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听到这样的顺口溜:"主持人有四件宝:有话没话都要'聊',什么场合都要'笑',什么年纪都要'俏',不论男女都要'闹'."这段顺口溜反映了人们对当前一些娱乐节目内容太少、"水分"太多的感慨.  相似文献   

2.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定位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民营书业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3.
今天被我们称作档案的事物,最初却被冠以别的名称,"商代叫'册',周代叫'中',秦汉叫'典籍',汉魏以后叫'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等",[1]近代被称作"文件"、"图书"、"照片"等.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仅仅是称谓的不同,而档案和以上的称谓是不同概念,不同称谓表示其是不同类别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与电视的联姻体现在传播中电视通过对参与节目进程的观众行为即时做出反馈,并最终影响节目成品.这种"以电视为中心,呈现出'中心扩散'与'观众回馈'的方式,可以看作一种'点对面'的'电视-观众'互动方式"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国地区表使用要点第5条中:"专类复分表中的'3中央直辖市属各区、各市',既包括一般的地辖市,也包括'市管县'的地级市(相当于专区);'4 各县、县级市'包括地辖市所属各区"的解释规定提出了商榷.依据相关文献,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无学论"的辨析及反思>一书,是由唐远清的博士论文整理出版的.书中,庸博士提到自己做此研究的目的在于:"我们不应容忍新闻'有学'还是'无学'的疑问和争论持续下去,有必要对流传近百年的形形色色的'新闻无学论'进行一次理直气壮的系统梳理、深入辨析和辨正厘清,对新闻'有学'还是'无学'进行一次正本清源、平息纷争、彻底了结."①但笔者拜读完唐博士的作品之后,产生了深深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徐利刚 《新闻记者》2008,(12):81-85
"在‘鸟巢'的中央,高举火炬的李宁腾空而起,在体育场上空的‘空中跑道'上奔跑起来.与此同时,一幅中国式画卷沿‘空中跑道'徐徐展开,‘祥云'背景的画卷上呈现出奥运圣火在各地传递的动态影像.画卷完全展开之时,高高的火炬塔出现了.此时,全场屏息,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8.
邓正来先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以下简称《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自发表以来轰动一时,引来热烈讨论.作者自陈初衷:"采用经过界定的'范式'分析概念,对中国法学中具有重要影响或者仍具有重要影响的四种不同甚或存有冲突的理论模式,即以张文显为代表的'权利本位论'、以部门法论者为主力的'法条主义'、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和苏力的'本土资源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本书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一幅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进而无力引领中国法制/法律朝向一种可欲的方向发展,实是因为中国法学深受着一种我所谓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制/法律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并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9.
"报章文学"指"以新闻现象为题材的散文.""社会、政治、经济……各种现象,经过新闻记者的搜集整理,写成记事,印在报纸上面,读者看过以后,发生精神作用.以新闻记者搜集材料起,至影响读者为止,名之曰新闻现象.""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散文,可分为(一)评论的,(二)记叙的.报纸上的'社论'、'时论'、'来论'、'时评'等属于前者;新闻中的各种记事,如'电报'、'长篇通信'、'简短记事'等属于后者.后者较前者重要,为报纸的主要成分."报章文学的狭义的解释.应该是:以新闻现象做题材的记叙文,略称新闻文体(Journalese).""新闻文体与普通的记事文有何差别呢?第一,新闻文体须顾及新闻记者的立场,对于事实的记录,纯以'事实'为对象,不渗亲空想或偏  相似文献   

10.
蔡波  余博 《兰台世界》2007,(13):52-53
余英时先生指出:"在20世纪的中国,他是始终能在知识青年的心目中保持着'偶像'地位的唯一人物.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胡适崇拜'的现象并不是由政治权威造成的,相反的,它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向政治权威挑战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赵双远 《新闻记者》2008,(10):89-90
"市民王先生申请新办一家企业,从去年3月开始,先后跑了一年零一个月.其间,因为手续不全造成'违规'.还不得不交了几万元的'罚款'.今年4月,营业执照总算是拿到了,但王先生已是身心疲惫."6月2日,泰州晚报以<办个企业咋就这么难>为题,拉开了"化解办事难"系列报道的序幕,矛头直指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  相似文献   

12.
方汉奇同志在1958年第七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话'号外'"一文.我想对这篇文章发表几点意见.方汉奇同志从1884年谈起,由远及近地向读者介绍了"号外"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史,无疑对读者是有所帮助的.但从今天的情况看来,方汉奇同志地意见就值得商榷了.他说:"近来'号外'渐渐地不大看到了.这是因为无线电广播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重要的新闻和文件、都可以通过广播网,在一瞬间传遍全国.'号外'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不错,随着无线电广播事业的日益发展,新闻报道也越来越迅速和方便.但是不是因此"号外"就渐渐地不大看到了呢?"号外"的作用是不是就已经不  相似文献   

13.
用"河流生命"视角报道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远上自云间""黄河万里触山动,洪波喷流射东海",从古代诗人的笔下,我们读到了一条水量丰沛,气吞万里的黄河.而如今,"黄河还能活多久?""黄河成了'排污场'""给黄河留下'生命水量'",仅从这些新闻标题中即可感受到黄河的疲惫与衰危.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宋代正式把"入幕之宾"称为"幕僚"、"幕客".到清代,方有"幕友"之称.据清人王衍梅说:"今自制府.中丞、司、道以下州郡县,受马币,应是聘者,率呼之日'友'.'友'于义何居?日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于尊,宾介乎尊与卑之间,故日'友'之云尔."  相似文献   

15.
王巧凤 《出版参考》2005,(11):46-47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从而催生了文学精神从‘审美'到‘泛审美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为了摘去头上那道可恨的'金箍'(按:指'右派'帽子),我也得像孙悟空那样,事事顺着唐僧;而我面前的'唐僧'就多了……我都得在他们面前低眉顺眼,显出一副恭顺的样子.在上世纪90年代的今天,我动手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为当时我人格和灵魂的扭曲,还真想大哭一场."  相似文献   

17.
在应对"躲猫猫"事件引起的舆论危机中,云南省开创的"网民调查模式"受到各方好评.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对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揭盖子"思维表示赞赏,他说,"地方宣传部门往往具有'捂盖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冲动,这使得党的宣传部门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很赞同云南省委宣传部在应对'躲猫猫'事件中提出的一句口号:只有'揭盖子'思维才能释放沸腾民意.这应该成为地方宣传部门的一个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栗智日前在一次会议上批评一些官员"没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轻率地视百姓为'刁民'",结果在网上引发了一番热议.许多人对这句话颇不以为然,反诘说:"难道不轻率就可以视百姓为'刁民'吗?"  相似文献   

19.
受众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新闻媒介的报道?这一命题始终是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部分.然而文献显示,关于受众媒介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有完全相反的几种结果.单以北京为例,柯惠新在2001年进行的<北京奥运申办媒介传播效果研究>中,对北京居民的两次媒介公信力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对新闻媒介报道内容的信任程度达到"'完全信任'和'基本信任'的人数两项合计分别达到了85.3%和91.2%,其中'完全信任'分别有21.3%和30.2%".  相似文献   

20.
一位搞科学的朋友到我家侃山.说到了近来出现立法是否提"伪科学"、中医是否属科学之争,他感叹道:"现在伪科学开始泛滥啦!什么'永动机'水变油',都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