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她杰出的艺术成就独步词坛。女性的特质使她对色彩尤为敏感,词人通过一首首精致的小词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婉丽、清秀、脱俗、自然的温婉词风。李词的美学价值可从多方面探讨,本文仅以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探索李清照强烈色彩美意识的特殊渊源,品味李清照词作的形式美价值。一、李清照《声声慢》色彩美意识的渊源1.非凡的身世背景讨论李清照的强烈色彩美意识的渊源,就不得不  相似文献   

2.
王力鹏 《海外英语》2013,(3X):159-160
在众多词人当中,李清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她的作品极具代表性,而《声声慢》又一向被认为是李清照最杰的作品之一。许多译者曾经尝试翻译《声声慢》,该文主要主要着重探讨这首词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翻译,运用多元系统理论的观点,分别选取林语堂,唐安石和王红公三个译本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一、说教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作者是李清照。这一单元选取了四位具代表性的宋代词家的作品,将宋词的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声声慢》是作者南渡后的名篇,词人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写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时代苦难的象征。与同时选入的《醉花阴》互为补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声声慢》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词人借以抒发自己暮年痛苦绝望的心情。在英译此词时,有格律和声调、意象、词眼等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声声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杰出的词作。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是浓浓的哀愁,也有研究者认为词人在这首作品中抒发了孤寂中的相思。其实,该词表现出来的“愁”是一种蕴涵着孤寂相思的浓浓的哀愁;词作中的“相思”是一种浓浓哀愁里的孤寂的相思。从相思的视角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心中那份浓浓的哀愁,而且还能在那浓浓的哀愁中寻找到那份孤寂中的相思。  相似文献   

6.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细细品读,凄苦、悲凉之情随瑟瑟秋风穿越时空,直吹心中,一个风鬟霜鬓的老妪从视野的深处走来,呼之欲出。学习李清照的作品,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初中时学习她的《如梦令》《一剪梅》和《武陵春》,恰是李清照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词作的代表。学生对作者的身世遭遇、对词人婉约的词风有所了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声声慢》在词史上影响很大,评论者亦多,但总体上而言,主要是就词论词,就词人说词人,从而忽视了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李清照在词作中所展示的精神气质和表现手法。对此,本文尝试着新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邓燕 《考试周刊》2009,(43):27-28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细腻的笔法书写其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故而她的词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备受世人推崇。《声声慢》是其代表作之一,抒发了词人暮年沉痛乃至凄厉的悲愁之情。本文旨在对徐忠杰英译的《声声慢》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一首代表作。靖康之难后.北宋灭亡,词人流亡江南,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病故。昔日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下子变为孤苦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仇、家恨、身世之痛、命运之悲,一时间像阴云一样笼罩在词人心头。难以排遣也无法除去。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词人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二单元为宋词单元,其中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每位词人的词作选了两首,在创作时间上有先后,创作风格上有异同,现就辛弃疾两首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史上,巾帼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为南渡词坛放出了奇异的光彩。作为史学上不多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她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委婉含蓄,但仅限于写闺情相思之类;后期经过战乱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以及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一起抒发在她的作品中,词的情调显然过分低沉,而这些又在词人晚期名作《声声慢》中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李煜和李清照,一为词中之帝,一为婉约之宗,在中国词史中可谓是造诣极深,成就极大的两位词人。由于人生经历、生存状态以及审美情趣的接近,他们二人的作品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然而时代、身份、性别及才情的不同又使得他们的作品同中有异。粤教版必修三中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时出现,作者试图通过诗歌比较教学,从语言、手法、情感及篇幅四方面求同存异进行探讨,达到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词人,把握情感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里面的两首词,作者是女词人李清照。中年以前的李清照,一直过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所写出来的作品,很多是自然游兴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比如她的一些咏物词)及闺阁之情,诉说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此时的基调是欢快明朗。然而到了中年,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书写一种离愁别绪,体现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14.
刘子俊 《学语文》2008,(6):33-34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何时?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文下注释说:“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晚年作品。”毋庸讳言,此释难以令人满意。“晚年”怎能说明创作时间?年过五十才叫晚年,清照终年七十二岁。那她“晚年”有二十二年之长。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到底哪一年才是《声声慢》的创作时间?此问题不可不究,因为它关涉副词的创作背景和意境理解。笔者查阅各种年谱和注本,却又发现说法不一,故而觉得更有必要考辨一番。  相似文献   

15.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散文大家梁衡先生在写到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时候用了《乱世中的美神》作题目,可谓神来之笔。称李清照是美神,是劂为李清照通过她的词作,给我们读者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才貌双全、气质高雅、神韵独具、恋家爱国的贵族女子形象。纵观女词人的一生,其实可以分为三个人生阶段,即生活优越、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相夫治学、琴瑟相合的少妇时代,国破家产、颠沛流离的老年阶段。而《点绛唇》、《醉花阴》、《声声慢》三首词,正是词人三个人生阶段典型的白画像。  相似文献   

17.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及其四个英译本进行语篇的功能文体对比分析,力图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说明在汉语古诗词的英译过程中,对不同语言形式的取舍会影响对原作意义的重现,进而影响到语篇的功能文体特征,削弱其对原作主旨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薛永娟 《语文天地》2013,(11):10-13
《声声慢》一课设定的三维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南渡后诗词的创作风格、主题。2.抓住诗歌语言,品读分析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20.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