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心算是依靠学生脑中算珠的图像,仿照珠算的方法,在算盘具体操作,形成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将算珠转化成珠像,在脑中想象的算盘上"不动手"拨珠计算.通过珠心算学习,学生具备了超凡的计算能力,涌现出许多"神算子".我校开展珠心算已近五年,实践证明,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并发学生的右脑,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发展智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在各方面均衡、健康、愉快地成长.具体来讲,开展珠心算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张兰 《教师》2010,(24)
湖南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谭青峰老师在他的<享受语文>一书中指出:语文是美的.因而,语文学习是愉悦快乐的.而且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享受语文"?我觉得应该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教育应重视将"智力开发"的教育提高到创造教育的高度上来,而在"珠心算"的长期教学中,由于它的神奇功能而在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中起着优化作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珠心算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完整、全面地树立新的珠心算教学观,实现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阅读实践中读出困惑、读出理性、读出个性.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巧借音乐,整体感知文本 1.音乐导入,激起阅读兴趣.如教学<船长>一课时,我先播放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片段.悲壮雄浑、深沉激越的乐曲在教室中回荡,更在学生的心中回荡.交流感受时,有的学生说:"这首曲子很有气势,像波澜起伏的大海."有的则说:"这首曲子刚开始时低沉,但随着乐曲的高低起伏逐渐变得越来越有气势、雄壮有力."还有学生说:"听着听着,我心潮澎湃,感觉心都快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5.
一、热爱班主任工作,拥有一颗火热的心 班主任工作以琐碎著称,很多老师放弃了这一项工作.但没有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不会拥有完整的教学经历.班主任工作是展示自己的舞台,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是一种光辉的事业.每接到一个班级,我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每一位学生,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激情中增长知识、享受生活.我们班的心情宣言是:"今天一定是个艳阳天,我们自信、我们自强、我们成功."  相似文献   

6.
珠心算教育的启智功能已越来越被认同,通过珠心算训练,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得到显著增强。笔者结合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对智力落后学生的珠心算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我们从每个启智班级中抽取一到两名障碍程度相对较轻、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学生,组成了10人珠心算兴趣小组,开展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珠心算同样适合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儿童。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珠心算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珠心箅学习的动力.其中,珠心算教学中的"顺口溜"则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学初,根据家长们的要求,我从二年级选出二十名小朋友组班,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加减心箅的基础,于是我尝试教学"一口清".  相似文献   

8.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小学生在接受珠心算的教学中,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相互作用转化,这已为中日两国教育界广泛认同,至于对心智的启迪作用更是为社会所认可。但是珠心算教学对小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优化发展作用究竟有多大,目前尚无统计意义上的量化研究。二、研究方法我校作为安徽省铜陵市唯一的一所珠心算教学试点学校,已连续7年从一年级新生开始设立珠心算教学班。即在与其他平行班接受同样教学内容的条件下,每天增加一课时珠心算教学训练。为掌握小学生珠心算训练与智力发展的相关性,我们在四年级、六年级两个珠心算教学…  相似文献   

10.
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它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反复的数珠互译训练,儿童脑中逐渐形成了脑像图,珠心算就是凭借脑像图来完成运算。珠心算是珠算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珠算发展的升华。我校开展珠心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珠心算教学对启迪儿童智能、进行素质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各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习珠心算,有助于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在组织儿童学习珠算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儿童们对学习珠心算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把算盘当作一种“智力玩具”,喜欢它,触摸它,拨动它。教学中,既要激发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又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质疑,是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方法,众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在时不时地采用这一方法.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也在运用这样的方法,的确也有很好的效果.质疑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观察当下的课堂,有些时候却是"质"不像"质","疑"不像"疑",这让我又对学生的"质疑"产生了新的质疑.   ……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文不应是一件很难的事,它甚至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如果作文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就有必要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哪里"短路"了.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教学有规律,教学无定法.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是思维处于黄金时期的青少年,"自古英雄出少年",无论我们在备课中设计了多么完美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与你的"轨迹"不同的"点",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为人们共识的今天,我们"因势利导",让这些"点"动起来,在主体作用下,会形成另一条优美的"曲线"--更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最贴近学生思维的临近区.下面通过几个教学片段看看学生的思考路线.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在语文教学方面是一位专家,他有一句教育格言"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回想起他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的一些独特方法,确实对我们各科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你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你就是个失败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后记",是指学生对课堂内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内容的个性化记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一双双眼睛,一只只耳朵,一个个脑袋就像设置在课堂内的"活探头"、"黑匣子",以理性或非理性的方式记录着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许多秘密,注视着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声调,同时又揭示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学后记"这一活的"黑匣子"是教师进行反思教学,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的历史课堂中,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并不多.那么,怎样使历史课给学生带来影响和震撼呢? 教育界有一种看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所以,如果教师的历史教学思想十分浅薄,或那些较好的历史教学思想还处于朦胧状态,要想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教师要想自己的历史教学拥有智慧,并给学生以享受,就得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成办-个"思想者".这就应思考教学是什么?历史及历史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高效的历史教学?只有触及历史教学的底蕴,成为一个思想丰满而深刻的教师,才会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进发出创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思想或思想贫乏的教师,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教出(或感染)思想丰富、个性鲜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煮小鱼一样.我认为地理课堂的教学也像烧菜一样,无非是在菜的色、香、味上狠下功夫.如果每堂课都向学生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何愁学生不主动"动筷子",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做课堂教学这道菜的"厨艺".笔者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试图通过添加教学"佐料"(即服务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趣味知识、活动材料、方法指导、人性化评价等教学材料),让学生主动"动筷子",享受地理课堂"佳肴"的美味.  相似文献   

18.
感谢<小学教学>编辑部的领导与编辑们给我机会,使我能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郑桂元"观察的范围"这一课.听郑老师讲课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享受着郑老师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美丽,享受着学生在探索道路上演奏出的那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这些享受都源于郑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恰当引导.郑老师的课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现在都在提倡均衡教学,在学校里实行平行班教学,再没有什么"重点班"、"差班"之分,有些城市不仅进行了学生的均衡,也对全市的教师进行均衡,使得不同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上没有差异.在同一班级,怎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愉悦地享受上课,并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一线教师普遍面临但又不好解决的问题.在原有班级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怎样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时"学会等待". 一、把握"似解未解"时的"等待" 在我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刚把问题提出来,学生就立刻举手争着回答(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但很多时候回答得"文不对题",而且还会有答得很"幼稚"的时候.此时,我们不应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应让学生慢慢思考老师的提问再作回答,切莫有任何"耻笑"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