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以义征分析法对《唐律疏议》中法律词语的法律义位进行语义特征分析,探索研究古代专科词义微观语义结构的思路。将一个法律义位分析为主体义征和附加义征,前者包括类义征和表义征,后者主要包括评价义征。  相似文献   

2.
英汉法律词汇翻译既要求词语的语义基本对等,又要求尽力做到译文的法律词汇与原文本的法律词汇在法律功能上的对等。法律词汇主要包括日常词语、专业词语和专业术语三大类,三者都是英汉法律翻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具特点和词源特征,应针对翻译中遇到的具体情形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分支,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用词准确。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英语也使用了模糊词语。其中,由边缘词语与带感情色彩的词语造成的法律英语语义模糊性较多。  相似文献   

4.
胡邦岳 《华章》2007,(6):138
立法语言是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其明确语义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用词方面探讨立法语言表义的明确性.采用专门的术语、模糊词语与确切词语恰当配合可以使法律规范的词语语义明确.  相似文献   

5.
杨耀 《考试周刊》2009,(30):33-34
语言中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部分.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中词的意义也不是静止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活的语言共有的现象。在长期的语义演变过程中,有些词语的语义被泛化,包括语义的扩大、具体语义转化为抽象语义和专有名词的语义泛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半”类词语是指包括“半”在内的以“半”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半”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半”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大量的由“虫”作为后位附加词素构成的词语形成了“虫”词族,在具体分析“虫”词族词语包括感情色彩和表现风格色彩在内的语义特征和结构类型的同时,还论述了“虫”词族词语产生的语言内部原因和社会原因,最后利用语言的潜显理论对这些词语未来的发展状况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它包括常规隐喻和非常规隐喻。法律术语的隐喻现象是一种非常规的创新隐喻,它是以言语双方的认知为基础,把自身的语义投射到另一个语域的某个词语,使两个不同语域之间的语义相互映射和激活。  相似文献   

10.
李富林 《学语文》2024,(1):89-92
话题词语指充任文章话题的词语,它是文章语义的源头。话题词语有不同的层级。话题词语生成文章有不同的途径。话题词语具有一定隐蔽性。话题词语之间有两种语义关系:“根节”关系和上下位关系;根性词语和上位词语都是文章语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字本义是造字时字形所蕴涵的意义,它包括构形义和记词义。构形义是汉字字形组合构形的意义;记词义是汉字字形所记录的观念或语词的意义,就是一般所说的词本义。汉字的构形义与记词义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构形义等同记词义,一种是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构形义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有形可象的字。构形义不等同记词义的字,多是记词义无形可象的字。把构形义当作记词义以及用词义引申关系来说明构形义和记词义的关系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音变化、词义分化、音译外来词等原因,汉语中产生大量的同音词,使得词义分化等产生的同音词之间的用法和意义出现相近或交叉现象,这种现象会引起同音词的混用、误用。为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可以从语言实际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记号的误用问题进行考察,从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类型、原因出发,探索双音节形异义近同音词误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Humanbeingsknowthewordsofthelanguagetheyspeakandknowtheinformationaboutthewords .Speakersofalanguagerarelyhavedifficultypickingoutthewordsinasentenceofspeechsoundsorleavingspacesforwordsinwriting ,theyknowhundredsorthou sandsofwordsincludedinthelanguag…  相似文献   

14.
词汇的情感色彩指话语主体对待客观对象的态度、感觉、感情倾向等,包括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历时研究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某一事物所进行的研究。词汇情感色彩的历时特点包括:1)有些词的情感色彩在其产生的时候就打上了历史、文学或神话的烙印,这类词的情感色彩通常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大的变化;2)有些词的情感色彩有时代的特征,这些词的情感色彩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构词的角度和发展过程来看,Chinese一词的情感色彩是中性的,因为英语中几乎找不到与Chinese有关的贬义习语或表达方式。如果在具体的语境中,Chinese确实表现出贬义色彩,则跟话语主体,客体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有关,尤其是跟客观主体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佤语谐音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声母相同,变韵母;韵母相同或相似,变声母。从意义上看,谐音词是在词根词素的基础上表示"泛指、概称"等意义,同时还带有一些表卑的附加意义,谐音成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词汇意义。此外,形容词词素谐音词主要起强化作用,动词词素构成谐音词具有表名物意义的语法作用。谐音词在日常口语中通常连用,但在熟语、祭词等口传文学用语中,为了句式工整的需要,常常可以把词根词素和谐音成分拆开使用,但这并不改变谐音成分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6.
从词源、专门术语及全民共同语中一般词汇的使用等方面分析了法律英语的用词特点,旨在概览法律英语这一在常规英语语言基础上变异而成的专业英语的语言风格特点,在理论上指导法律英语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比拟所造成的话语字面含义与实际含义分离的情况,分析了造成这各情况的语用原因,并进而探讨了比拟存在的基本条件以及比拟感情意义的形成因素。认为比拟中字面含义与实际含义的分离,在于比拟这种语言组织方法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这种违背以被双拟与用来比拟的两种对象属性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来比拟的属性不仅以其与被比拟对象属性的相似点参与比拟,而且还以其特征意义参予比拟,从而形成了比拟的特定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内地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阶段,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香港的法学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进行一下阐述。文章介绍了香港的法学职业教育状况,并对内地法学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进而提出香港的法学职业教育方式对内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了解和分析英语词汇的语义关系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义,增进对词汇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敏感性,丰富他们的联想,从而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提高对词汇学习的兴趣。英语单词就其外在形象,即拼写和读音而言,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从语义学上来说,所有单词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从常用的语义关系入手,分析各种语义关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贬词褒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应用甚广,它能够强化语意,浓化感情,活跃气氛,给语言增添含蓄动人的魅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贬词褒用的一些实例加以具体分析,探讨易色后的词语独特的修辞功能和艺术效果,展现其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