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电视上,凡打着“现场直播”标记的节目,都是很有吸引力的。比如世贸组织的部长们在多哈开会的那天,很多人就守在电视机旁,想见证一下中国“入世”的历史性一幕。但从晚上9点直等到12点,还是不见荧屏上的“帷幕”拉开,实在熬不住,零点左右就钻了被窝,那一幕只好留待醒后再看重播了。这没办法,北京和多哈就有这个时差,要怪只有怪自己的眼皮不争气,不过也有一点想不明白:既然大会通过中国入世的那一幕要在凌晨1点多才拉开,那为什么要在几个小时前就开始“现场直播”呢?这么长时间的直播,播的人肯定很累,看的人其实也…  相似文献   

2.
那一夜,我们在又大又亮的月亮关照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长途跋涉。  相似文献   

3.
三、关于电视广告的创作我是1985年开始参与电视广告创作的。那年,我任中央电视台的副台长,主管好几个部门,其中有一个广告部。在那以前,我对广告基本上不看。那是由于当时观念不同,对广告很看不起。那时广告做的也确实差劲,无非是什么暖气片多少钱,电话号码,门牌号码,厂长是谁,就这些。后采,我当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分管广苦以后,我就在想,这个广告能不能给它改造改造,改观改观。我自己竖立了两条目标,第一条是在不虚假的前提下,把它拍成一部纪录片。另一条,使它民族化,中华民族的民族化。时间只能三十秒。当时广告规…  相似文献   

4.
白巴日斯出生在1962年.那时候,河南那边的人没吃的,偷着跑到内蒙古来.好多挑筐背篓的女人穿白鞋.仔细看,她们在鞋脸上缝了一块白布.蒙古人没见过这个式样,问做什么?女人们一听问这个,蹲地上哭了,甩鼻涕.没穿白鞋的人不哭,悲痛地看哭的人.  相似文献   

5.
楠度 《新闻天地》2010,(6):20-22
你或许不知道山木的名字,但多半在最近6届春晚或街头巷尾见过那抹粗犷的大胡子和两条标志性的吊带。这个46岁的山东人发迹于深圳,从“一个人加四台散装电脑”走步,建立起拥有近300所分校的山木终身教育集团,并培养了一套令人好奇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次的夏令营又开始啦!省档案局组织我们去海警一支队参观军舰和观看大海。以前,我只从书上领略过大海的雄伟壮丽,在电视上聆听过大海汹涌澎湃的声音。从此,在我的心里,便有了一种能亲自到海上去领略大海风采的渴望。啊!那晶莹的浪花,那软绵绵的沙滩,那翻腾咆哮的涛声……这个憧景一直在我的心里时隐时现。因此,我对大海充满了无限神往、期待。  相似文献   

7.
海辽号起义     
你一定见过人民币那张“伍分”的绿色纸市吧?你也一定见过那纸币上有一冒着烟正在疾速行驶的海轮吧?那艘船叫“海辽号”,说起它的故事,还得从解放前夕开始…… 黎明前的浪涌 海辽号是招商局的一艘航行于上海至厦门的客货班轮。船长方枕流出身在上海一个工人家庭,读书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好记者赵洪松背着一床棉絮、提着一捆书,我从武汉来到湖北日报恩施记者站报到了,夜枕清江的汩汩涛声,那一夜我做了一个自己仗剑行侠的记者梦,睡得好香好甜──回想12年前自己大学毕业开始记者生涯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1985年7月,我从华中师范大学中...  相似文献   

9.
“请你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多年以前,多年以前。请你给我唱那动人的歌曲,多年,多年以前……”《多年以前》是一首源自英国,南北战争之后流行于美国的民歌。5月1日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五集纪录片《幼童》里,《多年以前》的音乐素材成为纪录片中反复回响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楼下的邻居新近养了条狗,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因为我没见过,只是听过——每次有人从他家门口路过,那狗都要在门里声嘶力竭地狂吠,有时还能听到挠门的声音,看那架式一定是想冲出来把这些过客痛咬一顿.邻居们经历过共同遭遇后得出结论:这狗没教养,不是条好狗. 我也认同这一结论.但认同之后突然想起: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真正的狗叫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在大陆原创歌坛几乎一夜之闻繁华凋落之际,许巍这个名字,像某种暗语,开始在一个小群体里流传。  相似文献   

12.
提到马化腾,很多人会问,“他是谁?”但说到QQ,就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了。中国所有上网的人如果没在某一时刻在自己的电脑右下角藏过这样一只小企鹅,至少也见过这个时时“嘀嘀”作响的家伙是怎样让无数少男少女自觉自愿大把填进自己的青春时光。所以,有人把马化腾——腾讯公司总裁兼CEO,这个才满33岁的毛头小伙称为“Q帮主”。  相似文献   

13.
现在,酒仙桥居委会每天都处在这样的各种应急事情中。在社区的组织下,上万人担任了北京奥运安保志愿者。其中很多人在这个社区住了几十年,对付可疑人物自有一套经验:先看头发,头发长的、发型怪的咱就要多留意;衣裳也很重要啊!你看那穿花衬衫,还抽烟,走路东张西望的,就得看紧点;咱们主要是看生人,瞅着面生的,就要上心了。一有不对劲儿马上报给派出所  相似文献   

14.
我看编辑工作朱永庚在一份编辑工作者的登记表中,有个栏目是“职业观”,也就是对编辑这个行当的看法。我猛一看到这个栏目时,脑中一片空白,因为尽管做了七八年的嫁衣匠,却从未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的思考。思付良久,我在那一栏目中写下了如下几句话:编辑一面当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佩 《档案管理》2005,(6):92-92
我敢打赌,感冒”的“冒”,十个人中,有九个不会写。大多数人会把“冒”字上边的这个偏旁写成“曰”或者“日”,错!你盯住这个字仔细看一分钟,这个偏旁既不是“曰”,也不是“日”,它中间的两横与边框是不相连的。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的嘉宾——许慎!很遗憾,许慎今天来不了,他在东汉年间就死了,留下一本《说文解字》。那我们就请出《说文解字》吧。《说文》解释,冒的本意,是蒙着[睛前行“,冒”字脑袋上这玩意,正是盖住[睛的头巾。我自从去年开始学习《说文》,才恍然大悟,以前别人说我是文化人,原来是在…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叫他“老丁”。四十年前,当他二十几岁的时候,熟悉他的人就叫他“老丁”。现在四十年过去了,而与他一起工作的青年同志同样叫他“老丁”。“老丁”,是丁景唐同志引以为荣的称呼。的确,这种称呼说明了他平易近人。老丁原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和党组书记,今年刚刚退居二线。多少年来,“三位一体”的职务使他工作头绪繁多,但他从不忘记自己是个编辑。近年来,除全面负责出版社的工作外,还忙于主持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这一重大文化积累工程,既当总编,又当编辑,率  相似文献   

17.
视觉,亦可通俗地称为“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运用。相比之下,看(视觉)显得更形象直观,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环顾我们这个世界,视觉因素无处不在,并且似乎在我们的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视觉化”一词也开始频繁冲击我们的眼球和思维。  相似文献   

18.
贾玉川 《新闻三昧》2004,(12):11-13
一次偶然机会,在巴登街“夜上海”化妆屋里,我认识了吸毒女阿丽(化名)和这里的女老板兼化妆师湾湾。这间化妆屋并不大,只有十几平方米,而且当中又被布幔分割成了两个半间,加上我们五六个人,把两小间房挤得满满的。阿丽就在里间靠墙的二号台前化妆。她年纪轻轻吸烟特别厉害,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再仔细一看,她那夹烟的手指就像两根长满了烂疮的红萝卜,  相似文献   

19.
包波 《新闻前哨》2006,(1):68-69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足球记也开始逐步从业余向专业化过渡。这在日报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以前,各报体育部基本不设专门的足球记。随着职业联赛的深入,不但出现了足球记,在足球记中还有着明确的分工,从跟踪国字号球队的到地方球队的跟队记,记的素质也从以前的看热闹向看门道提高。究竟如何深入采访好一场足球比赛,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20.
盲人摸象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寓言讽刺的对象是目光短浅、浅尝辄止的人。要想真正知道象是什么样子.光看象的照片不够,查资料典籍也不行.必须到场目睹象的样子。但是,我们到了现场就能准确描述象的样子吗?也不尽然,摸象的那四个盲人便是教训。这就是如何处理好“深入现场与跳出现场”的辩证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