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刊上期讨论“课程改革是否会带来学生水平下降”的时候,有位网友在论坛上跟贴说“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机械的、静止的知识不是越多越好!新课程提出要学那些有用和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北大学子说,厉以宁教授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都会问学生: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有的人回答:是来学知识的,厉以宁否定:不对;有的人回答:是来学方法的,厉以宁否定:也不对。至此,学生感到非常困惑:那我们是来学什么的?厉以宁回答:是来开阔视野的。  相似文献   

3.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也许经常会问自己:“我们应该教什么?”。答案可能很简单——“知识”。从幼儿园到大学。答案无一例外。广义上的知识——事实、观点以及技术。是学校课程的主要内容。答案固然没有错,但是怎样处理这些知识。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远比教学生学知识更重要。这种运用知识的技巧就是——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知识.其实不然,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他在中学乃至大学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忘得光光的。如果我问你一些你上学时曾经牢记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测评内容与量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林 《教育与职业》2005,(36):60-61
职业测评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中最有用的工具之一,职业测验帮助学生在职业选择、定位上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我是谁?我最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每一个方面都有相应的测评工具,本文通过对每个问题的回答介绍了主要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7.
你说世界上有哪个大学是学做冰淇淋的呢?没有,任何大学都没有这个专业。所以,公司在招聘时并不太强调专业。在大学中,学生获得的是什么——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综合的东西,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能力提升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修改一篇习作,题为《知识是什么》。原文如下:知识是什么学得太少,不能随心所欲论知识,更不敢面对知识。知识者,何也?上古人看来,知识就是知识。如火药、圆周率等就是知识。1840年之后,有人怀疑知识就是军事上的胜利。后有人说,学点知识是讨饭吃的碗和筷。再有人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有知识的人会被处死。现在人智商很高,都知道知识极有用,知识就是力量,能够创造出财富。知识的品种丰富。有社会科学,有自然科学;有基础学科,有应用学科。现在有人认为知识又可分为创造性知识、管理性知识和诠释性知…  相似文献   

9.
这个是我小侄子的创意。在数学课上,老师问:“方程式是很有用的,学会了解方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小侄子回答:“没有蛀牙!”方程式和蛀牙  相似文献   

10.
“当你看到‘数学’一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国内权威机构曾就这一问题随机对数百名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76%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计算、公式和法则;20%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的是烦、枯燥、没意思;只有4%的被调查者首先想到数学使人聪明,数学有趣,有用。面对同样的问题,小学生的回答更是千奇百怪: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数字;数学就是解决问题;数学就是麻烦……那么,究竟是什么遮挡了数学神奇、美妙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柳雯 《现代语文》2006,(2):95-97
一部学作品的内容是什么?一部学作品的形式是什么?面对类似如此的发问,且不论被提问能否给出回答或给出何种回答,在一般情况下,似乎没有人会对这样的提问本身提出质疑,似乎很少有人注意过这样的提法本身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2.
史妍 《求学》2023,(7):40-41
<正>历史是普罗大众都喜欢谈论的内容,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环卫工人到大学教授,不同年龄、各行各业的人似乎都能谈上几句。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历史的学科。我们初高中学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告诉我们,历史有中国史和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等,那么,大学的中国史专业是学习什么呢?它和初高中学的历史有什么不同吗?它与师范类的历史学专业又有何不同?中国史的研究又是如何开展的?请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在中国,“新型研究型大学”已成为高等教育界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成为一些新建大学的办学 定位。然而,有关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理论研究基本空缺。如: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在何处?作为政策话语其 意蕴何在?它们创生的原因及逻辑怎样?它们具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从组织试验的角度看,这类大学需 要破什么和立什么?从建设过程来看,这类大学需要怎样的守正与创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南方科技大 学于2021年9月组织了“新型研究型大学理论研究”专题研讨会。本刊约请与会教授参与笔谈,以期将有关 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多次问学生,初中时学过哪些文言文?哪些是名篇?回答具体,能说出数篇的不多。至于问到一些篇目写什么,即主题是什么,如《出师表》《岳阳楼记》等,少有学生能具体回答出来……学生连课文具体写什么都说不出,那文言文的一些有关词法句法的知识更答不出来了。因此,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说在学习上,心态比方法更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学习的本质含义,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学习?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为了增长知识。其实不然,一个人在成年以后,他在中学乃至大学学习的知识,有相当一部分都会忘得光光的。如果我问你一些你上学时曾经牢记的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绝大多数人都回答不上来。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品读     
<正>理解"无用"知识的有用性;"好学"比"学好"更重要;"育人"比"育才"更根本。——著名经济学教授钱颖一在回答"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这三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时如是说。当下,"要学好知识,要学有用的知识,最终要成才"成为多数人赞同的、听上去理所当然的教育理念。钱教授的上述话语则显现出他对这一理念的不同思考与看法:无用知识从长远看,往往是有用的;具备"好奇、好问、好思"要素的好学孩子拥有的是"怎样学"的能力;能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随着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很多语文教师对口语教学不理解,总认为这是学生在课堂上耍嘴皮子,学不到什么真正对语文有用的知识。因此,对口语教学得过且过、随便应付。要是这样的话,那么,笔者也斗胆试问,顺着你们的意思说,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前,你们又培养了几个能读能写之人?难道你们的口语能力就那么好了吗?如果你们的口语能力好的话,敢不敢在百人众里即时即兴发表比较有人文素养的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未知的学习领域在不断拓展,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不断膨胀,教育需要面对变化带来的挑战。教什么知识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学习是有价值的?“为未知而教”就是要用未知的知识去启迪学生的思维,关注知识的联系,促进深层次的认知学习;“为未来而学”就是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和发展的可能,让思维自由地驰骋,真正经历问题解决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亟需引进程序性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申和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技能性质和训练意义。那么,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应当靠什么来指导呢?回答是靠知识,尤其是靠程序性知识。(一)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呢?知识的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果按知识的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学分     
什么是学分王雪兰等读者来信询问,什么叫学分?它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出现规定课程已考完而学分没达标影响毕业呢?学分是高等学校计算课业时间的单位。一般以一学期中每周上课一小时为一学分。如果该门课一学期每周上两节课,开课一年,就计四学分,如哲学课,普通大学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