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答: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即电子的得失过程.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摩擦起电不是“生电”,因为电荷是不能创造的.电荷本来就存在于物体中.构成物质的原子中,其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通常这两种电荷的电量相等,所以不显电性,两物体摩擦后,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但它们的总电荷数仍然不变.问: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因而物体呈中性.由于不同物体(如毛皮与硬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2.
一、摩擦起电与摩擦生电“摩擦生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电荷不能创生 ,电荷存在于物质之中 ,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 .在通常情况下 ,这两种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整个原子呈中性 ,也就是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 .当两物体相互摩擦时 ,只不过将原来存在于物体里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即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使一个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另一个物体因得到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说法是正确的 .摩擦使两物体的正、负电荷重新组合 ,使呈中性的物体显出带电的性质 .“任意两物体相…  相似文献   

3.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4.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 1.1 摩擦起电 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  相似文献   

5.
在初三学生学完《电路》一章后,一些同学对两个带电体接触或用导线连接后,物体的带电情况总是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往往认为,电荷从带电多的物体向带电少的物体转移,造成错解。本文就此问题作以解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是相等的,即原子呈中性,从而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示带电的性质。物体带电是由于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而使物体带电通常有我们所熟悉的摩擦起电,接触带电。不论哪种带电,其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正电荷不会…  相似文献   

6.
一电子与电荷电子是人们发现最早的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的质量极小,带负电,在原子中绕原子核高速旋转;而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以及正、负离子等,都称为电荷.在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二带电与带电体带电是指物体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物体对外显示电性.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显示正电(即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显示负电(即带负电);而带电体是指带了电的物体,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三中性与中和中性是指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或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示电性的一…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在备教法上我做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学部分的讲授中 ,我不失时机地采用类比的方法 ,讲解电学知识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摩擦起电和自由电子。由于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在核外做高速运转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 ,它们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使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当两种物体接触摩擦时 ,实质上最外层电子相互接触摩擦机率大 ,据摩擦生热的原理 ,最外层电子由于摩擦而本身内能增加 ,这样本身具有的能量远远超过原子核对它的相…  相似文献   

8.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11 摩擦起电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玻璃 有玻机璃 尼龙 头发 毛皮 丝绸 纸 橡胶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不断增强表中的两种物体摩擦时,前面的物体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后面的物体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相距越远的两种物质摩擦时,带电…  相似文献   

9.
起电与验电     
所谓起电,就是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其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摩擦起电。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带电物体,在相互摩擦时,由于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电子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并且两物体所带电量相等。  相似文献   

10.
谢欢 《中学理科》2004,(10):13-18,51
电现象的本质在于构成物质的原子本身具有电的结构.一切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内部的正、负电荷量是相等的,原子对外呈中性,因此物体通常也呈中性.如果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那么原有的正负电荷平衡被打破,就对外显示电性.原子失去电子,就带正电,叫正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就带负电,叫负离子.物体的带电现象正是由它的原子失去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电路》一章的过程中 ,同学们往往对以下几类问题理解不清 ,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疑点 1 摩擦起电的原因例 1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 ,丝绸带什么电 ?为什么 ?分析 如果问玻璃棒带什么电 ,同学们都知道是带正电 ;但现在是问丝绸带什么电 ,一些同学就无法回答了 ,因为课本上对这个问题没有做正面的说明 .要解决这类问题 ,必须先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 ,因它们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 ,从而在这两个物体间发生电荷的转移 ,使得它们都带电 .其中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物体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束缚电子本领弱的…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起电1.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律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像胶棒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很据同种电荷相斥的性质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判断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其他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但两个物体相互吸引,不能断定它们都带了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  相似文献   

13.
(第二册电学综合卷) 一、填空(30分) 1.原子核带____电荷,核外电子带____电荷,它们的电量____,所以原子是中性的。 2.起电有____、____两种,它们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使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另一个物体。 3.电荷的____移动形成电流,规定____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____。 4.处处连通的电路叫____路,不闭合的电路叫____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不经  相似文献   

14.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electron)的转移,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在实际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两类.  相似文献   

15.
1.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带电? 答.由物质的结构知道,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组成。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的同时,又有脱离原子核的吸引成为自由电子的倾向。在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摩擦中,使某个物体的核外电子得到能量而离开原子。这些电子有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去,从而使两个物体都带电。  相似文献   

16.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17.
电路复习     
一、知识网络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1)正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检验:①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该物体带上了电.②验电器:是利用其两片金属范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摩擦起电门)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实质是物体电子的得与失.(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百十11摩擦时.…  相似文献   

18.
对静电现象中电子转移过程的解释是初中电学的一个学习难点。很多同学在学完初中电学后,对静电现象的解释仍然是含含糊糊,混淆不清,对静电现象的电子转移过程没有清晰的认识。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对物质内部微观世界的认识,抽象性强,初中生年龄偏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很难建立物质内部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难以理解物质的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电性关系。对由物质原子内部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的数量关系决定着物体宏观带电类型的联系理解不透;对物体的带电过程就是物质原子内部部分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在不同物体之间…  相似文献   

19.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3电器 [知识要点] 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__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__.用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