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鸡蛋在白醋、稀盐酸溶液中能否产生沉浮现象展开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提出实验建议和实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提出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78页有一道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水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你解释该现象.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该课题改成学生的趣味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但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却是鸡蛋不能自动沉浮.为什么实际反应的现象和课本描述的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3.
1.鸡蛋在盐酸中的沉浮实验:表演时用一只100ml量杯盛100ml(浓度约1%)的稀盐酸,将生鸡蛋放入盐酸中即可。表演时,随着蛋的浮沉口喊手示意“升起来,潜下去。”观众还会以为是你在指挥它下沉、上浮呢,这是因为鸡蛋比稀盐酸重,刚开始便下沉;随着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_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_2紧附在鸡蛋壳上,产生浮力,促使蛋上升;上升至液面,有的CO_2扩散到空间去了,蛋受浮力减小,蛋  相似文献   

4.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刘老师正在讲《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刘老师为了让小学生理解“通过使用在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在水中的鸡蛋浮起来,从而知道通过改变水的密度能够改变水中物体的沉浮”这一科学道理,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堂观察实验:给每个实验小组提供鸡蛋、烧杯、盐、水,让小学生亲自动手探索怎样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各小组的同学十分投入,认真地做实验,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组的鸡蛋在盐水中总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浮着的。  相似文献   

6.
一、"经典"习题及答案1.习题出处1将一只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适量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多次的原因。(3)自己在家中用食用醋代替盐酸试一试(先放鸡蛋后倒醋),观察实验现象,并与鸡蛋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比较。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中考题:稀盐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稀盐酸中存在H2O、H^ 、Cl^-.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研究下面的问题:是稀盐酸中哪一种粒子使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例1在稀盐酸中存在 H_2O、氯离子、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研究,可能是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写出简要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实验方案见下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分步反应的机理,设计了恒压式实验装置.用该实验装置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过程,解析了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实验教学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  相似文献   

10.
阿基米德定律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实质是阿基米德定律的应用。所以,做好物体沉浮实验对验证阿基米德定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我曾做过的几个物体沉浮实验作一简单介绍。1鸡蛋的沉浮实验实验器材:鸡蛋3个,大烧杯3只(第1只内装适量的...  相似文献   

11.
<正>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它可进行一些物理实验。下面是利用鸡蛋做的几个初中物理小实验。实验1:蛋底飞片——惯性现象的演示。如图1所示,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而是坠入杯中。实验分析:为什么选用鸡蛋实验效果较好,因为鸡蛋有两种优点,一是鸡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用互滴法鉴别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时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有较大差别的情况,本文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Na2CO3溶液和稀盐酸的浓度能获得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 0 1× 1 0× 2 5mm、纯度≥ 99 5%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表 1。表 1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反应进程 /min 1 2 5 1 5 2 03mol/LHC…  相似文献   

14.
趣味小实验     
趣味小实验广东潮州市彩塘中学蔡延益(515644)一、鸡蛋变大在玻璃杯里盛大半杯稀盐酸,再把鸡蛋放进稀盐酸里浸泡约10分钟左右。如果见到蛋白和蛋黄的周围有一层薄膜,说明蛋壳已被稀盐酸溶解。这时,可倒出稀盐酸,加入清水,把杯里的盐酸溶液冲洗干净,再换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发生分步反应的原因,设计了一套新的实验装置。介绍了利用该实验装置在课堂中展示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互滴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实践表明,该实验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取一圆口玻璃瓶和一个用稀盐酸处理过的生鸡蛋。鸡蛋的最大直径应明显大于瓶口直径。然后将引燃的火柴放入瓶中,待火柴即将熄灭时,将鸡蛋堵在玻璃瓶口,鸡蛋会自然地落入瓶中。然后取少量干冰放入瓶中,把瓶慢慢倒置,使鸡蛋堵住瓶口,随着干冰的挥发,鸡蛋又会被挤出来。鸡蛋皮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在实验前把一外壳均匀的生鸡蛋放入盛有浓度为1%左右的稀盐酸中浸泡,生成了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和气体二氧化碳,待鸡蛋手感柔软止。引燃火柴可使瓶中气体膨胀。待冷却后瓶内压强降低,瓶内外压强差可把鸡蛋压入瓶中。而干冰的放入,由于其大…  相似文献   

17.
梁佩之 《物理教师》2002,23(3):43-43
读本刊 2 0 0 0年第 1 1期《对两例演示惯性实验的质疑》文章后 ,有些观点不能和原作者苟同 ,这里想就两例惯性实验中的某些问题提出商榷 .初中物理惯性教学中两例演示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把钢球放在硬纸片上 ,然后一起放在筒上 ,当把硬纸片沿水平方向突然弹出去时 ,钢球没有被纸片带走 ,却掉进了筒里 .第二例实验钢球换成鸡蛋 ,筒换成装有水的杯子 ,硬纸片换成了塑料片 ,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与前者相似 .原作者认为 :“钢球、鸡蛋没有被纸片、塑料片带走 ,表现不出钢球、鸡蛋具有惯性 .是因为在纸片、塑料片被弹出的过程中 ,钢球或鸡蛋不…  相似文献   

18.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通常用稀盐酸来鉴别两者。新课程苏教版化学1教材中设计了简单实验用于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但是,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缺点:①装置气密性不易检查,可能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②没有明确试剂碳酸钠溶液以及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因此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受到研究者质疑;③浓盐酸易于挥发,且浪费原料;④不易做到同时将两胶头滴管中稀盐酸挤入试管。  相似文献   

19.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9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不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实验.实验后,当时有一个组的学生未及时清洗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准备做其他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上次验证"铜片与稀盐酸不发生反应"的试管中,溶液居然变成了绿色,继续观察,7天后试管中还出现了蓝色沉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出版的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02页安排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托盘天平略)。此实验装置虽然改变了旧版教科书中涉及的2个化学反应的弊端[1],但在实验中,当向密闭的锥形瓶里注入稀盐酸时有时会发生冲塞现象。另外,每次实验后注射器里都要再次吸入稀盐酸,操作不够简便。现对该实验进行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