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相似文献   

2.
你在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参加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活动吗?从实验结果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农作物在播种前要疏松土壤,并保持土壤的湿润。根据这个事实,我们还可提出问题:(1)土壤是否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之一?(2)土壤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应用《科学》课标新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种子的萌发”为探究内容,先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从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推想与预…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发必备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3.设计验证实验方案;4.课后进行实验验证;5.一周后汇报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5.
刘力 《生物学教学》2003,28(10):41-4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人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内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它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 ,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因时、因地、因人的有效探索。现将教材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步骤以三位教师的课例介绍如下 ,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课例 1 陈老师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 :让学生每人写一张纸条 ,猜想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然后以小组为…  相似文献   

6.
学生知道种子的结构,但对于如何辨认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感到很困难,对于与种子萌发相关的知识也只停留于机械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种子萌发实验: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知道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干重和湿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胡义南 《贵州教育》2007,(17):27-28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理念.在实验课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生活中寻找有探究应用价值的课题.笔者在人教版《生物学》"种子的萌发"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时,侧重训练学生设计对照实验,并以学生生活经验的探索来引入,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社会,再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表达交流"等活动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体现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上)“种子萌发的条件”演示试验,只注意到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忽视了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即种子的胚必须是活的,而且是完整的。按教科书中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种子拴捆在玻璃棒上,不易做到松紧...  相似文献   

9.
种子萌发需要一些内部条件和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主要是种子粒大饱满,有完整的胚,并且种子是活的。那么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哪些?我们来做一个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丁湘宁 《教师》2012,(21):112-113
一、前言 《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教材7年级上册的《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一个内容,教材安排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实验,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没有安排实验,只安排了一个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  相似文献   

11.
《种子的萌发》的探究过程,两个班级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学。第一种方法是:按人教版《自然》课本的安排思路,从“提出问题———猜想与预测———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教学。步骤是:1.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推测种子萌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十册《种子的萌发》一课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会到自然变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材中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把用水浸泡过的成熟的种子放在盘子里的湿布上,在种子上盖几层湿布,把盘子放在温暖的地方,每天往湿布上洒些水使布保持湿润。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用简单文字和图画记录种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 "种子的萌发"是初中生物学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之前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种子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对照实验中惟一变量的理解,进一步复习巩固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晶 《生物学教学》2011,36(7):50-51
本文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例,介绍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的七年级《生物学》(上)教材中,要求学生对"种子在哪种环境条件下才能萌发"进行探究,教材对此实验的设置是取30颗左右的种子(如草子、绿豆、大豆等)分别置于四个条件不同的瓶子中,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种子萌发需要一些内部条件和环境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主要是种子粒大饱满,有完整的胚,并且种子是活的。那么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哪些?我们来做一个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环境条件?收集信息: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将土壤疏松,并让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才往土壤播种,隔一段时间之后,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种子的萌发”一节中介绍了种子的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当时,我只知道死记这几个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增多,特别是学习哲学常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我想既然课本上介绍了种子萌发的外因,也应该有它的内因。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着手做了下面的实验。实验材杆:  相似文献   

19.
种子的萌发     
一说起种子,你马上就会想到大米、小麦、绿豆、赤豆、黄豆、蚕豆……的确,我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种子,比如米饭、面食、豆制品等等,它们都是由种子加工而成的。种子不光为我们提供营养,而且为植物最初的生命活动——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当种子处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空气足够的环境中,一般情况下都会萌发。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呢?种子萌发过程会不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干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相似文献   

20.
1 研究背景 探究实验引发的困惑和思考:(1)学生实验:在七年级上学期“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授课后,笔者分别发给每位学生20粒黄豆种子,回家做探究实验,几天后学生普遍反映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的发霉和发臭,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2)教师教研:一次市级公开课“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课后研讨时,不约而同几位教师都提到了种子发霉的困扰.立足于要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想法,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种子萌发除了满足基本的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其他外界条件是不是也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