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大胆创新,超常思维,努力探索,在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综合实践的活动领域,在三到五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综合实践“编书”活动,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被纳入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江苏省也将启用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届时可能会像上海一样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中,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一年级是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学科任务相对比较轻松。在高一年级开展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历史史料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刘梅 《现代教学》2006,(1):50-51
我校在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探索和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拓展型课程系列,并把拓展型课程作为落实两个能力(创新、实践)的重要基地。“理财”是我校小学部四年级学生选修的拓展型课程项目之一,由经济课程“我们的世界”改编而来。该课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有关商业和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使学生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走近经济的世界,初步了解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理解大多数国家在经济上是相互依存的。现以此项课程资源的开发,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现实世界视野对生活的探究与体验,自然世界本身成为课程.超越对自然的役用与膜拜,走向对自然的理解、欣赏与看护,是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在自然中"的自然探究、"关于自然"的自然探究和"为了自然"的自然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自然维度开发的基本内容.此外,在开发的过程中尚须注意季节的变化、在自然探究中渗透人文精神并引导学生慎重对待探究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试验区自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平均3课时,七学年共729个课时。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的亮点、难点和重点之一,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意见》,“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从2006年秋季高一开始每周安排了3课时。一年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开设情况如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如何进行教学?作为地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笔者对本市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专题调查研究课程”,笔者参与了课程的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它被广大教育工作和社会人士视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邯郸市邯山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4年春季启动以来,我校作为实验校,是以一种基于问题研究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工作策略实施推进的。回顾近两年来的实验,我校在抓好“课改”全面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充分调用网络信息技术为实验师生的“实践——展示——交流”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非常追求时空的开放性,“大时空”教学要求与我们常规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较大的矛盾。本文“以课程理念为指引,以课型研究为出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探索,设计了“技能性”、“研究性”、“社会实践性”三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将有利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确立,并作为必修课进入中小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区不少学校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编辑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落实我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课题实施计划,进一步推进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于2004年3月9日——11日开展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周及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交流活动。总结了我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化和课程实施的逐步探索 ,在我国产生了各种术语的“活动课程”,如“活动”、“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它们之间是如何继承演变的 ,相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在我国教育界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 ,理清“活动课程”在我国的演变历史能够帮助我们认识“活动课程”的本质 ,指导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CPS课程是上海中学开发的一门非学术性的、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上海中学德育课程科目化建设中的一个特色内容。CPS是英语“创造”(creativity)、“实践”(practice)、“服务”(serve)三个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合。CPS课程是在学校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是对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实践,在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特征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作为一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本特征、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通用的标准教材,即使是现行的《辽宁省综合实践课程主题资源包》也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开发,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成为了课程实施的中心问题。对此,我们探索了“小项目融合大主题”的策略,丰富课程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并通过“六段式探究模式”实施,从而实现课程常态化。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对其实质与价值进行了揭示;对这门课程的目标、内容与活动方式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研究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9月份我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亮点,其实施情况便引起众人的关注。从最近的一些调研情况看,各校基本上都能按照省课改办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工作。学生们也十分喜爱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对每周都有安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表现出他们应用知识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但由于课程新,许多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比如在学校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研究课题、如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培养探究习惯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以“过程导向”的后现代课程观为理论基础,其开发、设计和实施必须“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生与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情感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强调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倡自主参与式实践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基本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种正式和必修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既是国家课程,又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实验稿 )》规定的必修课程 ,自小学 3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 6年级 )(征求意见稿 )》的精神 ,其课程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为此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郫县试验区的学校来说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实验。一、自主收集整理课程资源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笔者认为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存在一种倾向: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科学研究”,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同于“科技活动”课程,把学生引向运用理科知识探究科技类问题的轨道。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我校在今年的高一年级开设新课程实验课程与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