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本文从善于选取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通过生活琐事的描写,善于运用细节描写,采用对比的手法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在李祝尧先生《国资卫士》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反面对比的手法着力刻画了两个人物,分别是杨啸天与罗山崖,另外还运用正面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杨啸天与周世济。同时作者还采用了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这些不同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整本书阅读,要关注人物形象刻画的技法。老舍的《骆驼祥子》为读者展现了独到而又多元的人物形象刻画技法的范本:通过多元交织的正面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精准的对比手法,分析了人物形象;通过传神细腻的景物描写,衬托了人物形象;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刻画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灵活自如地将多种细节描写手法综合运用,塑造出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对外貌细节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三种细节描写手法在小说《无人生还》人物个性塑造中的运用情况逐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映衬,这种写作技巧叫做反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较多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歧路灯》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此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独特性,败子及浮浪子弟群像,填补了中国古典小说人物类型的某些空白;二是丰富性,同类群像如此之多,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没有过的;三是鲜明性,一些反面人物、小人物个性鲜明。作者运用了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矛盾冲突及对比手法等高超的写人艺术,塑造出如此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等。其实有时恰当地运用间接描写,常常可以起到直接描写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昱皓同学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将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又真实可信的?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对比映衬的手法,试以鲁达这个形象为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从小生活在江宁织造署内,耳濡目染织造行业的种种情况,这种独特体验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别具一格的服饰描写。服饰描写与肖像、言行、心理描写等一样,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的艺术手法,但服饰描写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师生对服饰文化鲜有研究,因此服饰描写常常被忽略。  相似文献   

10.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常常要用其他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映衬,这种写作技巧叫做反衬。《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对蔺相如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较多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并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主要人物的视觉性描写和非视觉性描写的对比,揭示了简·奥斯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显著特点,即通过大量的非视觉描写给读者留下无限空间;并从社会、写作手法和个人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写作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特的心理活动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精彩的细节描写;对比映衬的手法;融情入景的环境渲染.  相似文献   

13.
在《晏子春秋》中 ,晏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 ,而齐景公只是作为晏子的陪衬而存在的人物。但是 ,在作者不经意和简省的笔墨中 ,通过对比、映衬、直接、间接描写等手法 ,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成功、鲜活的齐景公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和传记文学,其“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堪称我国传记文学中的精品和典范。本文通过对《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深入分析,探讨其选取典型的事件和细节,通过人物自身的发展和变化,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等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方法、艺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达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境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自己特定的模式。在具体方法上,菲茨杰拉德善于描写肖像、心理、场景,运用对比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6.
细节描写是具体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手段,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描写真实生动。  相似文献   

17.
魏裕楼 《考试周刊》2011,(59):44-44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应完成的教学目标看.要教会学生体会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单元,本课教材应完成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塑造入手,简析细节描写在表达感情、塑造性格和展现精神品格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凯瑟琳.波特的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均采用了意识流和细节描写的人物塑造手法,另外《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复数的叙述角度和象征隐喻手法,《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则采用有限全知的叙述视角和对比手法,两位作家娴熟巧妙地运用相同和不同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使表现手法这个"形式"完美地为内容服务,从而刻画出两个个性鲜明、独特、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中期创作了一系列以流浪汉为主人公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作者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其表现为:1.朴素的故事情节中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3.运用景物描写和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他继承了屠格涅夫、契柯夫等古典作家的优秀传统,创作出了表现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流浪汉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