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高中化学课本有关NO、NO_2的一系列描述:“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为了较好地说明上述问题,设计了这一实验.首先用KCIO_3和MnO_2制取氧气.氧气贮存于一球胆内,管口用一弹簧夹夹紧,备用.然后将量筒及导管内全部灌满蒸溜水(不能留有气泡),如图1所示,放好.  相似文献   

2.
正氧气的氧化性是氧气的重要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检验和鉴别氧气的主要方法。但是,能否用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的方法来检验氧气是否纯净或者判定氧气的浓度呢?对此笔者用以下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论证,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技术能力和科学素养。1实验用品纯净的氧气(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到储气瓶中备用)、125mL集气瓶7个、玻璃片、水槽、酒精  相似文献   

3.
进行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实验6—6时,由于该实验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分解后混和气体中的氧气的,效果不良,现象可见度也小。同时产生的少量二氧化氮气还污染空气。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4.
大理石遇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跟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余烬木条复燃,证明反应产物有氧气的生成。移去干燥管,将余烬木条插入试管  相似文献   

5.
在指导学生教育实习时 ,我们发现 ,初中化学中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的实验[1 ] ,有些不够完善之处 :(1)预先制备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 ,未进行演示实验时 ,气体颜色已变得较浅 ;用此气体做实验 ,现象不太明显。(2 )气体颜色变的较浅 ,是因为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有如下平衡[2 ] :2NO2红棕色N2 O4 无色两者的含量具有表 1中的关系。表 1温度 ℃ 2 7 50 1 0 0 1 35NO2 % 2 0 4 0 8998 7N2 O4 % 80 60 1 1 1 .3可见 ,二氧化氮经放置后 ,已变成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 ,甚至大部分是四氧化二氮。这时 ,讲瓶中是二氧化氮 ,显然不…  相似文献   

6.
乙炔制取的实验的难度并不大,只要把水滴入盛有电石的试管里,立即有气体放出。点燃时,火焰明亮并有浓厚的黑烟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通入溴水中,溶液都褪色。 但乙炔与水的反应很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故而,学生往往因为反应剧烈,反应速度快,又放出大量的热,所生成的泡沫从管口喷出,而导致手脚慌乱,甚至打碎仪器,造成实验效果不理想。为此,我对该项实验作了如下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课讲到氮气与氧气在电孤作用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并通过一氧化氮在充足氧气条件下生成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而加以证实这个反应确实发生,过去课堂演示此实验时,现象不明显,若采用下述实验方法,则可得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七年级生物新教材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进行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将沉水植物置于玻璃水槽,上罩短管漏斗,再用盛满水的试管套在漏斗上,然后将装置放于阳光充足的环境接受光照,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倒转试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该气体是否为氧气。上述方法的缺点是:收集气体缓慢效率低,检验气体步骤较烦琐。  相似文献   

9.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之一,由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使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也还存在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稀硝酸用量大等问题。为了简化实验装置,降低试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按高一课本介绍的方法做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试管内含有的空气将产生的一氧化氮迅速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看不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这一现象 ,且有毒气体大量从试管中逸出而污染环境 ,令师生难以忍受。为克服上述缺点 ,现做如下改进 :  一、装置  (如图 1所示 )图 1  二、操作方法1.在单孔塞上固定一段狭长的铜片。塞紧单孔塞 ,打开止水夹 ,向 U形管中注入稀硝酸至水平面 B处 ,使酸液充满 U形管整个短管。2 .关闭止水夹。在 U形管 A处用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撤去酒精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将酸液压入 U形管长管…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讲Na2O2与H2O的反应时,除了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生成的O2以外,教师普遍补充了用酚酞试液去检验溶液的碱性,证明反应生成了NaOH。教师当然可以料到,那无色酚酞在变红之后,很快(1min之内)又会褪成无色。对于这一现象,学生在瞬间会感到奇怪,但仔细一想Na2O2与H2O反应后的  相似文献   

12.
高一化学中介绍了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段实验室都没有三氧化硫试剂,为了让学生对三氧化硫有感性认识,建议增做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实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有很强的氧化性,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自身被还原成一氧化氮.这个实验方法简单,很能说明问题.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改进目的 普高化学教材[实验6—5]和学生实验八与职高化学教材[实验4—7],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都是在试管中进行的,由于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都会生成难闻而有毒的红棕色气体NO_2,污染实验室(或教室)的空气,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 有关反应为:  相似文献   

14.
课例 ] :学生分组实验 :将切碎的胡萝卜装进盛有双氧水的烧瓶内 ,再用塑料袋罩在瓶口收集氧气。……(教师一手举着收集有氧气的塑料袋 ,一手拿着带火星的火柴杆。)师 :谁能利用前节课《燃烧的条件》中所学的知识 ,想办法让这星星之火重新燃烧起来 ?(学生联想前面所学知识 ,议论纷纷。)生 :只要把火星 (带火星的火柴杆 )伸进氧气里就行了。师 :怎样才能把带火星的火柴杆伸进氧气中呢 ?(学生讨论。)生 1:把带火星的火柴杆从袋口伸进去。生 2 :不能这样做 ,这样会把袋子烧坏。可以先把袋中氧气挤入瓶中 ,再把火星放入瓶内。生 3:把带火星的火柴…  相似文献   

15.
在NO气体制备实验过程中,由于无色NO气体极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难以观察到无色气体NO生成。为此,笔者就如何使生成的NO气体与空气隔绝,并从节约意识和环保理念出发,对实验装置进行创新改进。  相似文献   

16.
1NO与NO2转化的绿色通道 如图1所示,用排水法收集约1/3烧瓶NO可以观察到上方无色气体。打开止水夹,让少量水从b管流出,空气将由a管进入到烧瓶,烧瓶内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此时发生2NO+O=2NO,反应,完成由NO到NO2的转化。关闭止水夹,晃动烧瓶,使水与气体充分接触,红棕色很快消失,  相似文献   

17.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实验原则──“以最少药量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最快速度”。在高中二年级硝酸盐分解的有关实验中,如果硝酸盐用量多则分解所需的时间长,而且分解过程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会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反复实验,在硝酸钾分解的实验中,若取半角匙硝酸钾晶体放入干燥试管中加热至熔化,当发现液面有气泡时,将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带火星的木炭投入试管中,则会看到木炭呈红热状并在试管内激烈跳动着。这个反应间接证明硝酸钾分解时有氧气产生。该实验只要一分钟,…  相似文献   

18.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是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实验通常在试管中进行 ,由于试管里空气的存在 ,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气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 ,影响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同时 ,产生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会严重污染环境 ,为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下列改进 :1 取一体积较大的注射器 ,并连接一段带有滑动开关 (或止水夹 )的输液管。打开滑动开关 ,拔出活栓 ,放入一小块铜片 ,并使其平放在注射器的底部 ;然后 ,推进活栓。2 将导管口浸入蒸馏水中 ,抽拉活栓 ,吸入约 2mL蒸馏水 ;然后 ,将注射器倒置 ,向上推进活栓 ,将其中的空气排净。3 将…  相似文献   

19.
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列入教育部《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6035。该产品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空气制取二氧化氮实验,产生棕色气体的时间只需2分钟  相似文献   

20.
高一化学课本介绍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只安排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的实验,没有安排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实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反应现象,我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原理和初中课本上讲的适当的温度和足量的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设计了一个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燃烧的实验。并利用塑料洗发液瓶、一次性输液器导管及其调速夹、圆珠笔芯及其铁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