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2.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发动的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是北魏社会史中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激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从而爆发了反抗当时统治者的各族人民群众联合大起义。  相似文献   

3.
南宋初年,洞庭湖畔爆发的钟相、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是北宋末年以来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全面激化的必然结果.这次起义从1130年到1135年,前后历时将近六年.革命初起之日,起义英雄们就建立了国号为"楚"的农民政权,在反动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坚持武装斗争.这次起义的活动范围虽然局限在洞庭湖地区,但在纲领口号、斗争组织形式和作战方式上,都具有显著的特点.它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引言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震撼中外、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后新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步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基础上而爆发的。战后十年间国内各地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形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革命高潮。在这次革命高潮中,太平天国和少数民族起义,都采用了暴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赋 《现代企业教育》2009,(24):158-159
以往的历史学界在研究会党动乱的原因时,通常采用“租佃关系决定论”来进行分析。这种观点认为,会党动乱是土地私有和土地自由买卖造成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的。本文从游民的产生、土地兼并、自然经济解体、社会控制弱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了19世纪50年代广东会党动乱的原因,认为,19世纪50年代广东会党动乱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危机和矛盾缠结在一起、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社会背景及文学概况一、社会背景:(一)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的统一。生产力稍有恢复。隋代的暴政。土地兼并。对外侵略。阶级矛盾尖锐化。隋末农民大起义,结束了三十年的残暴统治。  相似文献   

7.
北魏初期各族人民反对统治者压迫的联合起义在北魏社会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过去却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或者研究还不够。盖吴起义是北魏初期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各民族联合大起义。这次起义是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而引起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共同作用下爆发的一场严重的反抗斗争。盖吴起义作为北魏初期的各族人民联合大起义,在北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1.原因与结果历史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多种,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等。(1)根本原因:是引起结果的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影响全局并带有必然性的原因。分析它,一般应在政治、经济、生产力、经济基础等引发历史事件的社会存在中去找。例1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兼并B.宦官专权C.朋党之争D.法律严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末农民战争相关知识的了解。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B、C两项也属于明朝后期的社会问题,但并不是引发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9.
1862—1873年的西北回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62年(清同治六年),在西北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次回民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绝不是偶然的民族冲突。它是和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以及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分不开的。它是当时全国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西北回民起义也有其直接的內在的原因,这首先是由于西北人民受着严重的剥削压迫和残酷的统治;而清统治者对西北回民又是通过极端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因而,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特点。首先,我们看当时西北阶级矛盾尖锐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主流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历史上土地过分集中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从而引起了王朝更替和历史循环。作者认为,这一观点实际上夸大了历史上土地集中的程度,忽视了土地集中对农家经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效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同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  相似文献   

12.
张角     
张角(?——184年)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的领袖.东汉中明以后,政治腐败,豪强横行,外戚、宦官交替掌权,他们杀人越货、霸占土地、鱼肉人民,农民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到东汉末年,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黄巾大起义.张角在领导起义前,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传道治病,很了解人民群众的苦难和要求.灵帝时,他看到革命形势成熟,便积极接纳  相似文献   

13.
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后期,农民破产流亡的现象十分严重。目前绝大多数论著认为:导致当时严重流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但事实并非如此,其中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述己见。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土地问题的严重程度总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口增长速度相联系,决不是封建统治集团任何修补弥缝之策所能解决的。随着地主兼并势力的不断发展,西汉后期的流民同题也越来越严重。那么,土地兼并是否引起农民流亡,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呢?我们认为不是!虽然土地兼并必然侵吞自耕农民的土地,但地主兼并来的土地仍然需要农民耕种,才能取得剥削收入,决不是把农民统统从土地上赶走,让土地闲置荒废。如豪强地主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就靠他兼并来的田地剥削农民起家。又官僚地主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内蒙古地区强制推行放垦蒙旗土地的政策,搜刮押荒银两,结果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造成了蒙古社会的动荡。清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伊盟准噶尔旗丹丕尔领导的抗垦起义队伍,在南坪“筑垒浚壕,铸造炮火”,建立武装根据地。丹丕尔年已七十五岁高龄,斗志不懈,动员所属“蒙民丁壮,四面辽宁”阵地,并“亲写战书,散发檄文”,壮大抗垦声势,发动多次攻占垦局的战斗。当起义失败后,丹丕尔被俘,英勇就义,全家遭难。但这次丹丕尔“一人猖乱,摇动全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可歌可泣的。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酝酿已久的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在这场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吴广首举义旗,继他们之后,项羽领导的起义又把反秦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以西)人,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项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将领,被楚王封在项(今河南项城东北),因而姓项。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苗族何时迁居海南岛,一直是人们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也有许多种说法。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明朝万历四十年的黎族起义这一事件,对苗族迁入海南岛的确切年代作进一步的探索。 明朝后期,张居正的改革失败以后,以神宗为首的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政治黑暗。朝野之间,党争激烈,吏治败坏。地主阶级兼并土地,对农民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使社会矛盾异常激化,起义的烽火燃遍全国各地。其间,黎族人民的起义,是当时全国人民起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李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史学界一直将其认定为农民义军政权性质.笔者觉得,在这个定性分析上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提出商榷.其一,以往的起义原因分析搞错了时间顺序.习惯认为,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北宋初年社会矛盾的过早激化所致,在中国通史教科书上讲此问题时,大都冠以“北宋前、中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的标题.按这类标题的逻辑,此时所讲的社会矛盾当是导致起义的原因.但所列举的社会矛盾的具体表现却都在起义发生之后,如民族矛盾方面,给契丹银绢的“澶渊之盟”签于起义11年后的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给西夏银绢茶的“庆历和约”始于起义51年后的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阶级矛盾方面的“冗官十倍于初”,是起义之后70年即嘉祜八年(公元1063年)时司马光说的,而列举的冗兵冗费的数字是起义之后11年至74年即景德至治平年间的……显然,起义发生若干年之后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是导致起义的真正原因,也不能作为判定大蜀政权性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汉后期,社会动荡,大量流民的存在是其主要表现之一。传统说法认为土地兼并必然导致大批自耕农破产,从而产生大量流民,引起社会动荡;西汉政府在抑制兼并和应对流民方面的做法是积极而有效的。本文认为这些认识是片面的、表象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土地兼并不会直接导致大量流民产生,现实中有较为合理的流民吸纳机制;政府抑制兼并、控制流民的措施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1842年1月20日(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十二月十日),湖北省崇阳县被革流徒生员钟人杰发动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清的第一次农民起义。虽然这支农民军没有突破鄂南湘鄂边一隅的狭小范围,持续时间也仅有四十三天,但起义军“众至万余”的规模,迫使清王朝调集数省大吏和重兵、饬令邻近起义军中心周边各州县兴办团练进行围剿,并为此而“宣示中外”,造成了震动全局的影响。这是此后十年间江南各省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中任何一次所不曾达到的高度。由于这次起义爆发在鸦片战争的最后阶段,因而它既是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日趋尖锐的阶级矛盾的最初表征,又是太平天国革命前夜一系列农民起义的先  相似文献   

20.
嘉庆八年(1803年),江西南部的石城、瑞金、广昌、宁都等地,爆发了廖干周领导的斋教群众起义。这次起义,持续时间虽短,前后不过十余天,它却震动了清廷,清仁宗几次诏谕内阁、军机处,务必在江西、福建“择要严防”、相互“协剿”。关于这次起义,前人记述甚为简略,今人也未曾作过系统地研究,因感于此,我们查阅了实录、方志等有关史籍,就此次起义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乾、嘉时期,江西土地兼并十分激烈,不仅缙绅之家竞相占地,富商势豪争相购良田,如抚州府之东乡县就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而且大批的闽、粤流民又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