下锅”,没有写的,等等。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写作文,这就要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写作文,就要在“爱写”二字上很下功夫。然而,怎样在“爱写”二字上下功夫呢?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带规律性的知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浅谈个人的几点看法。这就是“生活作文观”,这一观念应体现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开始写命题作文。为克服学生对命题作文的畏惧心理,我决定从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入手。 第一周作文课,我以“说话与写话”为题,上了一堂作文启蒙课,重点向学生指出:所谓作文只不过是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没有什么神秘,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我对同学们说:“不会说话的请举手。”全班无一人举手。我接着说:“同学们都会说话,而且有的学生说得很好,很流利。老师相信同学们也会写话,有的还会写得很好,让人喜欢读,说不定将来还会成为记者或作家。”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喊起来:“老师,快出题吧,我们写。”接着我鼓励说:大家的热情值得赞扬,但要写好作文,我们得先“磨刀”,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