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监控的可行性 ,对 2 4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进行了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 :在周大负荷训练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升高显著 ,可作为评价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敏感性指标 ,而血尿素氮含量升高并不明显 ,表明血尿素氮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监测敏感度不高 ;在大强度间歇训练后 ,运动员血清 CK活性显示 ,院队各组比专项班各组升高显著、且恢复慢 ,各组内男子比女子升高幅度大 ,说明 CK活性的变化也受性别的影响 ,血尿素氮含量说明 4个整套的负荷量较大。提示 :教练员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严格控制负荷量 ,绝对不能出现量和强度同步增加的情况 ,以免运动员机体出现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员需要的是一种无氧代谢为主的,建立在一般耐力基础上的专项速度耐力。因此在耐力训练中应采用重复次数多、密度大、间歇短的大强度和高速度的方法来提高神经过程的稳定性,增大肺活量,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用极限(或次极限)强度进行无氧训练,使血乳酸堆积,达到高值,一组完成后,运动员要有精疲力尽感,以提高机体的耐酸力。发展乳酸性无氧耐力,负荷强度控制在本人的最大强度的85-95%,心率在160-18次/分之间。负荷时间控制在1-2分钟,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并且无氧与有氧训练要有机会结合。高水平运动员无氧训练比例要…  相似文献   

3.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协调能力作为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武术这种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作用尤为突出。文章主要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特殊表现,探明如何培养武术套路项目的专项协调能力,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研究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运动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诸如:武术套路协调性与阴阳学说、整体观以及形神统一的运动特点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员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4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一般性间歇训练,大强度间歇训练和反复跑练习方法以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6.
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和遥测心率计对20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 6±0 32L/min(60 9±4 23ml/kg·min);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79 8%,接近优秀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水平;但一般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同比则有显著差异,提示武术基础训练中应注意加强有氧代谢能力训练,以有助于耐力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血清肌酸激酶和血尿素的检测分析,着重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方法,对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和加强科研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提高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增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掌握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特点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进行了研究。就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从特点、能量代谢的要求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重点运用间歇训练法,从练习持续时间、练习负荷强度、练习重复次数和组数、每次(组)练习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的休息方式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科学地进行散打专项耐力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四川省武术代表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监测了武术套路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负荷量,练习密度等,测试了心率、尿蛋白等生理指标(取得数据8080个),探讨了武术训练课中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变化,以及不同负荷强度对人体机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武术套路训练中不同的训练形式以及不同项目的负苛强度变化。根据测试结果,在不同课次的武术套路训练课中,运动员课的平均心率以及反映大、中、小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在课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布不同。大中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10.
武术专项力量训练引入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三峡大学高水平武术运动员6名男生为实验研究对象,以专项力量训练理论和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武术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及多年从事武术专业教学与训练的实际,首次将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理论引入到武术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之中,其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的核心稳定力量水平,提高其核心区域相关肌群协同做功的能力及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完成高难度动作的稳定性.经过历时16周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员核心区域核心稳定力量水平的提高,其武术专项力量、专项基本功、完成高难跳跃动作的落地稳定性乃至武术套路技术水平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划分耐力训练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耐力训练方法的划分,国外专家的看法也不尽一致.原民德的哈雷博士根据持续负荷、间歇负荷以及比赛的原则,将发展耐力的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负荷法、间歇负荷法和比赛检查法(亦称模拟比赛法).原西德的舍尔希也采用上述划分,并在间歇训练法中进一步分成专项(大强度)间歇训练和一般(小强度)间歇训练以及重复训练法,他认为持续训练法、专项间歇训练法、一般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是耐力训练的四种基本方法.这一观点与原西德格罗塞等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由于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专项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专项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专项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力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罗旭明 《体育科技》2010,31(1):50-53
短跑是田径运动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情况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无氧耐力,无氧耐力的运动表现为速度耐力。速度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短跑成绩,比赛最终的名次。采用文献资料法,就短跑运动员运动过程的能量供应特点进行研究,分析速度耐力的能量供应系统,探求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短跑的速度耐力是以糖酵解供能为基础,影响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强弱的是运动员机体的糖酵解供能的优劣,而速度耐力取决于短跑运动员肌肉的糖酵解能力、抗乳酸能力以及脑细胞耐酸性的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的控制训练负荷和间歇时间,能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优秀竞走运动员备战高温环境赛事赛前训练安排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在赛前训练第一阶段以长距离走为主要训练内容,以中距离跑作为补充性耐力训练内容,以此提高其专项耐力水平。赛前第二阶段以中距离、大强度的耐力性竞走为主,以极限强度训练提升其耐受高温环境的专项运动能力,为正式参加比赛提供负荷强度基础。赛前最后一个阶段训练中根据高温高湿、跨昼夜竞赛环境,安排夜间大强度中距离竞走的训练,通过调控训练过程中的饮水量和次数提升优秀竞走运动员身体耐受脱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影响武术运动员套路表现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气质与性格、专项素质和动作规格、对套路编排的理解、运动兴趣。这些因素对运动员先天的表现意识形成,各类动作完成质量的提高,动作表演内涵的丰富,表现情绪的激发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CK和血尿素的监控。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方法,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不同训练负荷对运动员血清CK和血尿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中CK和血尿素的监控,探讨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方法,提高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0.
力量训练能保证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机体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大负荷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潜力,使有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认为力量训练可以概括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中要注意负荷量的增加,训练的特点负荷强度大(75%~100%),每项训练完成的组数多(5~8组),每组重复次数少(1~6次),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间为3min,采用大强度训练法训练时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应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2~3min,提出爆发力训练负荷等级与重复次数以及极限用力的百分比关系;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速滑运动员力肌肉耐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练习重复速度要快,采用最大力量50%~80%的负荷,重复在10~30次之间,间歇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