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仅需要物理学知识,还需要语文、数学、几何甚至化学、地理知识,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实践,它对于深入理解物理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改进,发现采用“学生讲评式教学法”进行习题课教学,是突破学生“解题难”的好方法。所谓“学生讲评式教学法”就是学生拿到选题提前准备后,习题课上让几个学生轮流讲、大家议,教师指导、总结。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发展与提高。以下笔者结合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问题解决式”教学结构下如何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3.
我的教学原则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会学、学会,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也叫“问题学习法”),即每节课都就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力求在自学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学会学习,提高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具有综合的意义 它既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学习知识 ,又是一种能力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地思维” ,同时还让学生通过锻炼形成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相似文献   

5.
阮央丹 《小学生》2012,(8):31-31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总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最让我们教师头疼的就是“问题解决”这一版块目标的实现,由于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的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最大化的开发,同时受我们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教学策略的局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面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很多学生在作业与考试过程中,失分最多的就是问题的解决。所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笔者经过实践,认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要走好四步曲。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所谓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强调让学生通过“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决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解释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这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分析 教材先引入《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再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更具有逻辑性和一般性的假设法和方程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索法”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将正确的结论“搬”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去“证实”,或由老师单向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在学科教学中,正确、清晰地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教会学生如何去正确的获得知识,从人才的培养上看,尤为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问题解决学习”,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训练,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问题解决学习的内涵、基本操作过程谈一点认识.■一、问题解决学习的基本内涵问题解决学习就是把学习放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让学习者结合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物理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学习的基本过程问题解决学习主要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经验的建构.在实施过程中大致要经历基本环节可由下…  相似文献   

10.
王孔磊 《山东教育》2009,(7):100-101
“问题解决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分类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关键成分。我们把问题类型从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变成一种连续的、序列的问题体系,即“问题连续体”。它由问题的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要素构成。一、“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连续体”理想的设计规范“问题连续体”理想的设计规范应该遵循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讲,一个好的问题分类体系,要有利于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中选择并提出恰当的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研究意识,在探究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2.
唐荷  刘静 《教学月刊》2024,(4):48-51
论证式教学以训练学生论证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亲历科学论证各个环节,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模型建构”“实验探究”等策略开展论证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基于探究和发现的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刘光收 《天津教育》2023,(18):186-188
<正>“问题导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依据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以数学独有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建构知识、全面内化,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进而达成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借此获得更深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教师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其教学价值主要应体现在从“学以致用”走向“学以致慧”。如何通过“授人以渔”实现“学以致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中激活策略;二是让学生在完整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策略;三是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丰富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有本质的不同,它是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知识”中产生问题,在“过程”中设计问题,在“启发”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悟出”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物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珍 《山东教育》2002,(26):49-49
问题解决不仅是一种认知学习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中,根据“问题解决”来组织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独立地去尝试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展“问题解决”教学已具备了充分的必要性。同时,中学生物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精心加工和组织,大都可以编拟成各种问题,能够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这又使得“问题解决”教学具备了可行性。具体应该怎样操作呢?笔者认为,生物课…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在教师创设认知活动的条件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迁移到课程情境中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问题自主解决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应用知识。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做法,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的开放性、多样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一、自主发现问题,突出问题的开放性 问题自主解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题中所提供的已知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得到的问题不是例题中惟一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物理习题教学是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重要物理课型。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入“说题”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听题”变为主动“说题”,能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文章主要介绍了“说题”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与结构框架,详述了运用“说题”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Research Leaming,以下简称PBRL)模式,指的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隐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科学知识。相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言,PBRL更强调对知识的应用,让学习者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研究并体验知识的获取。PBRL意味着在“做中学”和“学中做”,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那些并非单纯性的学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