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激发学习地方史的兴趣1.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比如,在开课之初,我首先做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淄博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先民曾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像齐文化就是我们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那你们知道家乡历史上的哪些名人或故事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历史  相似文献   

2.
画蛇添足     
我不想惹老师生气,我只想做个好学生。我们班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一个“小红花园地”。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很多同学的名字下,都有一朵或几朵小红花,像“学习小红花”啦、“纪律小红花”啦、“卫生小红花”啦……可是我一朵小红花也没得过。我想,没有得到小红花,是不是证明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是不是就不喜欢我?我觉得,我应该从争取得到一朵小红花开始,开始做一名好学生了。你知道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是谁吗?是侯小武!侯小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我觉得他就是因为当着…  相似文献   

3.
<正>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总有这样的问题:历史教科书内容那么多,怎么理出重点?怎么才能做到不混乱?太多知识点背不下来怎么办?今天我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单元的学习为例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教材内容并不都是全部需要背的,很多内容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要学会给内容“瘦身”。那么如何去“瘦身”呢?  相似文献   

4.
刚开学我就在一年级(3)班上了一节思想品德课《我爱爸爸、妈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许多,在三八节来临之际,“为妈妈做一件事,与妈妈说一句话。”上课伊始,我出示一张小红刚刚出生不久的照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照片吗?”同学们把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当我又把一张小红现在的照片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时,一双双小手举成了一片,同学们纷纷发言:“是小红”,“长大了”,“长高了”,“长得又高、又大、又结实,难怪我们认不出来了”。我说:“是谁把小红从一个婴儿抚育成长为今天的小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故事:一位猎人看到一位十分严肃的老人和一只小鸡在做游戏。猎人好生好奇,为什么一个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人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快乐呢?老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每时每刻拉开弦?”猎人说:“天天把弦扣拉开,那么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便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6.
有学生说,学历史就是老师念念课本,我们听听故事,临考背背复习提纲罢了。学历史果真如此吗?历史教学怎样才能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运用历史知识呢?我有几点做法。 1.运用电化教学,使学生在有文有图、有像有声的情境下学习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秦朝文化的时  相似文献   

7.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有很多有趣的的历史故事,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使中学历史教学增添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地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故事:猎人看到一位平时生活严谨、不苟言笑的老人和一只小鸡在做游戏,十分好奇,于是问老人:为什么会在没人时像一个小孩子那样快乐呢?老人反问:“你为什么不把弓带在身边,并且每时每刻拉开弦?”猎人回答:“天天把弦拉开,弦就失去弹性了。”老人笑着说:“我和小鸡游戏,理由也是一样。”人的生活是需要一定的惬意空间的,宛如橡皮筋,  相似文献   

9.
我能行     
谁不想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生活中成为强者呢?可事情有时偏不尽如人意,学习难题和生活挫折常伴随着我们,怎么办呢?罗老师在思想政治课上告诉了我们一个秘诀,她说:“同学们,每天早上起床时,对自己说:‘我能行’。这样一天就会充满信心.把事情做好。”我觉得很有道理,自第二天起,我每天早上都对自己说三个字,那就是:“我能行”。  相似文献   

10.
一篇上乘的新闻稿件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导语。同样,一堂数学课,也要有一段上下连贯、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的导语。那么,怎样处理每堂数学课的导语呢?经过多年有意识地探索,我感到要设计出一段好的数学新课的导语,就必须做到导入的“准、奇、快”。所谓“准”,就是导语要准确地紧扣新知、旧知之间的衔接点,点明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利用旧知联想新知的兴趣。所谓“奇”,就是在导入新课时要以“奇”制胜,利用奇异的故事和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所谓“快”,就是在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要写的主人公是我们的班主任——王琦老师。为什么要称呼她“姐姐”老师呢?因为她很多时候就像一个大姐姐,带着我们做游戏,给我们讲故事。下面就是我给她画的“素描像”,你们看像不像一个“姐姐”老师?  相似文献   

12.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我们班蓝天同学画的一幅画(实物投影仪展示画面,学生观察)。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出画面内容。生:画面上有一条马路,旁边有很多花草树木。生:我还能说得再细一些、再具体一些———画面上有一条弯曲的马路,路旁有很多行道树。师:说得太好了。你们喜欢这些行道树吗?全班:喜欢。师:同学们,你们是喜欢蓝天同学画得好呢,还是喜欢行道树本身?(学生笑,有人说“都喜欢”。)好,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湾女作家张晓风为我们描绘的行道树(师板书课题),看看我们所…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和一年级的学生一起看了《按时上学》这段录像,故事中的小姑娘“王英”,克服了很多困难,风雨无阻,按时上学,成为一名得到老师和同学夸奖的按时上学的学生典范。看到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我顺势提问:“你们能像王英那样,做个按时上学的小学生么?”按照惯例,六七岁的孩子是很喜欢向身边的榜样学习的,这样的问题一般都能够得到肯定的回答。在一大片学生干净利索的“能”的答案中,我清晰地听到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不能”。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答案,我很意外,同学们也迅速把目光聚焦到一个男同学的身上。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办呢?”“我也会选择走大路,也会背起母亲。”“你说得真好,看来,你也是个孝顺的儿子。同学们,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尊老爱幼的故事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5.
数学日记     
数学学习是人脑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地输入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整理信息,多则乱。那么,怎样使输入的信息有序化呢?办法很多。不过“数学日记学习法的确是一个有效而又新颖的方法。“数学日记”是怎么个写法呢?就是要求同学们记下自己当天预习或听课后,什么地方明白了,什么地方还不明白。例如,学完“正数与负数”一节后,有一位同学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知道了:负数,就是我们在小学学的正数前面添加一个负号的数。但什么时候用负数,我还弄不懂。”过一段时间后,就不能老是写“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6.
师:(多媒体出示)23减2得多少?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把23分成20和3,先算3减2得1,再算20加1得21。所以,23减2得21。师:如果把减数“2”改成“7”,该怎样算呢?请用“23-2”的口算方法做这道题,看你发现了什么?生:(思考、交流后回答)我们发现个位上的“3减7”不够减。【评析】教师用“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之中。师:这样的题该怎样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师:请同学们拿出…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学生打开化学课本,他们一定都想知道: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化学研究些什么呢?化学有趣吗?于是,我打算让同学们利用自己身边的物品,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体会一下“化学离我们这么近!”“化学真有意思!”更重要的,能让学生们自己探讨、总结、琢磨、体会出学化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宋君 《素质教育》2006,(3):38-38
我在执教数学《确定位置》一节时,本打算用我们班的座次表来引入新课,但在上课伊始。一位同学却在门口喊:“报告!”,当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利用这个迟到学生来导入新课呢?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9.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20.
周二下午的第一节,我按往常的惯例进行开场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为了配合教学组织大家观看了系列教育片《为了母亲的微笑》,今天这堂课我们上新的内容,请大家翻到《刑法》这一章……”“可是那个影片我们还没看完呢!”有个男生说,随即有人附和着“对呀,我们刚看到刘帅在监狱里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就打下课铃了”“老师,让我们看完吧!”学生们恳求者。可实际上那个节目己到了尾声,没有再看的必要。望着同学们期盼的眼神,我突然想听一听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我灵机一动:“你们觉得还没结束吗?”“对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认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窃语,“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小作家,分成小组来设计一下故事的结局。”话音刚落,学生们雀跃起来了,安静的课室立即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