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还记得一位老师布置一篇《我第一次……》的作文,有80%的同学写了做饭——这可能不奇怪,其中又有80%的同学做了大米饭——也有可能,其中又有80%的同学把米饭做"糊了",并且都还吃得很香——怎么这样巧?由此可见,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非常严重,胡编乱造更是普遍。动辄"五子登科":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拾票子、让位子……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解决作文诸多问题的探索,而随笔化写作无疑是治疗虚假作文的一剂良方。每个孩子都  相似文献   

2.
考场作文,时间有限,题目既出,不容多思。怎样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优秀的文章? 大凡一篇好文章,无非是材料好、立意深、结构巧、语言美。而要做到结构巧和语言美,主要在于平时的功夫,不可能在考场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能起到提示文章、画龙点睛的作用。要想让自己的作文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拟个好题目实在很有必要。那么,怎样才能为作文拟好题目呢?一、拟题的原则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比如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个考生以《一花一世  相似文献   

4.
作文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小技巧。巧借"外力"就是技巧之一。有哪些"外力"可以借?借来的"外力"又该用在何处呢?一、巧借名句定基调巧借名著名篇、诗词歌曲中的名句,来为自己的作文确定感情的基调。如佳作《心曲》是这样开头的:  相似文献   

5.
亲情作文以"情味"动人。如何让亲情作文有情味,且达到"五味俱全"呢?近日,笔者批阅了某同学的一篇作文《父亲大人》,印象极深,其堪称"五味俱全"的奇妙佳文。下面,就来谈谈这位同学是如何在作文中巧酿情感"五味"的。  相似文献   

6.
每年高考之后,炒得最热的就是各省的"满分作文",媒体炒,家长炒,师生炒,直炒得沸反盈天.新一届高三学生更是极尽效仿套作之能事,唯恐来年高考"满分作文"旁落他人之手.殊不知,每年各省有几十万考生,但满分作文就那么几篇.为此,笔者要提醒各位考生,对高考作文的期望值要从追求"满分作文"降到追求"一类作文"(≥50分)上来,因为"满分作文"要靠天赋和运气,而"一类作文"则可靠功夫和训练得来.从操作层面来讲,就是要从追求"满分作文"的"三大"(大手笔、大气象、大智慧)降到追求"一类作文"的"八小"上来.……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 ,师生都有“难”的同感 ,为了写好作文 ,老师学生都上下求索 ,备尝艰辛。教师们有的主张多写多练 ,熟能生巧 ;有的主张作文指导生动活泼 ,让学生愉快作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 ,学习新课标 ,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巧安排内容 ,巧把握时机 ,巧评价 ,学生就会很快地走上作文这条“道” ,而且会越走越宽广。一、作文内容“巧”安排“课标”指出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册课本在积累运用中 ,均安排了作文训练内容 ,教师首先要不为课本至上 ,课本…  相似文献   

8.
考场作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对于中考作文而言,因其选拔性,就有了更多要求。第一,考场作文要"好看"与"耐读"兼备"好看"就是卷面美,要令读者眼睛得到享受。"好看"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考场作文要从斟酌题目到题目居中,从正文第一个字到结束最后一个字,从首段空格到末段标点,从别字别词到巧改巧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既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果不佳,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偏低,这是当前中职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那么,如何教学生妙用"点睛神笔",巧写"生花美文"呢?本文总结了三点,那就是立意新、选材精、构思巧。  相似文献   

10.
孟子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的这一段话,主要是谈作文最根本的规律,具体到作文中。"点面结合"也是文章的一条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11.
刘春梅 《现代语文》2007,(10):111-112
一味地告诉学生写什么,从命题到选材到布局谋篇一律由教师讲解是传统作文教学的重头戏。为了学生的作文有一张"靓脸"而巧施"脂粉"——灌输各种写作技巧、推荐各  相似文献   

12.
巧猜诗句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这节是作文兴趣小组活动课,徐老师拿着几只牛皮信封走进教室,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这节课,老师来表演一个有趣的魔术,叫‘巧猜诗句’。"听说要表演魔术,我们都来劲了。只见徐老师举起三只信封,提醒我们其中各有一张纸条,待会儿就发给三  相似文献   

13.
近日听了一节高三作文辅导课,课题为"巧借教材为作文添彩——高考作文复习课"。授课者先是阐述作文难,应试作文更难,然后导入新课,点出本课教学重点:①巧用教材,使内容丰富;②巧借教材,使语言生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也符合时下作文评改审美的特点,在文章开头、中部、结尾三处出亮点。而我添上一"美目",是为了张扬作文的拟题。所谓"美目"是说作文的题目犹如"美目明眸"。文题如文眼,凝聚了文章的精、气、神,顾盼生姿,尽显风流。"凤头"是说文章开头"起势平,入题快,叩题巧,语简练",在"小"、"巧"、"美"、"引"上做文章,即"俏眉细处平引入"。选思英爆蓄为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不仅反映了学生怕写作文,也反映了老师怕教作文.五花八门、花拳绣腿的作文教学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也是造成作文教学低效的直接原因.作文教学急需回归"实在".我认为回归"实在"必须在"巧指导、勤练笔、重讲评"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能否扣题,是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作文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学会掌握一些具体的扣题技巧,也相当重要。即便审题准,选材佳,但如果行文中不懂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写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文思自由不自觉地远离话题中心。有人说,有时一两句话就有可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救活"一篇被判死刑的跑题作文,其实这种起死回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就是扣题的功夫。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低,这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不足、能力欠缺有关,这还和作文训练的内容抽象,学生难以领悟有关。初中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巧借媒体资源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巧借媒体资源的"趣味",可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享受到创作的喜悦;巧借媒体资源的"直观",可促进学生积累,科学有序地训练,可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巧借媒体资源的"精彩",可深化学生作文的立意,扮靓学生作文的语言,使构思更灵活巧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走不出"从课堂到课堂"的思维定势。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作文教学的目的片面理解成"写好作文",只把"作文"当"作文",人为地"窄化"作文的范畴,而没有站在"功夫在课外"的高度去把握作文教学的本质。有一则有趣的寓言谜语,说有一种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大了的时候有两条腿走路,老了的时  相似文献   

19.
"作文?吹呗!""作文?不就是胡编乱造!""烦死了,又是作文"……听听,这种认识,这种心态明显表明他缺乏写作兴趣,更无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这才是提高作文课堂指导的有效性途径.否则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你老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台下听得神情冷漠,到头来你口干舌操,学生还一头雾水,甲此,我们不妨巧借"他山之石"来攻"玉",即要提高作文课堂指导有效性,就用心理学理念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予人规矩的基础上使人"巧",所谓的予人规矩是指使学生掌握语、修、逻、文等有关的知识,所谓使人"巧"就是使学生在掌握语、修、逻、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获得写作技能。因为理论知识扎实的人不一定写作能力就强,这有个经常运用、熟能生巧的问题。现只就如何使人"巧"谈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