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2009,(3):12
近年来,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并实施了“六个百分百”育人模式,即100%的学生在校期间做100个课时的志愿者、100%的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100%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00%的学生选修校本课程、100%的学生动手做100个实验、100%的学生学会游泳。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2.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和100以内各数就在我们身边。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具学具准备:花生、棋子、小方块、糖块、小棒等各100个…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教科书中,《初中物理》安排了18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9个;《高中物理》也安排了100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17个。可见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成功的实验演示,可保证教学顺利地进行,失败的实验演示,会引起学生许多不必要的疑虑,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增加教学的阻力,使教学效果变差。为确保实验的一次成功,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实验技能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实验的课前准备。初中物理《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若准备工作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是2001年首批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三套语文教材之一,2002年开始在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省级实验区使用,使用学生超过100万人。  相似文献   

5.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之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3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力目标:体会数数方法的多样性;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教学重点:数100以…  相似文献   

7.
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的医师最近公布一项研究报告,他们以100位美国小学3-8年级学生进行为期4个月的实验,以了解经常吃早餐、偶尔吃早餐及不吃早餐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实验期结束后,经比较学生成绩变化发现,改变过去很少吃早餐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可能进步最大,经常吃早餐的学生比偶尔吃早餐的对照组学生,数学成绩高了1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8,(7):132-132
银川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20年,至今有88年的历史。现有31个教学班,1971名学生。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达标率100%,师资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9.
<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是其他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必做实验员怨个,演示实验更是多达100多个,如何使实验课发挥提高教学质量、造就开拓性人才的作  相似文献   

10.
上海进行“分层次递进”教改实验 为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海市进行了“分层递进”教改实验。 该课题在对全市10个区、3个县抽取3000多名学生进行多因素综合性调查和获取100多万数据的基础上,认定学习困难学生群体可分为暂时性学习困难、能力型学习困难、动力型学习困难和整体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我县进行了四年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操作内容为:给装有10毫升冷水的试管加热。为了便于评价学生,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主要对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实验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秀、一般、有待提高三个等级。本次操作竞赛,全县共有100名学生参加,其结果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23日下午,在南京市玄武区科利华小学报告厅,召开了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推广项目——玄武区"科学认读"识字活动课实验推广活动。该项目在南京市玄武区已经坚持研究16年,如今拥有100多位实验教师和100多个实验班级。经过多年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实验班学生不仅喜欢识汉字,而且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平均识字2500个,实现了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例如讲授串联电路中的电功率跟电阻成正比的内容时,先不讲新课内容,做演示实验前提问学生:“现有220V、40W和220V,100W的两个灯泡同时串联接入电路,哪个亮些?”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都作出220V、100W的亮的结论。教师当场做演示实验,事实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学生亲眼目睹了40W比100W的亮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这项实验,我认为这是一项对早期开发儿童少年智力、培养能力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教改实验。从黑龙江省1982年开始实验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扩展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两万多个班级,100多万学生参加这项实验。无论是在北方话区,南方方言区,或者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就说明这项实验是可行的,是成功的。这项实验的意义: 首先在于它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个人,如果他的知识局限于他的感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器材 稳定学生电源、一块待测电压表,两个固定电阻(R1=400Ω,R2=550Ω),一个电阻箱(只能用×100Ω档)电源E、开关两个、坐标纸.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必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计算配制100ml 2.0mol/L NaCl溶液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是11.7g,本人认为这个数据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其理由是:①配制溶液100ml,这样量较大;②浪费药品很多,我们学校高一有15个班,按每个班开设25组实验,做完这个实验要用掉多少NaCl固体的量可想而知;③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操作,实验数据要符合实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现状,我县进行了四年级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操作内容为:给装有10毫升冷水的试管加热。为了便于评价学生,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主要对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操作规范、实验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分为优秀、一般、有待提高三个等级。本次操作竞赛,全县共有100名学生参加,其结果统计如下:优秀一般有待提高选择仪器483715操作规范223842实验习惯113653人数等级项目通过对学生赛后访谈和对竞赛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课本第二册乙烯、乙炔点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黑烟,烟尘四处飞散,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在此实验中,要求学生观察两个现象,一个是明亮的火焰,一个是黑烟。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同学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四处飞散的黑烟上而忽略了前者。针对以上缺点,我对该实验做了改进。 装置如附图。将一个100 mL的小烧杯固定在铁架台上端,使烧杯口朝下。再将一只90mm的漏斗套在玻璃尖嘴导管上(导管用较漏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体验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2.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方法”的传授与引导。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花生、糖果、小棒、幸运星等实物。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估算班级人数。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数。你知道我…  相似文献   

20.
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在于突出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与分析物理现象,认识其特征,发现其规律,直到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初中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它有利于“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化难为易。其运用的规律如下:1.同时性。所谓同时性,是指同一时刻,观察同一事件的多个状态。例如在学习“汽化”这一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掌握“沸腾”这一概念,教师设计这样实验:把水放在4个烧杯里加热,4个烧杯中水温分别是20℃、60℃、90%、100%。学生同时看到4个不同水温的烧杯在火上加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