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茂江 《学周刊C版》2014,(3):228-228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袁爱侠 《教育》2012,(36):38-39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获得生命和谐、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德育体系,并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侧重于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成效甚微。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中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长期以来,思想品德教学一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道,偏重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较少涉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改条件下,初中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思品课的开设从根本目的上是要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双重任务的综合性的必修课。那么,思想品德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观点告诉我们,在有意识地遵循认识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提高学生心理技能,发挥学生心理机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与心理体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5.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43):140-1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总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内容设置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课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如何给学生教授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畏难情绪和思想困惑。还有的教师将心理教育的内容上成了纯知识传授的课程,极  相似文献   

7.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课程,更是一门价值教育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进行基本价值教育、民族优秀传统价值教育和社会主流价值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品德课  相似文献   

9.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初中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常识 为什么要对初中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呢?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国情教育。2011年下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教育部制定并通过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新标准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和重要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八、九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标准指出: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深入学习并理解本标准的相关内容,认真总结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必将有助于优化初中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文章着重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紧迫性入手,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用思想品德课加强对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课不仅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后,思想品德学科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很多教材内容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部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科目标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立足课程程教学本身,以思想品德学科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也应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其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将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提纯",然后向学生进行宣讲,内容枯燥无味。二是教师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整顿课",学生有了问题,教师就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集中说教,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没有足够的兴趣、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不高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仅因为学生在小学中学到的知识是后续教育的基础,更因为小学是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阶段。而学做人,在小学校园中最主要的来源是思想品德课。因此探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方法及其应用,对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实效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想品德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锻炼法。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