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装设计属于工艺美术范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涉及领域极广的边缘学科,和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服装设计具有一般实用艺术的共性,但在内容与形式以及表达手段上又具有自身的特性。一、造型与服装设计服装的造型可分为外造型和内结构,外造型主要是指服装的轮廓剪影,内造型指服装内部结构,包括结构线、省道、领型、袋型等等。1.服装的外型是设计的主体,内造型设计要符合整体外观的风格特征,内外造型应相辅相成。服装设计作为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古代陶瓷造型功能为切入点,阐述历代陶瓷造型功能在社会发展中包含的文化、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等关系.宗旨是通过对中国丰富文化遗产文脉的研究而拥有与现代社会接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与制作上。它那夸张、变形与抽象的造型让世人大开眼界,制作的精巧使世人叹服。在非洲这个版块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非洲人的宗教信念给非洲的雕刻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世人如雾里看花,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个永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从宗教审美视阈来认知六安双墩汉墓木俑造型风格特征,通过汉墓建设的宗教内容、墓葬形制、木俑题材承载的宗教思维、审美品格、宗教艺术的发展形态等来阐释造型艺术审美的嬗变轨迹,进一步寻找研究汉代造型艺术思想的有效途径,探究其艺术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习俗、宗教礼俗、族群特色文化等,可以从图像学、符号学、传统脸谱艺术、色彩学及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成为创作基本内涵,其图腾与造型藉由中国古文字及古纹饰作为主要造型架构,与宗教哲理结合,并融合现代艺术造型表现方式,以观念艺术、装置艺术作为展演方式,达到综合体的造型艺术表现,创作理念综合传统的与当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6.
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最早是为萨满缉私服务的.萨满教造型艺术品,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北方先民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是我们研究北方民族审美心理、造型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涉及了以萨满教文化为载体的专门针对萨满教剪纸艺术造型与审美特征方面的形式美探析.  相似文献   

7.
浅析川北皮影的源流、特色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影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其造型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川北皮影是四川皮影戏两大流派之一,造型生动、雕工精巧、表演细腻、唱腔优美、剧情风趣,曾走出国门。现状令人堪忧的川北皮影,在全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应寻找皮影衰败的原因,起来保护、挽救这门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8.
探索皮尔斯符号学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泉州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基于泉州宗教文化的特征分析,运用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元关系和三分法理论,构建泉州宗教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将宗教文化符号应用在造型、功能、结构、色彩、材质等产品设计要素中。最后以开元寺镇国塔为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青铜器和商代中原青铜器艺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8月在四川省成都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器,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神秘瑰丽,其造型、功能等迥异于我们熟知的古代中原文明,本文从青铜器的造型、装饰、原料来源、铸造工艺及宗教崇拜等几方面将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池州傩戏面具造型丰富多彩,它的造型、线条和色彩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同时也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傩戏道具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和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了写实性和象征性的艺术特色。池州傩戏面具和道具美术学思想在池州傩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池州傩与徽州傩、江西傩、湖北傩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1.
印度馆将是一种“看似不可能”的建筑,它不仅有一个巨大的赤红色中央穹顶,造型类似著名的泰姬陵,还将是一个集多元宗教特色于一身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皮影造型考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间皮影流传千百年来,形成了各种区域性流派。在造型风格上,早期皮影有着相对的一致性。明清以后,以河北滦州和陕西华阴、华县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皮影和西部皮影两大区域流派,影人造型也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由于皮影艺术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方士幻术和宗教文化的影响,使得民间皮影在造型上具有浓厚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3.
台州三门石窗以其独特的造型纹样、精湛的技艺水平和地方相对完善的传承保护,为当下设计艺术与地方民间美术的结合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对三门石窗艺术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从其功能、形式、思想、内涵等方面来了解古人对于建筑艺术、民俗文化、宗教艺术等独到的认识和造物实践历程。通过进一步对三门石窗造型背后文化内涵的探析,进而给予当代设计以灵感和启示,是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敦煌壁画艺术是宗教艺术与中华民族艺术交融的结晶,对当代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敦煌壁画在传神写照、线描造型、赋彩设色、构图方式等方面均具有独有的特色。揭示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对现代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自古至今 ,我们使用的陶器形制大同小异 ,考察其中的要素 ,则以圆和球体为造型的基本出发点。陶器产生在地老天荒的原始社会 ,原始宗教在这一时期的文化产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看来 ,圆和球体必定有其神异之处 ,否则它何以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中始终对陶器的制造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呢 ?只有从原始宗教的角度去考察、去探索 ,并联系到生殖崇拜、母神和女始祖崇拜的原始宗教思想 ,才可能去破解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人生有三重境界,一是功能境界,即满足人的暖饱休眠:二是精神境界,满足人暖饱之上的艺术、情思的要求;三是宗教境界,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窥见一二。对于景观建筑也有三重境界,而且宗教境界亦是最难以表述的一层,可遇而不可求。本文从造型、空间和总体布局入手,浅显的探讨了建筑中体现的宗教情怀。三者相辅相成,难以分割,分而述之,难免顾此失彼。不过作为一次尝试性的初探,我希望把设计与文脉相结合,保留和延续中国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皈依瓶是东南地区宋墓中特有的一种丧葬明器,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体现了当时的陶瓷制造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及宗教文化等特点。江西宋墓出土的皈依瓶,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繁缛的纹饰、较多的数量在该地区宋代丧葬文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宋代江西地区皈依瓶的发展脉络,并对其象征意义、宗教功能及贴塑内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明代黄柱的《侧坐观音图》在造型上体现了观音造像的风格演变,技法上又突破了传统宗教壁画的工笔重彩技法.采用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诗书画结合的表现形式,开创了宗教壁画创作的新篇章,也体现了圣僧庵壁画的创作思想,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趣。  相似文献   

19.
魂瓶是三国两晋时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独特随葬明器,由东汉时期的五联罐演变发展而来。魂瓶造型独特,雕饰复杂,形态各异,集多种动物形象、人物和亭台楼阁于一身,汇民俗、宗教、建筑及丧葬信息于一体,是当时民间寄托某种期望的神圣场所和民俗文化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重点对东汉六朝时期江浙地区魂瓶上有关动物及佛像的堆塑造型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究,追根溯源,探究其装饰题材,分析这些堆塑造型与丧葬习俗、民族融合及佛教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巢湖市出土文物文化内涵异常丰富,其中新石器时期凌家滩玉鸟和汉代青铜朱雀等,反映了江淮地区史前时期至秦汉的鸟图腾文化的嬗变。玉鸟是原始宗教的图腾,其诡异的造型,显现出先民的某些信仰观念,与上古商族的鸟图腾信仰存在明晰的文化亲缘关系。它是诗经中生商的玄鸟和卜辞中帝使凤的祖型。从中可知古巢得名与凤鸟崇拜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