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又一力作,在秉承其艺术电影的基础上,成功的融合了电影的艺术与商业因素,通过完整的"三段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具有伟人情怀和凡人情感的梅兰芳这一艺术形象,本文将着重从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影像传播等角度分析影片的深刻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有着"伶界之王""四大名旦之首"美称的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有着太多太多的传奇故事。2008年12月5日,随着电影《梅兰芳》的全球公映,引发了一股"梅兰芳热"——他创造了一段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他提高了"戏子"的社会地位,他拥有着一段扑朔迷离的梅孟之恋……同时,他那蓄须明志的民族气节,他那德艺双馨、从善如流、如水一般永远处于低处、对于身边的一切常含包容之心,更令人敬佩。他真可谓是戏子人生,君子人格。本期我们将走近绝世名伶——梅兰芳。  相似文献   

3.
意象化的影像——从《色戒》看影片对原著的还原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其文中的意象更是丰富而独特,让众多导演是又爱又惧,根据其改编的影视剧的评价往往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以《色戒》中两个重要的意象:麻将和戒指为例,来分析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如何用其细腻而唯美的“意象化影像”再现原著的“意象化空间”,从而成功突破张爱玲的文字挑战。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国粹"京剧是中华民族戏剧的灵魂,那么梅兰芳就是这个"灵魂"的支撑。在他的艺术人生中,不断地缔造着一个个经典,在观众的心底烙下了永恒的印记。能够把梅兰芳的一生搬上银屏,是很多艺术家的夙愿。著名导演陈凯歌精心制作的电影《梅兰芳》已确定将于12月12日在全球同步上映。人生如戏,一生都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京剧大师拥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5.
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常常通过构建意象来表达独特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感悟。电影《雏菊》中"雏菊"作为影片的中心意象,始终贯穿整部影片。雏菊是电影的一条叙事线索,故事情节围绕着雏菊而发展;雏菊对电影主题的表达起到了烘托、提升的作用,将爱情人性之美展现出来;电影画面中雏菊的出现为故事营造了唯美的场景,给现代人带来了一泓清泉。雏菊的意象也是具有美学价值的,首先雏菊的画面宁静自然,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其次,电影《雏菊》采用了悲情模式,雏菊意象的运用奠定了故事的悲情基调;最后,雏菊在意象造境上,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余少群,我国越剧演员,因出演电影《梅兰芳》而出名,2009年12月28日,凭借此片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2008年,一部讲述(shu)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电影《梅兰芳》和大家见面了,电影刚一播出就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大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海外英语》2012,(10):213-215
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通常被认为是对原作的背叛。甚至一些电影艺术家也认为电影是一种由"照相术"发展而来的较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文学中抽象的概念和意象美是难以用直观的影象来表达的。《喜福会》是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含义深远的意象是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小说及其电影改编作品的意象,探讨抽象的文学意象是如何被移植到电影中的,从而突出改编的价值,解构文学与电影之间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8.
电影《梅兰芳》是由中国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并于2008年在中国上映。影片讲述了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一生轨迹,包括其对京剧传统剧目的改革,应邀海外演出,抗战时期蓄须罢演等主要事迹。本文试图从电影入手,阐述并分析梅兰芳经典形象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杨晓梅 《英语广场》2020,(22):27-29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受众面非常广泛,但由于中西方国家本身的历史积淀不同,文化差异给电影翻译带来了诸多阻碍。如何让观众理解电影中的意象,对于解读电影的内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阐述电影翻译的要求及其特殊性,然后分析文化意象的概念,最后分别从意象直译、意象重构、意象修饰及意象转换等几个方面提出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以期有效提升电影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视觉意象的表达就是观众主观的"意"与影视画面中客观的"象"相融合,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统一。电影符号中的色彩、影调、镜头、转场及其蒙太奇的技巧都能够很好地传达画面的意象,经过剪辑技巧和形式上的加工,创作者可以更好地将意图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从而转化为观众心理上理解的"意境"。  相似文献   

11.
座儿     
电影《梅兰芳》里,福芝芳说的最到位的一句话是:"梅兰芳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他是座儿的。"说到位,并不是因为这是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终极较量,而是一语道破了京剧演员要对"座儿"的尊重。2011年3月,一位花旦名角在上海演出全部《玉堂春》时,被观众轰下去重演了,原因是她没演《起解》一折。玉堂春,就是被我们唤作"苏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末上映的传记电影《梅兰芳》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梅兰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而且体现了孔子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符合主流文化的形态标准,充满道德情怀。电影《梅兰芳》中蕴含的孔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君子人格美、家庭伦理美和民族大义美三个方面,通过对影片的分析解读,可以加深我们对此类影片的主题以及孔子美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1):156-160
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阐释了自己的电影美学思想,论述了电影与"生活流"的关系。"生活流"理论从深层显露出了审美活动的特质,体现出一种从有限到无限的意境,显示出与中国审美理论结合的可能性。克拉考尔的电影理论打造出一种心与物、电影与生活流交融的意象世界,激发了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5.
华语女同性恋电影在21世纪呈现出叙事策略和文化观念上变化,各位导演寻求女性多种声音,汇合成女性世界潜在对话现象。基于女同性恋电影独特而复杂的内涵,从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认同"、"自我"、"反思"、"面具"、"父权"等关键词进行整体考察女同电影,通过横向史的梳理,纵向阐释影片文化内涵、意象,探讨女同性恋在这一时期的突破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电影美感和思想的独特体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开始对声画表意功能和影像美学的自觉追求,对意象的选择和加工是其重要体现之一。随着时代价值观念、审美风潮和电影功能的变化发展,电影意象功能的演进呈现出三个阶段,即民族精神的象征阶段、个体生命的表述阶段和视听娱乐化阶段。探讨意象功能的转变及原因,有助于勾勒出中国电影发展轨迹和承载的历史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影逐渐成为了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人们不仅喜爱观看国内电影,也逐渐将视野扩展到国外电影。国外电影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国电影在我国的市场和观众的反应。因而电影翻译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选取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异化原则为主题研究,探讨电影翻译中应遵循的文化意象异化原则,既要保持电影所在国的文化原貌,又要符合翻译国观众的接受程度,希望对电影翻译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由凯文·林奇的都市意象概念引发,思考当代电影中呈现的都市景观的意义,都市意象的五个要素以及都市景观意象与电影中的都市意象的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电影《梅兰芳》中的费二爷,到热播电视剧《潜伏》中的陆桥山,再到电影《铁人》中的王进喜,吴刚的表演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08,(7):44-45
"八载留须罢歌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梅兰芳退出舞台,长期拒演。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从那时起,梅兰芳蓄起了胡子,拒绝为日本人唱戏、宣传。1942年,梅兰芳返回上海。汪伪政权的大头目褚民谊登门拜访,邀请梅兰芳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作巡回演出。梅兰芳以胡子为借口回绝并讽刺了褚民谊,使其无功而返。后来,日本华北方面军邀请梅兰芳出面演讲。梅兰芳以胡须为由拒绝失败后,决定采取自伤身体的办法来拒绝。他让医生给自己打了3次伤寒预防针,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不退。日军派军医来检查,见梅兰芳确实烧到近42度,方才作罢。八年抗战中,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伪演出,因此没有收入,长年过着清贫的生活。记忆关键词:梅兰芳/蓄起胡子/自伤身体/拒绝为敌伪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