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在宋明时期的表现形态,也是儒学的新发展,因此被称为"宋明新儒学"。宋明理学与经学的关系,长期以来是一块有待于开垦和深入研究的处女地。蔡方鹿教授的新著《中国经学与宋明理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以下简称蔡  相似文献   

2.
陈康衡 《新高考》2006,(7):61-64
[学法点津] 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即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重点掌握孔子“仁”的思想以及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宋明理学和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从宋明理学到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前近代学术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宋明时期的儒学以“尊德性”为第一要义,从而儒学传统中的“见闻之知”只能屈居第二.及至明代后期心学逐渐流于空疏,而儒学传统中智识主义这股潜流却日渐显明,从清初的考据学发展到乾嘉学派,得以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4.
专题复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儒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出现了新发展.人们习惯把新的儒学体系称为宋明理学。按照学术观点的分歧.宋明理学主要可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相似文献   

6.
真真 《历史学习》2005,(9):16-17
“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Ⅲ)中的第一个专题。该专题的内容标准是:“(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这些知识点在现行统一教材中都有。用新课标的专题进行高考复习,不失为第二轮复习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7.
儒学历经孔盂原始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几个时期。作为传入时间最早的东邻朝鲜,也经历了不同时期儒学的影响,并在批判吸收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基础上,顺应本国历史需要,有所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李退溪等儒学大师,对当时和后世的朝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钱穆、余英时以史学立场为学术路向论述儒学,他们不仅推崇宋明理学,而且对于清代“道问学”精神评价甚高,并指出宋明与清代之间存在学术渊源。这与现代新儒家独尊宋明理学,语垢清代学术的哲学立场不无抵牾。然而,就其复兴儒学和寻求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来看,他们仍然相互同情,心有戚戚焉。因此,钱、余与现代新儒家虽“道不同不相为谋”,但仍可被视为20世纪复兴儒学这一学术思潮的新儒家。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思辨性最强、体系最完整、最具现代哲学意味的一次哲学思潮。宋明理学的兴起迎合了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历史趋势和唐宋以来社会对儒学复兴和儒家伦理道德权威的重建的历史要求,对宋明及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重建伦理道德权威的两种思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本文试从历史角度考察宋明理学的兴起原因,并以朱陆之辩为切入点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四个阶段。儒学对中国的政治、道德、教育、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呈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百家争鸣、孔孟儒家、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学的发展。在这一专题中,由于涉及若干艰深的概念,相对疏离现代社会,师生缺乏相应知识积累,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对有关知识生搬硬套,方式上流于机械灌输,丧失教学应有的思想性、思辨性和生成性。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弘扬先秦儒学教育思想,扬弃宋明理学教育思想,提出“性教一贯”、“知行相资”以及“学思相济”诸多教育命题,这些命题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史上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是新儒学,仁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的这一特征——既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又是创新:如果说宋明理学家对仁的重视秉持了孔孟的思想旨趣的话,那么,对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诠释则体现了有别于孔孟的新认识。在对仁的诠释和论证中,宋明理学家一面强调仁与爱密切相关,一面将仁界定为“爱之理”,在爱、恕、公的相互作用中臻于仁的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同时强调仁之一体中的差等和厚薄,最终将基于宇宙秩序的一体而等差贯彻到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状况,学界看法颇为分歧。此一阶段,儒道释三者鼎立,互相斗争又互相交融,处于一种复杂的关系当中。儒学在这一阶段虽处境困难,却没有停息,主要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发展,并且通过对儒释相关内容的摄取,而最终为宋明理学的辉煌时期得到来奠定了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学术史上习惯于以佛教标示隋唐思想,而以为其间儒学沉寂,尤以隋代为甚。其实,隋代儒学仍然在国家统一之后,重新收拾整顿,王通就是这一时期重要的代表。他提出道在五常,倡扬儒学的道统,主张三教可一,上接原典儒学,下启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明清实学思潮演变历程 明消实学,是我国学术史上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含有特定历史内容的学术思想形态。它最初主要是针对宋明理学的日趋空疏衰败,尤其是阳明“心学”的禅化而提出,至明代后期蔚然形成了一股内容深刻丰富,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学术思潮——“明清实学思潮”,它将中国儒学由宋明理学推进至又一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体在实践中澄明─—读丁为祥的《实践与超越》宁新昌宋明理学家批评先儒“知人而不知天”,决意开创儒学新局面,这一开创主要体现在对本体的探索上。周敦颐当推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他的“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思路开启了对本体探寻的先河。虽说“无极”范畴...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在探讨唐宋思想转型端绪和探寻宋明理学的端倪时,一般都注意到韩愈在儒学复兴方面的贡献,却往往忽视了柳宗元.事实上,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19.
宋明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是一种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别于汉唐儒家经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最高表现,这就是以宇宙论为方法论,以伦理学为指归,来证实封建伦常的普遍必然性的哲学。这种哲学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影响巨大,塑造了中国...  相似文献   

20.
能否从传统儒学中引申出现代科学,能否从传统儒术里开发出当代民主,以及儒家伦理能否推进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这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从宋明理学的逻辑分析切入,通过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历史反思,揭露了其学术神话的诱惑实质及其学术思路的虚幻建构,指出,作为文化思想遗产,宋明理学和传统儒学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性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我们必须澄清三个理论问题。1.心性义理之学是不是近现代意义上的科学?2.义利公私之辨有没有管理学水平上的民主?3.天人内外合一之道能否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