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就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技能问题与实现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林业技术专业有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林业行政执法等7个方面的核心技能,实现措施主要有: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和丰富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建立校内外综合实训体系,加强实践、建立适应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2.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通过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南岔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增加林区职工收入为出发点,大力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新型林区经济制度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整体经营方案发生了战略性的改变,林区内的国有森林将逐步分区承包给林业职工进行管护经营,从而使保管经营者在培育和管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要在管护经营区内广泛地开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类专业群的就业岗位及共同任务是培育森林,该类专业必须设置通用的基础课程用于项目专业化课程的铺垫.将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和森林生态学等6门课程遵循植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原理,以解决林业生产上生物生态学实际问题为主线重新整合形成<森林植物识别>和<森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综合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形成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5.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小陇山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运用“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提出适宜本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GIS技术和重心理论分析2010-2016年安徽省林业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森林蓄积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和重心移动规律,探讨重心移动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安徽省森林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皖西南林区和皖南林区具有绝对优势。(2)选取的4个指标的重心移动路径有区别,但整体上看安徽省森林资源向西北方向移动。(3)在重心转移轨迹上,指标(如森林蓄积量)重心移动距离可以反映该指标在移向地区增长幅度值。(4)政策方面的因素是安徽省森林资源扩张的重要驱动因子;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人工造林及民众保护森林意识的提升,是安徽省森林资源得到稳定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初识庐山森林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天然屏障和氧气的来源,对其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森林资源类专业也成为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森林资源类专业是关于保护、培育以及研究森林及其中生息着的各种野生动物的专业,主要包括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三个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农业、林业及环保等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8.
《招生考试通讯》2007,(7):77-77
初识庐山 森林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天然屏障和氧气的来源,对其的保护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与其相关的森林资源类专业也成为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专业。森林资源类专业是关于保护、培育以及研究森林及其中生息着的各种野生动物的专业,主要包括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三个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农业、林业及环保等部门工作。  相似文献   

9.
森林抚育经营是加强森林培育、促进林木生长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永恒主题.通过抚育作业,优化中幼林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内生存环境质量.通过抚育项目,对林区的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的保障,使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大大减少,可促进当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森林经营的意义与主要经营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森林资源是林业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林业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因此,林业企业必须把培育森林资源放到重要位置上来。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经营林业产业。调整资源结构,坚持合理采伐,加强林区道路建设,提高营林生产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中等林业职业学校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 中等林业职业学校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设的林业专业和森林经营专业中都涉及到一些有关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技能。“文革”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要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管好用好森林资源,就必须要查清林业的家底,做好发展规划,这就急需大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的人才。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南京、福建、牡丹江等林业学校开设了森林调查规划专业,为林业事业培养森  相似文献   

12.
高职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建设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姝 《辽宁高职学报》2011,13(8):18-19,51
为强化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建设,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建立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创新“411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职业需求导向、岗位能力本位的项目课程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是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通过对该课程设计思路、目标定位、内容选取等一系列改革,完善了"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从林业行业职业岗位群和林业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确定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定位;围绕课程定位设计教学理念和思路;紧密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依托基地和项目安排"产学一体、工学结合"实景教学,以打造高职院校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产学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几种林业行政案件及处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密蓉  高见 《林区教学》2010,(12):132-133
林业行政法规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力武器。运用林业行政手段保护森林资源,必将推动森林行政执法工作,促进森林法制建设,对发展生态林业、建设秀美山川、繁荣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森林营造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从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结合<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性质,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本技能训练、核心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三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围绕"三阶段"实践教学的实施,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林业工程涉及林区规划经营、林木栽培抚育、采伐运输、林木加工利用等生产领域 ,主要研究利用设备与技术从事林业及以林产品为对象的加工业。林业工程类本科专业是林业院校的特色专业 ,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前包括林产化工专业、木材加工专业、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林业与木工机械专业和森林工程专业。专业目录修订后 ,保留林产化工、森林工程专业 ,木材加工专业调整为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林业与木工机械专业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覆盖 ,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由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覆盖。一、国内外概况和发展趋势森林…  相似文献   

18.
加快森林培育 提高森林质量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区域内森林资源现状,深入剖析了森林质量及生态功能下降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的途径;树立科学经营森林的理念,构建正确的林业行业文化,认识培育森林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正确掌握森林培育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推进森林培育工程,有效提升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森林资源的增长速度和内在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乱砍滥伐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认真地学习和贯彻林业政策与法规,实行依法治林,才能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林业政策与法规》是林业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学生在学习中不易产生浓厚兴趣,往往只停留在认识政策、法律法规原文的表面。…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理论教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林学专业“森林培育学”教学实习为例,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从规范实习指导书、调整培养理念、改变培养模式、调整实习模式、丰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实习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认识、实习内容丰富度、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可为我校林业专业技能提升、林业教育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