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万谊 《文教资料》2009,(34):20-21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灵活动极其丰富复杂.参与创作的心理因素也因之相当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情与知。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将情感和认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艺术精品。本文以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庐隐的小说为例,阐述知情交融在小说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早在二十年代,富有才情的庐隐与冰心一起,同为“五四”拓荒时期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的皎皎者。庐隐短暂而曲折坎坷的一生,旷达英爽萧洒而又多愁善感的秉性,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的那种创作风格及艺术特色,使得庐隐成为那一时期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女作家。本文试就庐隐小说中所弥漫着的浓厚感伤情调,进行一些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艾璘 《培训与研究》2006,23(5):24-26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作家冰心、凌叔华、陈衡哲、林徽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参照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庐隐等同期女作家,在前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发展和比较的眼光就五四时期女作家的现代闺阁气质在创作整体风貌和现代性情韵方面的特色作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苏育的小说创作都可谓典型的妇女写作。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虽产生了一批女作家,改变了向来由男作家一统天下的创作格局,给男权话语带来别样的文学景观办五·四女作家创作中流露出的性别自恋倾向),这类“妇女写作”虽带有朦胧的女性主义特征(男女平等的启蒙意识是同“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期紧密相联的),但实际是权力——话语的补充和再述。五四新文化落潮后,女作家创作的逐渐中性化倾向虽经萧红异军突起的创作改变了某种轨迹,但就其创作的意识形态性质来说,仍然未具妇女写作的基本特点,正是在…  相似文献   

6.
表现青年人争取婚恋自由和在爱的困境中的种神心态,成为“五四”作家在创作中的一个共同选择.而此时女作家笔下的作品更是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真诚美好的爱情常常以悲剧告绒  相似文献   

7.
渴望母爱与反叛父权的矛盾,虽然使得“五四”女作家难以整合出富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但并没有造成创作中母亲形象的失落,而是使得“五四”女作家把创作的重心放在抒写“五四”女儿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上。“五四”女作家首先从女儿角度充分感受母爱的温暖,抒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并且把母女之间诚挚的天然亲情升华为抵挡人生风雨的精神庇护所;其次,抒发了觉醒的“五四”女儿常常陷入反叛封建父权与维护母女亲情的矛盾痛苦。“五四”女性文学闪动着眷眷女儿心的青春风貌是现代女性文学无法重复的珍贵源头  相似文献   

8.
我国杰出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生活至今已五十多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她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名扬世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探究其因,她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对她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丁玲创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及其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苏雪林是五四时期女性新文学作家的代表者之一。由于诸种原因,她在这一时期的新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如冰心等同时代女作家那样足够的重视与发掘。具体说来,可分为"女高师"时期、赴法留学时期和归国后短暂的"《语丝》时期"三个阶段。这些创作均具有比较明显的"五四"特点,对于重构苏雪林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身份和她的新文学创作的整体性及全面了解苏雪林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渊源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关注五四以后出现的一批"娜拉型"话剧."出走"在"形式的意识形态"层面的意义,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田亚梅"们的"出走",是作为女性解放运动"引路人"的男性知识分子们的现代想像与性别焦虑.  相似文献   

12.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自传性”成为五四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文章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对五四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进行研究,探究其蕴涵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真实、深入的认识五四女性。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文学革命所涉及的语言形式、思想内容以及尝试新诗写作等三个方面对傅斯年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作为进行分析 ,肯定他对推动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女作家在时代浪潮冲击下,在爱的理想王国里,寓居着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目标,所跨出的步伐比起前辈女作家来要坚实有力得多。新时期女作家的爱情理想,虽强调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但它是同整个社会历史要求相一致的。它的主旋律是精神、人格、事业和美好的结构。这样的理想也曾经是丁玲、肖红等五四以来优秀女作家所企求的;只是当今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其精神上的自信感和气度,已为现代文学史上很多女作家所不及。  相似文献   

16.
"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自由恋爱的追求与传统妻子、母亲角色的回归,母亲们居住环境的破坏与母亲精神的师法,传统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承传与西方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革命文学”运动充斥着宗派主义的不良习气。太阳社、后期创造社等革命作家,对“五四”文学与作家进行了重新评价,批判一切的决绝冲动显示出他们对待文学遗产的虚妄态度;作家战线的营垒划分又表现出“唯我独革”的“霸权”姿态。这些宗派主义作风与苏联、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现代转型期女作家创作的综合考察,分析了“五四”女性文学三个方面的现代性体验特征。即女性意识复苏的悲剧体验、自我认同的迷惘体验和融入社会的焦虑体验,试图寻找一条较易进入“五四”女性文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