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虚实在动作中的体现 太极拳中的虚实是个具有广泛涵义的概念。一般可理解为动为虚,静为实;不着力为虚,着力为实;上为虚,下为实;外为虚,内为实;势中有玄为虚,势中无玄为实。太极拳的整套动作,都是由虚实、动静、刚柔相互转换而形成的整体动作。在身正、体松、轻缓的姿势和动作情况下要求身、手、步都分清虚实,并同内部的虚实转换相一致。因此,太极拳是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太极拳运动以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开合有序、松柔连贯、刚柔并济、虚实分清、步如猫行等为主要特点。其中做到虚实分清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讲:“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这充分说明了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虚实分清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虚实分清要在套路中充分体现。其实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全过程都是在虚实转换当中来完成的。能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周身轻灵。太极拳动作要求是上身立身中正而下身在屈腿下蹲的情况下进行的,如身体的重心坐于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为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二十四式太极拳“云手”动作教学钻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手”可说是初学者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时感到最难学会的动作。如果教师能够从云手动作步法按需分配规格和要点、动作结构、攻防意识、常见错误及其更正方法,以及教学辅助练习上着手,那么学生很快便可以掌握云手动作的要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云手”的步法规格及特点 二十四式太极拳中“云手”的步法是侧行步,是两脚依次侧向移动的下肢动作。其动作特点为: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侧向开步,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身体重心的横移,逐渐全脚掌着地并过度为支撑腿,随即将另一腿提起,收至支撑腿内侧形成并步,…  相似文献   

4.
<正>竞技健美操B组难度动作主要由分腿支撑类、直角支撑类、直角支撑分腿类、分腿高直角支撑类、肘撑类、水平支撑类和文森支撑类组成。下面介绍几种竞技健美操B组难度静力性力量难度动作的训练方法,以期提高中学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水平。一、分腿支撑转体360°标准动作:分腿坐立;分腿支撑,推换手身体转动360°,整个支撑过程保持2秒;手移位不多于4次,回到起始位置(见  相似文献   

5.
殷光远 《武当》2005,(6):14-15
太极拳的单腿支撑动作,在陈、杨、孙、吴、武式传统太极拳及社会上广大中老年人演练的竞赛套路中,都有单腿(左或右)支撑的运用,而单腿支撑的好和否,则直接影响整个套路的舒展大方、美观、健身及技击效果。现仅以传统杨式太极拳及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的40式竞赛套路和24式简化太极拳竞赛套路,谈谈如何掌握练单腿支撑的稳定性。修练单腿支撑的稳定,首要的是加强底盘功夫的锻炼,如一代太极拳大师李雅轩师爷所教导:"两腿如厢底下之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又如载重之舟,漂浮于江面,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所谓动荡不是自动,而是水涛之动而  相似文献   

6.
祝大彤 《武当》2001,(9):16-16
太极拳技艺讲究手、眼、身、步、心、神、气、意四法四功。步即脚,这是拳之根本。以吴式杨禹廷83式太极拳为例,83式拳由326个动作组成,其中有163个阴动,163个阳动。一套拳练下来,326个阴阳变化,在脚下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实脚为阳,为重心脚;虚脚为阴,为非重心脚。如何操作呢?即实脚要实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虚脚要虚净,须净得“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太极拳蹬腿动作支撑腿和动作腿的协调活动,揭示中枢双重命令下的下肢运动控制的特征.方法:太极拳运动员和初学者各10人,分两组.记录太极蹬腿动作时下肢肌肌电图、双下肢关节的角运动、足底中心压力的移位.每次试验8 s完成,重复5次.统计处理后,做肌电、运动和平衡分析.鲒果:两组间支撑腿的EMG、关节活动和COP位移出现了在形态上和幅度上的差别,但是在动作腿多表现在幅度上的差别.运动员支撑腿的平均EMG都高于初学者,只有股直肌有显著差异;运动员膝和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小于初学者,踝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稍稍比初学者大,只有髋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较为显著.运动员动作腿的平均EMG只有股直肌和胫骨前肌显著地高于初学者,而臀中肌显著地低于初学者;所有关节的平均最大运动角度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平均足底中心压力的侧方和前后方位移都是运动员的显著大于初学者.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始运动约250~350ms,滞后于支撑腿起始运动的延迟时间.结论:运动员和初学者都可以用踝-髋策略来调节单腿直立的姿势平衡,但是运动员能够启动一个根据任务需要的前馈控制技术,通过下肢肌的积极活动,预先形成一个对抗蹬腿反作用力干扰的姿势稳定.因此,训练太极拳可以获得这个前馈控制技术.持续降低重心时,初学者的蹬腿和支撑两任务间出现了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8.
一吨水是虚,一根针是实。弄清虚与实,才能分清劲与力。我们知道太极拳运动,是由看得见的"势",即息、盈、消、虚,和看不见的"机",连在一起的,从而产生了拳式的循环往复,无始无端,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由此我们了解了,每式的完结处似有断续,而实则劲断意不断、知机知势、得机得势等很多的概念。但太极拳的众多概念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虚与实。  相似文献   

9.
名家信箱     
山西长治王伟斌(000415号会员)来信;学习了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式太极拳精解》收获很大,现有两个问题向崔仲三老师请教。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可否称为杨式太极拳?为什么?为什幺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和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如脚尖的翘与不翘、立掌前推与斜掌前推、实腿转脚与后坐转脚,动作不一样,是否技击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李师融 《武当》2000,(9):40-41
《武当》2000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辨析》(以下简称《实腿》)一文,细读该文,对若干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雄 《武当》2011,(5):13
太极拳谚所云"手进三分,腿进七分",一语道破行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太极步与腰胯、中定关系极为密切,若不练好腰腿功夫,则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制约拳艺水平。在此,以右弓步为例,简述太极步的练法:  相似文献   

12.
假动作的种类很多,利用球作假动作;利用眼睛的视线方向,面部表情,头的转动,臂的挥摆,腰肩的晃动,腿的跨步等都可以作各种各样的假动作。这些动作虚中有实,实中确虚,虚实相间,使对手在自己面前感到这个动作是真的,那个动作也是真的,使虚的动作起到实的作用,使假的加强真的威力,使动作实而不死,“虚中藏实”。持球队员的假动作 (一)眼睛和面部表情结合的假动作  相似文献   

13.
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的动作,常見有两种联接方法:一种是由翻上支撑来接;另一种是由倒立支撑后倒来接。一般的来說,前者是比較容易,因为其回环的速度要此后者来得快,上体在松环后,上昇較高,更有利于轉体。在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轉体180°下之前,先分析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一、支撑后回环分腿下的动作技术由預先后摆以后来作,后摆时两环必須向前推出并稍外轉,待后摆結束开始,前摆到垂直部位时,两环必須靠近并貼紧腹部,  相似文献   

14.
心澜 《精武》2007,(3):50-50
现在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仅是中老年朋友,年轻的朋友也开始热衷于太极拳运动。在练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般的运动鞋似乎不太适合打太极拳时穿,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蹬脚动作的时候,支撑腿站立不稳,脚下抓地不牢;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动作讲究以柔克刚,上虚下实,虚实交错的浑圆效应,以及在空间上呈现一种弹性,螺旋曲线的运动.其反映了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人生思想和儒家为人处事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并结合现代辩证唯物论,从太极拳的产生、发展和实质内容、太极拳动作形式的虚、实运动转化过程、演练中神经、肌肉的松紧张驰协讲,以及动、静结合的关系论证了太极拳从其产生、发展和形式、内容都是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对立统一体的运动转化过程中,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太极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7.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18.
<正>"屈膝滑杠"是指学生在练习双杠"分腿坐前进"技术时,在换手握杠身体前倒后,不是直腿滑杠靠拢进杠,而是屈腿勾杠进杠。"屈膝滑杠"后接下来的"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只能是屈膝摆动而不是直腿摆动,这样完全破坏了整个动作结构,如果严格按照体操考试的规定属于动作错误,不予评分。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教学的步法练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法在武术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腿上功夫,相对动作简单,在没有手上动作干扰的情况下练,往往用心专一,更能练得细致,练得其法。到练手上功夫时,有坚实的的脚上功夫作基础,就能事半功倍。实践证明先练步法是一条练习武术的捷径,学太极拳也应如此。   太极拳练习中,腿部负荷量较大,多是单腿支撑体重,避免“双重”,同时整套拳中基本都保持半蹲姿势,加上迈步均要“由点及面”,逐步过渡,体现出“迈步如猫行”,这样就加大了腿部的负荷。初学太极拳的人,做起动作来往往会东倒西歪,重心不稳;有些人虽说架子较低,…  相似文献   

20.
由实入虚,由动入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虚实,虚实而动静,动静而刚柔. 一、无极而太极 道家认为,宇宙的初始阶段是混沌迷离状态,即《千字文》所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种状态虽然包罗万象,但却纷乱杂陈.道家将这种现象称作"虚",即"无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