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运在辽宁男排主教练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近5年,这对于一名年轻教练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国内甲级男排主教练中,李海运担任主教练时的年纪是最轻的。1997年底,刚刚退役就直接出任辽宁男排主教练的李海运只有28岁。经过5年的磨砺,年轻的李海运和年轻的辽宁男排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李海运已经成了年轻教练中的“老教练”,顺利完成新老交替的辽宁男排也逐渐步入“黄金时代”。这其中付出的辛苦,恐怕只有李海运自己心中最清楚。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6—2007年步步高音乐手机杯全国男子排球联赛总决赛辽宁男排与上海东方男排主攻手之间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辽宁男排与上海男排之间存在的差距。旨在为提高辽宁男排的进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自由人的身份入选中国男排,却仍回到主攻的位置;曾经落选国家队,却最终当上了队长;身材不是最佳,却又入选周建安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排;职业生涯几起几落,却愈挫愈坚……这就是隋盛胜——一个不懈追求、顽强坚韧的排球运动员。当他的名字再一次进入中国男排的大名单时,回首过去的2005年,隋盛胜走过了他排球生涯中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当隋盛胜的名字出现在新世纪第一届中国男排的行列中,相信没有多少人会了解这个采自辽宁的小伙子。因为入选国家队──这虽然是隋盛胜也是所有运动员心中最懂憬的目标之一,但他连自己也没想到这一理想的买现竟然来得这么快。得知了自己入选国家排球队的消息时,隋盛胜还在训练场上,一名采采访的记者告诉了他。惊讶而突然的消息专隋盛胜不敢相信这是夏的,连连追问记者“是不是在开玩笑”,“别骗我”。画到第二天,他连揉了好几遍眼睛,看到报纸上公布的国家男排队员大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才确定自己夏的成了 国家队的一员。后采,隋盛…  相似文献   

5.
在2004-2005步步高全国男排联赛中,最惹人注目的队伍恐怕就是辽宁男排了。从最初的四连败到最后打进决赛,并在首场决赛战胜强大的卫冕冠军上海队;次战先以2比0领先后反被对手连扳三局而痛失夺冠良机;第三场0比3失利而最终屈居亚军。毫无疑问,在本届联赛中,辽宁男排确实带来了太多的意外和惊喜。  相似文献   

6.
去年冬天的国家男排集训队里,出现了一张新面孔。一位同行向我介绍说,“他叫袁志,来自辽宁男排,是国家队新来的小帅哥。”司职主攻或接应二传的这位小帅哥身高虽然1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等,对原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在完成扣半高球起跳技术和杠铃深蹲及跳深动作中下肢肌肉表面肌电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隋盛胜扣半高球起跳所测肌肉中,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最大的是股二头肌,其次是臀大肌和股直肌。在缓冲阶段,臀大肌贡献最大,在蹬伸阶段,股二头肌贡献最大;杠铃深蹲和跳深动作均与扣球起跳技术的积分肌电值和贡献率不完全一致,相比之下,杠铃深蹲更接近于起跳;杠铃深蹲动作对发展股直肌效果最好。跳深动作对发展臀大肌效果最好;杠铃慢速深蹲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杠铃常速深蹲更为有效。23cm跳深对发展股直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比48cm和58cm跳深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孙鹏 《体育世界》2011,(11):71-72
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男排副攻队员马明扣快球起跳技术足底力学特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马明扣快球起跳技术全足足底压力—时间曲线的波形看,右全足呈双峰曲线,有一个支撑—缓冲—蹬伸的过程。左全足呈单峰曲线,着地后很快就过渡到蹬伸阶段,这与扣快球的技术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李铁鸣原为辽宁男排主攻手,九十年代进入中国男排。后来,他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自由人,曾获得过亚洲最佳自由人称号。2001至2002年赛季,他曾加盟德国一支排球俱乐部队,成为该队夺得德国联赛和德国杯赛冠军的主力选手。去年,他考入日本筑波大学攻读排球教练学硕士学位。本刊应读者要求,特约李铁鸣详细介绍本赛季日本全国排球联赛情况。  相似文献   

10.
辽宁男排后排半高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排半高球扣球是一项符合现代排球技战术发展规律的扣球技术。本文采用高速摄影法和影片解析法对辽宁男排后排半高球扣球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指出:起跳时间对该技术的传扣时有直接影响,缩短起跳时间(尤其是右腿起跳时间)可有效加快其传扣节奏;该技术具备了向后排第一板快球过渡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辽宁男排在07-08安踏全国男子排球联赛中的发球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在发球稳定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把“拼发球”和“策略性”发球相结合;对任何一种发球技术采用不抛弃也不放弃的理念寻找有效途径,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2.
领队 :段宇主教练 :李海运教练 :田文庆辽宁男子排球俱乐部是由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辽宁碧葳体育广告有限公司等参股经营的形式组成。全队平均年龄为21 5岁 ,平均身高为1 95米 ,现役国家队队员两名 ,国家青年队队员两名。经过多年来的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管理 ,运动成绩一直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曾向中国国家队输送了胡进、侯杰、李海运、李铁鸣等优秀选手。目前 ,全队正团结一心 ,奋力拼搏 ,全力以赴地备战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和九运会辽宁男排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运用测力鞋垫系统,对辽宁男排运动员扣球起跳技术进行了测试,探索排球扣球起跳技术的足底力学特征,为提高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高度和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右足的贡献大于左足.右腿有一个明显的支撑—缓冲—蹬伸的过程.右足各区域的着地时序是足后区—足中区—足前区,左足各区域几乎是同时着地.蹬伸阶段左、右足均有外翻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2002年,对辽宁男排年轻的副攻手马明来说,绝对是很难忘记的.因为太多的惊喜让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经历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先是在全国男排联赛中打上主力的位置,接着入选国家青年队参加了亚洲青年男排锦标赛,随后又被召入国家亚运男排,在韩国釜山亚运会小试身手。而到国家男排集训队,则是他连想都没有想到的。排球职业生涯中许多的第一,竟在同一年发生,连跳三级的神话竟会在自己身上发生,确实让马明那不及弱冠之年的心灵难以承受。出生于辽宁鞍山市的马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排球之路。他13岁那年,与同学一起到鞍山市体…  相似文献   

15.
辽宁男排是国内的一支老牌劲旅近几年来他们经过严格训练运动成绩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曾为国家队培养过胡进、侯杰等一批著名运动员,为我国的排球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他们拥有王海川、初辉、袁志等优秀年轻队员全队正团结一心r全力以赴地准备迎接2004生个国排找联寨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全国男子排球联赛(2003-2004)辽宁男子排球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熠熠星光 如果他走在大街上,恐怕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名运动员。瘦削的身材,清秀的脸庞,活脱脱一副学生模样。虽然他的身材绝对不矮(1米87),可也很难和高大的排球运动员联系起来。事实上,今年只有21岁的他不仅是一名地道的 排球运动员,而且已成为人才济济的国家队一 员。这就是来自辽宁男排的初辉。 出生于大连这座素有“足球之城”美称 的初辉,最早也是足球爱好者。很小的时 候,他就参加了业余体校的足球队, 担任守门员一职。但守门员的训 练很苦,每天都要进行摔、 扑、滚等动作。 时间不长, 身体有 些单 薄的初辉就感到…  相似文献   

17.
运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前中国男排主攻队员隋盛胜四号位扣球起跳技术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右腿贡献大于左腿;右足后区首先着地,之后由足中区过渡到足前区。左足后区首先着地,之后依次是足前区和足中区,足后区、足前区和足中区的着地时间均相差2ms;蹬伸到离地阶段,左、右足均有内旋动作;左、右足的最大压力峰值和平均压力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均出现在足前区、足后区和足中区。  相似文献   

18.
失散兄弟     
我有位吉林朋友──樊博,他长得酷似辽宁男排(国家男排)主攻手(或自由人)李铁鸣,我和樊博有好久没联系了,不知他现在正在哪所学校读高中,希望他(或他的朋友)看到我为他寻找“失散兄弟”后,尽快和我联系。 樊博:吉林省吉林市人(不知他是否正在吉林市第一高中读书),他爱好足球,喜欢实德球星李明,在校队和李明踢同一位置。现寻找“失散兄弟”──国家男排主力李铁鸣(哥哥),希望主持人帮忙寻找哥哥;在此代樊博感谢大鸟。 Thankyouvery much!失散兄弟@慧明  相似文献   

19.
姓名:何炯出生年月:1977.2.16出生地:上海身高:188厘米体重:76公斤血型:B开始从事排球运动的时间:1992.11 所在俱乐部:上海有线电视男排俱乐部入选国家队的时间:2001年最崇拜的人:周恩来最喜爱的运动:排球最喜欢的音乐:流行乐最喜欢的电影:历史电影最喜爱的书:小说最喜爱的食物:海鲜个人爱好:音乐 看书最高兴的时刻:获得2000年全国男排联赛冠军姓名:王海川出生年月:1979.11.11出生地:辽宁营口身高:200厘米体重:80公斤血型:O所在俱乐部:辽宁男排入选国家队的时间:199…  相似文献   

20.
《新体育》2001,(7)
早晨7点50分。邸安和与甄九成已等在了楼下,队员们也三三两两地下来了,隋盛胜和王海川一左一右地坐在门前的台阶上,颇像两尊“门神”。大家都不怎么说话,空气里弥漫着金银花的淡淡清香。7点55分,邸安和一声哨响,汉子们站起来,集合,走人。14座高峰矗立在前,真是“需仰视才见”,周围中国足校的小孩子,都颇仰慕地望着这群叔叔哥哥。对于他们而言,国家队,那还只能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向往。进到训练馆,14条汉子排成两排,邸安和交代几旬,宣布上午的训练计划,声音不大,然而自有威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