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欧阳修的人生历程、文学创作历程来观照他的生命哲学。夷陵和滁州时期的欧阳修,盛年而号“醉翁”,是“清醒的醉翁”,虽处山水亭林间,仍“心忧其君”,“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六一居士”时期的欧阳修,已届晚年,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  相似文献   

2.
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中,为琅琊寺僧智仙所建。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太守时,常来亭中饮酒赋诗,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3.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章《醉翁亭记》。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交。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5.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6.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他时常游山玩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和尚智仙结为好友。为便于欧阳修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醉翁亭”,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第二年,欧阳修携客去丰山游览,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代文人骚客对亭情有独钟,他们常聚会于亭间,或饮酒,或对弈,或赋诗,或著文,以诗助兴、以文会友,留下许多传诵久远的名篇佳作。“亭以文(诗)益秀,文(诗)以亭生辉”,这更使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西南琅琊山麓。北宋庆历年间,文坛领袖欧阳修(号醉翁)被贬至滁州任太守。他的好友智仙和尚在近泉水、傍岩壑之处,修筑小亭一个,并以他的名号作为亭名,这就是“醉翁亭”。欧公心有所寄,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以述心志。景美,亭美,文更美。一座小亭只因一位名人的一篇名作而名扬海内。陶然亭:…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各种力量折衷处理的结果,欧阳修深知自己的处境和仁宗的用心。滁州的山水民风抚慰着欧阳修因被诬陷而受伤的心灵,也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他以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执政风格将滁州治理得和谐安定。两年多的滁州生活,对欧阳修后期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欧阳修怀念滁州,滁州的山水人民也永远怀念和感谢欧阳修。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被贬滁州是宋仁宗平衡朝廷各种力量折衷处理的结果,欧阳修深知自己的处境和仁宗的用心。滁州的山水民风抚慰着欧阳修因被诬陷而受伤的心灵,也为他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官员,他以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的执政风格将滁州治理得和谐安定。两年多的滁州生活,对欧阳修后期思想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欧阳修怀念滁州,滁州的山水人民也永远怀念和感谢欧阳修。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在滁州的诗歌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欧阳修滁州诗歌的题材广泛,有描摹山水胜景的、有关心民情政事的、有赠友怀人的。欧阳修滁州诗歌反映了他寄情山水的醉翁意识,与民同乐的治政理念。欧阳修滁州诗歌初具欧式诗风,也是滁州的宝贵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魏红 《初中生必读》2008,(12):41-42
一、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因宋代欧阳修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千古留名,但与醉翁亭相对应的醒心亭却历来为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修虽自号“醉翁”,倘佯于山水之间,但作为一个深知民间疾苦的政治改革家,他对朝政的得失时刻未忘,仍然日夜关心着国家大事。所以他在修建醉翁亭之后,又构筑了醒心亭,表明醉翁并没有“醉”,从而喻指自己的政治头脑是清醒的。  相似文献   

13.
<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句妇孺  相似文献   

14.
1.文章开篇即写自号为醉翁欧阳修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课文提到的理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在《题滁州醉翁亭》一文中欧阳修曾说过: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相似文献   

15.
据传欧阳修在滁州当太守时,因常去琅琊山游玩,与山寺和尚智仙结为好友。这位和尚专门为他在山上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很感激,用自己的别号给亭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了一篇文章《醉翁亭记》。文章写好后,抄写多份,由衙役张贴各城门口,并敲锣打鼓,向过往行人征求修改意见。果然有个樵夫老头来找欧阳修提意见了: “大人,你的文章我听衙役读了,确实句句都是真情,就是开头(口罗)嗦了。”为了求得老头的具体指教,欧阳修又把文章开头背诵了一遍: “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背至此,老头把手一扬: “停,毛病就在这里。”欧阳修似有所  相似文献   

16.
名人名亭     
范仲淹与范公亭范公亭在山东益都县外阳河畔。宋代范仲淹曾为青州知府(州治即今青州市),居官清廉,遗爱在民,范仲淹建亭醴泉之上,后人称范公亭。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相传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命山僧智仙建亭酿酒,以为游憩之所,欧阳修常登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苏东坡与东坡亭东坡亭在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相传为苏东坡居住遗址。此处有一集苏东坡诗句的楹联,联曰:“最宜月白风清夜,犹角橙黄橘绿时”,为东坡亭平添雅趣。  相似文献   

17.
宋代文人的称号,多为"居士""道人""先生"等雅称。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号"醉翁"并沿用至晚年,颇令世人费解。在"盗甥"案之前,欧阳修就已屡次遭遇亲人亡故的大不幸;从朝廷贬知偏远小城滁州,更令欧阳修跌入人生谷底。欧阳修重视"立德",以"醉翁"自称,是欧阳修的自嘲,也是对艰难人生的超越,更代表着欧阳修新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欧阳修,他是一位忠君、忧国的仁人志士。为改变国家当时贫弱不堪的现状,欧阳修他革新务实,提出匡弊图治的政治主张。欧阳修在自己的不惑之年,被谪知滁州。从此之后自己就号称醉翁。在此期间从简施政,以诗酒山水为乐,我们留下了许多佳作。欧阳修转知扬州后,依然施行宽简政策,延续着同样的生活方式。欧阳修从滁州来到扬州水滨后,对扬州的烟柳十分喜欢,对邵伯湖的荷花特别的喜爱。后欧阳修被贬谪夷陵,处于政治生涯低谷时期,但欧阳修依然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逆境,为人民社稷着想。  相似文献   

19.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历来为后人所推崇,其原因不仅在于他对精美秀丽环境和四时变化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其攫取读者心灵,像磁石般吸引人的,正是他被贬谪为滁州太守后,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悠然和超脱之情。作者一开始写醉翁亭的环境和亭名的由来,只是一个引子,为下文写太守与滁人游山、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当时作者欧阳修被贬官于安徽滁州. <醉翁亭记>名为记醉翁亭,可是处处记山水,而读者读来似乎句句在记亭,也感到作者似乎在抒发他的情感胸怀,由此可见作者构思的巧妙. 从行文上看,文章以"乐"起笔,以"乐"收笔,似散非散,可以说是欧阳修散文中的一篇格调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