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日本防震抗震减灾新思路和新技术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防震抗震减灾技术发展的先行者。我国一些省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故日本在防震抗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日本这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建议我国在防震抗震减灾首先要有思路上的创新,防患于未然是最为有效的防震抗震减灾途径,要在防震抗震减灾中积极使用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2.
第204期双清论坛"抗震韧性城市建设的关键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围绕城市抗震韧性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抗震韧性城市势在必行,提高工程、城市和社会的韧性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工程界的共识,是国际防震减灾领域的最新前沿。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城市抗震韧性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重点研究内容:(1)韧性城市设计地震动参数及抗震设防;(2)城市单体工程结构的韧性体系与功能恢复;(3)城市工程系统功能恢复及韧性提升;(4)城市抗震韧性评价及设计。通过地震学、土木工程、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城市抗震韧性的研究必将助推中国土木工程由单一基础设施灾害安全迈向综合基础设施集群系统的灾害安全和功能韧性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从概念设计入手,从宏观角度采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还应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技术,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联动效应,同时要加强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总之,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及设施设备工程师要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完全由政府主导,这样做一方面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却产生了投资效率低下、严重浪费的现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融资常用方式的优劣,引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指出如果要完成这项工作,政府应做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5.
城市防洪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除应满足防洪要求外,还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并与市政交通和环境建设相结合,以期充分发挥防洪设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本文重点讲述包头市基础设施现状,以及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包头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并重点分析了面对如此不足,应如何采取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市政排水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城市环境,发展城市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水资源再利用和完善城市功能方面,发挥着功不可末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麒 《科协论坛》2014,(6):17-19
<正>科技场馆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是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2010年,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5,(1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基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促使了城市管理者努力提高国家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正迅速增长,而投融资现况却成为了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瓶颈.在城市基础设施民营化的趋势下,政府如何构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盈利模式以促进项目的建设,是当今社会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将对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特大暴雨,强度和范围突破历史记录,远超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导致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是一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放眼全国,谋划未来,建议:深刻认识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显著影响,提高变化环境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意识;将防御洪涝作为确定城市建设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动态修订相关规划,加快构建城市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多措并举,科学提升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破坏性地震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程度。通过对有感地震发生后的表现,对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避震意识和行为,关注地震三要素,对居住地未来发震心存忧虑,对防震减灾知识认知错误,对地震机构及工作人员评价过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相关知识匮乏,对准确预报地震期望值过高,对地震机构工作了解片面。当前社会公众地震认知度和防震减灾意识难以适应大震应急的需要,会导致震灾扩大化,需要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李霜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14,36(2):303-310
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正面临严峻挑战,征地面积逐年增加,是农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既要保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持社会经济发展,又要保证农地的质量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利益,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农地城市流转的决策过程应考虑各种外部性的影响,以达到社会均衡状态为目标。本文通过武汉城市圈的实证,计算农地城市流转的净外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的净外部性小于农地保有的外部性,导致社会的外部性损失,并且其结果与征地的用途和周围环境有关。为了减少农地流转带来的社会损失,控制土地供给的源头,改变以需求为导向的土地供应模式;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严格对土地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和监管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稳定动物及动物产品供应、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一支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相适应的现代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是构建强大的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深入分析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构建现代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本思路,提出要统筹现有资源力量,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疫病监测、应急管理、检疫监管、技术指导、信息技术运用、科技支撑等核心任务建设,建设机构完善、人员到位、基础设施完备、能力匹配的动物疫病防控支持保障体系,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范围内土地占用、入河污染物大量排放、河道资源无序开采等活动,对河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本文探讨了城市河道自然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演变趋势及规律,总结了城市河道所面临的诸如河面率缩减、河道水质恶化、河道形态及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挖掘了引发河道问题的深层原因。在借鉴城市河道利用与保护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分别提出了河道保护的措施与建议,如在城市化初期开始完善城市河道保护体系,加强日常监督、工程治理、资金支持和行政管理以促进城市化建设与河道利用的协调发展,从而积极应对城市河道利用中的问题,为河道的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戴建兵  王磊 《科研管理》2020,41(8):229-239
新冠肺炎疫情引起各方对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关注。在突发性风险视域下,特大城市公共卫生面临的重大风险主要源于公共治理的碎片化问题。当特大城市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风险时,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BSC),构建突发性风险视域下整体性治理模式框架,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整体性治理模式框架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仿真模式”、“考核模式”、“共享模式”对特大城市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整体性治理具有一定影响,而“政策模式”与“定位模式”所产生的影响不够明显。因此,当面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时,应综合五大模式,采取以下防范与治理手段:构建风险治理网络化防线,精准定位公共卫生风险区域;设立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城市卫生部门问责体系;国际视野下强化特大城市总体风险治理思路,制定公共疫情中后期生产生活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7.
胡宝娣 《未来与发展》2009,30(7):103-10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比较了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的历史、现实与制度方面的原因.构建了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包括:树立公共产品城乡一体化供给的科学发展观念;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破除“二元”结构,建立城乡统筹均等化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姚珊 《中国科技信息》2011,(15):194-195
我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76年唐山市发生的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作为一个灾难多发的国家,培养全民的灾难意识刻不容缓。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处于地震带的唐山市的大学生的防灾意识。结果发现尽管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防灾知识但他们的防灾意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申津羽  王煜琪  赵正 《资源科学》2021,43(11):2289-2302
明确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水环境治理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2051份公众问卷,运用双栏模型和解释结构模型考察了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结果表明:①北上广三地74.3%的公众有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愿意,平均意愿支付水平为12.29元/年;②公众参与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意愿和程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中公众月均可支配收入、前往城市水环境的频率与在城市水环境内停留时间、城市水环境景观和娱乐价值认知以及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对公众参与程度有显著影响;③公众参与意愿的内在发生机制是深层根源因素(公众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居住地距最近的城市水环境距离),通过影响中层间接因素(城市水环境整体生态状况感知以及城市水环境生态价值认知),进而影响直接驱动因素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最终影响公众城市水环境治理参与意愿。提出了加大水环境治理宣传力度,制定公众参与治理奖励政策以及完善公众与政府信息交流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