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6,(12):34-34
三十而立,当30岁的孔令辉第6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上,距他第一次在天津夺得男单世界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他说,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乒赛上用胜利庆贺一下。  相似文献   

2.
瓦尔德内尔参加世界锦标赛的次数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他的乒乓生涯中共参加了8次世锦赛的男单比赛,其中4次闯入决赛,两次夺得冠军_自从1987年他在第34届世乒赛上第一次打入男单决赛,一直到1997年第44届世乒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他已经表现出非凡的乒乓天才和良好的心...  相似文献   

3.
陈洁 《乒乓世界》2003,(6):19-19
萨姆索诺夫踌躇满志地来到巴黎,想为自己圆一个世乒赛冠军的梦。但是,他又一次带着遗憾告别世乒赛。这回,他没有输在中国人的手里,却栽在了希腊人格林卡的拍下。场上无数个喜欢他的球迷目送着他走出赛场,心中带着一丝酸涩。  相似文献   

4.
无欲则刚     
老梁 《乒乓世界》2002,(9):11-11
秦志戬,本是个名气不大的国家队老将,2000年下半年,早他两年进入国家队的孔令辉、刘国梁还在辛苦训练的时候,作为“非重点队员”的他已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电视剧《国球手》的拍摄中。谁也没想到,改大球后的第一次世乒赛竟成了秦志戬事业的分水岭,自46届世乒赛上令人惊喜地捧回混双冠军后,他又相继获得九运会混双冠军、男单亚军,中国大奖赛和美国公开赛男单亚军。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9,(9):138-139
对张继科的采访是分两次进行的,刚打完横滨世乒赛的时候时间很紧,就说了几个问题,这次在天津的中国公开赛上再次遇到他,小伙子特配合,抽空把问题都答完了。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进入世乒赛决赛 从1983年东京世乒赛起,瑞典队成了中国队的头号竞争对手。在那次世乒赛的半决赛上,瑞典队和中国队分别击败英国队和匈牙利队而双双进入决赛。中国队参加决赛的三个队员是:谢赛克、蔡振华和江嘉良。前两位都在1981年的世乒赛上获得过好成绩。谢赛克是左手直拍正胶选手,他球感过人,动作漂亮。蔡振华也是左手选手,他的特点是以发球及紧接着非常凶狠的正手弧圈来得分。江嘉良则是首次参加世乒赛的团体决赛。 这次决赛,瑞典队以1比5输给了中国队。“苹果”打败了谢赛克。瓦尔德内尔在对江嘉  相似文献   

7.
王庆生 《乒乓世界》2014,(7):131-131
第52届巴黎世乒赛上,奥地利世界冠军施拉格在十年后又出现在赛场上。已经41岁的他,第11次参加世乒赛,成为大赛中少有的几名参赛次数最多的“高龄”选手,自然引起国内外乒坛较大的反响。 中国球迷不会忘记,在2003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上,时年31岁的施拉格状态神勇,连续淘汰上届冠军王励勤和悉尼奥运会冠军孔令辉,又在决赛场上击败韩国的“黑马”朱世赫,首次登上世乒赛男子单打的最高领奖台,成为奥地利首位男单世界冠军,同时也被中国队列为备战世界大赛时的主要对手之一。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4,(5):2-2
日本是一个隔一段时间就要办一次世乒赛的国家,从1983年算起,30年来,已经办过东京、千叶、大阪和横滨4届赛事了,今年世乒赛再次回到东京,是32年来的第5次。如果一个高水平运动员能够保持7、8年的成熟期,那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注定有一次去日本参加世乒赛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马琳经历了三次世乒赛决赛的失利,饱受着外界对他的质疑,终于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扫过去的阴霾,夺得团体、单打两项冠军,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自此,他已经囊括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团体、单打、双打三项冠军,成为了最新的“奥运大满贯”得主。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3,(8):62-65
在世乒赛赛场上,从来不缺乏年轻入的身影。马龙和许昕2007年第一次参加世锦赛,2009年张继科第一次参加世锦赛,那时的他们还都是世乒赛赛场上的新生,这个赛场记录着他们的青涩和成长。2013年,世乒赛男单赛场上迎来了闫安和樊振东,男双赛场上方博和周雨也一起人学,对于他们来说,世乒赛不止是个赛场,更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第一次参赛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巅峰对决2     
《乒乓世界》2007,(9):106-107
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连续两届出现同样的场景——王励勤对马琳。马琳已经是第三次进入世乒赛男单决赛,其大胆果断地进攻帮助他率先大分3比1领先。第五局7:1,距胜利一步之遥时,却被王励勤翻盘,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赛后从王励勤的表现来看,他的夺冠绝非偶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梁加辉 《乒乓世界》2004,(4):i006-i007
世上若有比在世乒赛上遭遇中国队更为头痛的事,就是第二次遭遇中国队。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乒乓世界》2005,(2):46-47
记不清采访过施拉格多少次,每次都被他的谦逊、幽默以及充满活力的个性所感染。2003年,他获得巴称世乒赛男单冠军后,我以为他会有所变化,世界冠军了嘛,自然感觉一定不一样。但在后来的几次采访中,他给我的感觉依然是谦逊、幽默、依次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5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到首都机场迎接从日本大阪载誉归来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上,李志坚对中国乒乓球队在46届世乒赛上包揽7项冠军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继1981年第36届,1995年第46届世乒赛之后的第三次包揽全部金牌,胜利来之不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特意委托我在今天的欢迎仪式上转达他的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5.
又见刘南奎     
在42届世乒赛之后的一次中韩对抗赛上,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奥运男单冠军刘南奎一出场便以0比16落后,让他创下这个纪录的是当时18岁的中国小将秦志戬。2002年的中国公开赛上,两人又在同一场比赛中相遇了,不过,这次是秦志戬在场上拼杀,刘南奎在挡板外为吴尚垠指挥。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5,(6):28-30
我们中国队又一次在世乒赛中包揽了单项比赛的五个冠军。当然,最令人欣慰的是,在巴黎世乒赛和雅典奥运会中两次丢掉的男单金牌又被我们夺了回来,我们兑现了赛前提出的“誓夺男单”的诺言。上海世乒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比赛,从赛事安排到运动员食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在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方面都非常令人满意。万体馆主场的气氛很热烈、观众们了很热情,可以想像,政府为了这次世乒赛花了很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我们要对有关领导、现场观众、媒体记者和所有世乒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7.
乒乓之惑     
李博 《新体育》2009,(6):56-57
第五十届横滨世乒赛闭幕式上,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个小环节,让本次比赛获得奖牌的运动员绕场一周接受观众的祝贺,由于韩国和中国香港队已先行离开,现场只剩下两位非中国队选手——世乒赛男双铜牌得主水谷华/岸川圣也。而中国队的奖牌得主把世乒赛闭幕式又一次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相似文献   

18.
谭杰  夏娃 《乒乓世界》2005,(4):45-45
对于参加过无数次国际性会议的徐寅生主席来说,1999年3月25日那天的国际乒联执委会是最特别的一次。对1926年成立的国际乒联来说,1999年也是很特别的一年世乒赛有了冠名,世乒赛因战火而改期易地,世乒赛的单项和团体第一次分家。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前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体操王子"李宁一举席卷六枚金牌,创下体操运动史上的奇迹。25年后的2007年,前南斯拉夫不复在在,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第49届世乒赛单项赛,昔日的"体操王子"携"李宁"公司的员工见证了又一奇迹的诞生。萨格勒布席卷五金之后,中国乒乓球队创造了至少五项新的纪录……继36、43、45、46、48届世乒赛后,中国队第六次包揽世乒赛五个单项冠军;中国乒乓球女队在世乒赛的历史上首次完成女单、女双两项比赛对外保持不败的壮举;王励勤成为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个在世乒赛上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的中国人;王楠第五次捧起波普杯,并由于和张怡宁在47、48、49届世乒赛上三次登顶,而将获得国际乒联颁发的复制"波普杯"。同时,这是王楠参加的第七届世乒赛,迄今为止,她共获得了20个世界冠军头衔。她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中,唯一一个获得两个复制杯(吉·盖斯特杯,波普杯)的人;由于中国选手的出色发挥,欧洲人直史以来第二次(第一次为大阪世乒赛)在世乒赛五个单项的比赛中与奖牌无缘。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5,(5):30-31
这次备战,我想,我们的主要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尽最大可能把世乒赛和奥运会上丢掉的男单金牌夺回来。队里也继1995年后,第一次在训练馆的墙壁上悬挂了“卧薪尝胆,从严从难,众志成城,战胜自我,誓夺男单!”的横幅,以此作为世乒赛备战的座佑铭来鼓励大家的斗志。这一方面表明了全队的决心和态度,男单冠军不仅是乒乓球队自己的事情,也是所有球迷交给我们的艰巨任务,更何况这次世乒赛是在家门口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