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语是教师在一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环节。新颖、有趣的导语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地、恰当地运用导入技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奇心理,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节课,如果抓好了"导语"这一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概括起来,导语设计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利用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复习导入法,使新  相似文献   

2.
课堂导语是教师在讲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好的导语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尽快诱发学生开启思维,启迪记忆。对学习提高兴趣。为了更好地发挥导语的作用,在设计导语时应如何注意呢? 一、展示新旧知识联系点 知识的学习要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可以采用复习导入、回忆导入、小测导入等方法,唤起学生对部分知识的回忆。然后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能顺理成章地接受新知。 二、给学生期待信息 从教育学、心理学观点看,思维上暂时的困惑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时要结合教学重…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点化",即教师点拨、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启发探究式教学,坚持"重在点拨,妙在开窍",正好体现了"点化"在教学中的功效。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指导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索,发现新规律、新知识。一、精心设计导入,培养学习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精心设计开课之初的导语,使课堂导入环节充满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  相似文献   

4.
一、导入课题的语言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想使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着,就需要精心设计导入的语言。1、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教师在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语言要求清晰流畅、条理清楚、形象感人,富有感染力。这样的教学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2、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导入。教师对于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对语言的要求应该是通俗易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阶段:开门见山明确训练项目课前,教师可围绕本课(组)重点训练项目,精心设计一两个思考题,在启发谈话,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想一想。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向学生简介李大针同志、本文作者及题目由来后,提问:这篇课文的作者很注意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课文中有几  相似文献   

6.
丁华 《考试周刊》2012,(43):45-45
课堂导语设计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只有设计好导语,才能为新授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导语设计更为重要,作者提出采取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法、创设情境法、谈话导入法、媒体介入法、新旧结合等方法进行导语设计,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教学过程中首要环节导语设计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在《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有对导语相对科学的定义:"导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感染力的教学语言。"1可见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吴粟兰 《小学生》2012,(10):6-6
<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要有一个好的开场才能吸引观众;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语,才能吸引学生;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导语,事关这堂课的成败。我认为:导语设计要求新、求活,要有启发性、渲染性与挑战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巧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创设情景,巧妙导入创设情境是语文课重要的教学方式,常用的方法有:电教媒体、挂图实物、小品表演、自制教具等。直观教学手段能增强情感,具有  相似文献   

9.
《只有一个地球》(第十册)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可以由以下三个片断组成: 片断一 激情谈话,导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激情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老师面前放着的是什么?(生答地球仪。)不,是地球!它正带着它的居民们在浩瀚的宇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10,(7):92-92
导语是一堂课开始之际,教师用来导入新授知识的话。~般只有几分钟,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丝毫不能忽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稍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导语,总是期望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能通过导语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浅谈导入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语,或称导语,是教师上课时的“开场白”,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设计好的导入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最佳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自 主参与学习的欲望。一台戏唱得好不好,开场 很重要。导语设计巧妙,方法运用得当,往往 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 中,我常常针对课型特点,精心设计,选择最 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如观察实验 法、问题争论法、启发谈话法、讲故事法、猜 谜语法等,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不连续重复 使用。例如,我在教学自然第七册《反冲》一 课时,就选用了观察、实验的方法。课前,我  相似文献   

13.
王雯 《文教资料》2009,(36):60-61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遵循导语设计的原则,把握导语运用的方法,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扣住学生心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重每节课的导入。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是的,好的导入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在此,我觉得语文教学要想精彩导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要求。教学环节用语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构成,包括导入、过渡、点拨、鼓励、总结等,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一、导语要精彩导语或激情引趣,或抛砖引玉,或承前启后,或设疑启思,或前呼后应,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导语时构思要精彩。对一  相似文献   

16.
盛杰 《语文天地》2013,(6):30-31
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工具,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介,而课堂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导入、串词和提问三个教学环节。一、导入语艺术就像每本书有序言,每档节目有开场白一样,每堂课都有一段导语。导语的作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导语解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入新课的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的设计。而课文导入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也会使用不同的导入法。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新课。下面具体谈谈语文导入的几种方法:一、直观导入为了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迅速感知教材,可以运用直观导入,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笔者在教《小橘灯》时,运用实物来导入,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课前笔者…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整堂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导语。好的导语似一台节目中引人入胜的“序幕”,能较快地激发起学生探奇采异、探新觅胜的情趣,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境界,能更好地形成学生乐于学、急于学的良好氛围。导入新课,分为静态导入和动态导入。静态导入即以教材为中心,单刀直入地“直奔主  相似文献   

19.
导语是教师在讲新课之前精心设计的一段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片断,好的导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其注意力;能使学生迅速了解学习目标和要求;能诱发学生开启思维,唤起记忆。我认为,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展示新旧知识联系点的原则。知识的学习要求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无论是起始、单元开篇、章节新授,都应唤起学生对部分知识的回忆。利用导语展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启下联,过渡到新知识的讲授。比如,复习导入、回忆导入、小测导入等方法,既能引起  相似文献   

20.
精心设计课堂的导言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新课标需要的是高效课堂,这更需要教师在"导"上下工夫.新课标下导入新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与实践:故事、典故导入;引言、史料导入;情境导入;导语、课题导入等.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