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时间递增负荷运动后以及营养干预对大鼠红细胞老化的影响,试图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大鼠运动性贫血模型的基础上,选取唾液酸(SA)、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的测定,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红细胞的老化。结果:运动性贫血时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丝氨酸磷脂(PS)外翻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能明显提高大鼠红细胞唾液酸(SA)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PS)外翻率(P<0.05)。结论: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老化增加,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降低自由基的生成,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改善红细胞损伤来治疗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大强度间歇练习对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长期长拳练习可改善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老化和生成的角度,探讨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测定红细胞老化参数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率.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训练的大鼠,在1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后采血,其红细胞PS外翻率均有显著性升高.比较不同运动训练组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发现,各运动训练组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细胞PS外翻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大的破坏,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并且不同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对长期运动训练大鼠红细胞带3蛋白磷酸化的变化进行研究,为运动训练导致红细胞溶血增加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长期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引起运动组大鼠红细胞参数显著降低,呈现运动性低血色素状态;运动组红细胞膜带3蛋白磷酸化与安静组比较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表明长期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红细胞膜骨架,进而使红细胞溶血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鼠进行1个月的运动训练发现,大、小两种不同负荷的训练可造成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整体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力竭运动后小负荷训练组红细胞膜Na -K ATP酶活性增加,提示适宜负荷的运动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安静时酶的活性,而且可增强其活性的储备力。大负荷训练组酶的活性受其膜组成及物理特性改变的影响而下降,反过来又影响膜特性与功能,提示大负荷训练造成的膜理化性质的改变是相互关联的。运动训练对Ca2 -ATP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大负荷训练组活性的下降与其红细胞膜上脂质组成及其膜流动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少年红细胞膜PS外翻水平和ATP酶活性及运动减肥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4名肥胖儿童少年(按体脂百分比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组共3组)进行4周有氧运动减肥,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红细胞膜PS外翻,干预前后进行血脂、PS外翻及Na K+ - ATPase和Ca2+ Mg2+- ATPase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运动干预前轻度肥胖组PS外翻与其他2组肥胖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DL仅在轻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干预后Na+ K+ -ATPase活性显著增加(P≤0.05),CE2+ Mg2+- ATPase活性虽有增加,但未呈显著性水平;运动干预后PS外翻虽然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脂代谢紊乱的初期,膜PS外翻可能比血脂指标更能体现肥胖的发展.有氧运动减肥能显著增加红细胞膜Na+ K+ - ATPase活性,改善红细胞膜PS外翻水平,但后者对运动干预的效应滞后于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不同肌纤维内Ca^2 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股四头肌红肌和白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结果红肌和白肌线粒体^2 含量增加,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降低,说明急性力竭运动后肌细胞内Ca^2 转动功能发生了改变,影响了肌肉收缩特性,从而导致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训练方式,观察了增龄小鼠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肌浆网SRCa2+ ATP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游泳训练和急性运动对其的影响。研究表明,心肌收缩性的增龄性下降可能与增龄使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下降有关。运动训练能延缓增龄引起的心肌收缩蛋白ATP酶活性的下降并维持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但运动对这两种蛋白分子的影响存在年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肥胖儿童少年血脂及红细胞膜脂及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的研究,探讨肥胖对儿童少年脂代谢的影响,为早期监测儿童少年脂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4名肥胖儿童少年按体脂百分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测定其血脂六项、红细胞膜胆固醇、PS外翻量及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①肥胖儿童少年的TC水平已超过参考标准的理想水平;②肥胖儿童少年血TG与BMI及WC、WHR明显正相关,其中和前两项指标显著性P≤0.01;③轻度肥胖组PS外翻量与其他两组肥胖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DL仅在轻度肥胖者和重度肥胖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儿童少年血脂出现紊乱的潜在可能,PS外翻异常可能比血脂指标更早表现出来,因此对儿童少年肥胖发展的预测和预防可能会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补充壳聚糖6周,观察力竭游泳后,卜鼠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及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壳聚糖保护红细胞膜、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组、药物组.药物组灌服壳聚糖6周后与力竭组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游泳至力竭时间,并测定红细胞膜MDA含量、SOD、GPH-Px、ATP酶的活性.结果:小鼠力竭游泳后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ATP酶的活性下降;而药物组力竭运动后红细胞膜MDA含量显著低于力竭组,SOD及ATP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GSH-Px活性与力竭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补充壳聚糖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结论:补充壳聚糖能明显减缓力竭运动导致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维持红细胞膜ATP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膜带3 蛋白与运动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基础是带3蛋白介导的CI^-/HCO^3-转运。带3蛋白还有调节红细胞糖酵解速率、变形能力和介导红细胞清除功能。运动引起的血乳酸、自由基、内环境变化和能量消耗可影响带3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贫血与红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性贫血是竞技体育中从事高强度训练运动员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不仅影响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成绩,而且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其发生机理有很多方面,其中运动引起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是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针对红细胞的研究发现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的变形性两方面的异常与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红细胞膜的结构和红细胞的变形性两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人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名无运动习惯的老年人,随机分为不运动组和八段锦组两组,每组各78名,八段锦组进行24周锻炼,之后比较红细胞功能。结果:实验后,八段锦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低于无运动组(P<0.01);八段锦组红细胞膜SOD活性、红细胞CRI表达和CRI黏附活性明显高于无运动组(P<0.01)。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能改善红细胞功能,这可能是八段锦抗衰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TGF-β1、Smad2/3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液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二甲双胍和抗阻爬梯干预,Western-Blot法检测糖尿病大鼠下丘脑TGF-β1、Smad2/3蛋白表达量。结果:二甲双胍和运动均有一定降血糖效果,以药物治疗最为明显,联合干预的效果低于单独干预;二甲双胍和抗阻运动干预及其联合干预,Smad2/3、TGF-β1表达无明显的改变。结论:6周的糖尿病进程可能没有损伤大鼠下丘脑,抗阻运动和二甲双胍药物干预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可能存在一定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二磷酸果糖(FDP)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1.6-二磷酸果糖对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抗氧化、预防运动性贫血发生、保护心肌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急性运动后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多对大鼠心、肾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Na~+-K~+-ATP 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负荷游泳后造成 GR 的适度减少,伴有对 Na~+-K~+-ATP 酶的诱导加强,其发生可分别被 Trilostane 和 RU_(A86)抑制;6%体重负荷游泳1h 后,出现 GR 过度减少并伴有血浆 GC 对靶细胞 Na~+-K~+-ATP 酶诱导抑制,提示靶细胞对 GC 抵抗。本文提出运动时 GR 过度下降是限制机体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时间负荷训练大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急性运动时红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有氧训练使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得以改善。运动训练改善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和每日训练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红细胞自由基代谢水平影响着红细胞膜功能蛋白活性。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膜蛋白对于维持红细胞膜的结构及其流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红细胞膜对于红细胞结构的维持和功能的发挥十分重要。运动作为一种外界刺激,不同的运动强度会对红细胞膜蛋白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对红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