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个性的原则。又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强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无疑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自主性的一个法定的定位。怎样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呢?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阐述课程改革的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使"改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成为这场改革的亮点.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  相似文献   

5.
羊垂功 《中学生物学》2009,25(12):13-15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改要求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改变原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意味着今后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王荣 《中小学电教》2003,(10):23-24
课程改革具体目标强调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说明新课程改革正大力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一改革措施的指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潮。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课堂讨论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一句话,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上述课程目标,关键是要加强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实施方面的具体目标,即强调通过课程实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改实验中,能否全面理解和落实这一课程实施目标,是搞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要全面理解课程实施目标。首先课程实施目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指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但并不否定接受性学习在新课程实施中…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六条,其中一条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践这一课改目标,广大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努力地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走近历史课程,面对新的理念,面对课程标准,面对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历史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实施和历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介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强调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走近历史课程,面对新的理念,面对课程标准,面对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历史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实施和历史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