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巍俊 《新闻实践》2008,(12):30-31
近年来,楼市报道在媒体经济报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政策的变动,房价的起落,信息的披露,楼市的走向等,无不左右着读者敏感的视线。  相似文献   

2.
李鲤 《报刊之友》2010,(8):17-19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4月6日,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相继跟进.[1]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李鲤 《今传媒》2010,(8):17-19
日前,新华社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为开篇评论,连续发表了6篇聚焦房地产市场的“新华时评”,多角度评解楼市问题,剑指土地财政以及腐败酿生的高房价。新华社批评房地产的系列评论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重点门户网站争相转载,主流媒体继续跟进。这样针对某一行业、由主流媒体领跑的强势监督报道,就我国当前的传播生态而言,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5.
为了迎接纸质媒体广告结构的调整和拓展报道领域,进一步为读者服务,2006年6月,浙江日报开设《浙江楼市》周刊。《浙江楼市》周刊是浙江日报房地产新闻报道的补充,侧重房地产新闻深度解读,为读者提供更详尽的房地产信息。房地产报道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类报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一年来房价泡沫的破裂和房地产业的调整,楼市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话题,但总体表现却令人失望。本文试图通过对近期国内媒体房地产报道进行反思,总结其中存在的诸问题并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楼市     
新政出台,楼市可迎拐点 在国务院推出一系列打压房地产的重拳之后,又颁发了“新国十条”。此次“新国十条”调控力度被业界认为是史上最大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严厉程度10年内罕见,而第3套房停贷政策是迄今为止最为严厉控制房价上涨的措施。深圳、上海、北京纷纷出现投资客抛盘,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近20年苏州楼市从起步、发展、繁荣到今天的壮大,在改变了古城面貌的同时,也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状态。那么,苏州过去有着怎样的"楼市"?人们又是如何进行房产、田地交易的?历经三年编辑出版的《苏州房地产契证图文集》(主编余同元、唐小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历史上的苏州"楼市",当然这个"楼市"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楼市。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过山车"行情,房地产市场的新闻报道日益成为各媒体争夺读者的重要新闻.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名记者,笔者发现,不少媒体在报道楼市时,常常带有"硬伤".  相似文献   

10.
徐勋国 《新闻实践》2008,(12):24-27
定力是在变化和诱惑面前能沉得住气、定得下神,保持从容镇定的态度;专业是指预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定力的外在表现是不为所动,不被左右;专业则是"21世纪唯一的生存之道",也是正确判断力的基础。事实证明,这"两力"恰恰是媒体楼市新闻的软肋。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报道是都市报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关注面广,社会影响大。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各地楼市迎来巨大行情,特别是全国一线和重点二、三线城市,市场陷入狂热局面。本文以此为背景,以《新安晚报》"触摸楼市温度"专题报道为例,分析了都市报房地产报道如何在民生视角下,既客观鲜活反映市场,又在舆论上进行理性引导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大炒家再现香港楼市,九龙站附近一豪宅“君临天下”开盘之后,价格逼近每平方英尺1万港元。这比年前的低谷时期,高出近一倍。而这也仅是香港楼市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楼市毫无疑问是个热门话题。近年来,楼市泡沫集聚、房价过高、土地消耗过快、住房困难与住房闲置并存等多方面问题频出,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收效并不理想。种种问题成为悬在政府和民众头上的利剑,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14.
楼市新闻随着房价上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炒作、营销等因素被大量植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购房意向,对楼市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把握楼市新闻的特点和相关原则,对媒体履行社会责任而言,有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过去这段时间,楼市政策密集调整,几乎令人应接不暇。上月初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佳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为2010年楼市政策定了一个基调:以穗为主,路有调整。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06,(35):54-57
业主对开发商有怎样的话想说,在装修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什么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品牌企业?走进小区。与业主面对面分享他们对楼市的感动,了解什么才是他们需要的:品——楼市感动,关注消费者。关注业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上海素有中国楼市风向标之称。其涨跌变化,牵动的不仅仅是上海市购房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8.
王国建 《新闻传播》2010,(8):103-103,105
《谁在高房价背后推波助澜?》,这是2009年12月央视播出的系列报道——《聚焦疯狂楼市》中的一则标题。那么,究竟谁是高房价的推手呢?报道归结于三个因素:投资性购房者、恐慌性购房者和地王,但惟独没有言及自身——媒体。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房地产市场冷热反差巨大的一年.到年关之际,国内楼市一派低迷,各地纷纷出现房产熊市,房价开始松动,并部分出现下跌,这种迹象当然是老百姓所乐见的.  相似文献   

20.
陈昉  潘璇 《大观周刊》2006,(19):I0005-I0005
进入雨季的昆明楼市丝毫不受影响,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云南地产文化节暨第二届春季房交会上,我们不但领略了各大楼盘的精彩“亮相”,也品尝到了家居相关产业的另类“风味”。或许可以这样说,春季房交会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兴奋,它还是下半年昆明楼市的一个风向标,让我们通过展会来了解下半年整个楼市发展动态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