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从“史”的角度来解释毛泽东诗词,论证了作者为什么以“反第一次大‘围剿‘”为词题,而在内容上把第二次反“围剿”的准备也 写了进去的背景,即领导层关于第二次反“围剿”战略方针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史上,国民党曾在20世纪30年代对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前四次反“围剿”红军取得了巨大胜利,然而第五次反“围剿”却以失利而告结束。关于失利的原因,各种版本历史教材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泛滥和排斥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军事路线所致。但是如果我们将着眼点转到国民党方面来,那么不难看到正是30年代以来国民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促使了蒋介石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笔者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开展的大规模反“改组派”斗争,杀害了大批优秀党政干部、红军指战员和革命积极分子。这场在革命阵营内部开展的反“改组派”斗争是一起历史冤案,它也是直接导致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取胜的外部条件包括国民党军队与中央红军、红军内部、国民党内部等诸方面的关系。探究中央苏区红军取胜的外部条件,从实践上论证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革命遭到了重大的损失。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十九路军发动了“福建事变”,出现了粉碎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有利条件,可是被左倾错误领导断送了。我党对“福建事变”错误的政策和策略,是王明左倾错误的一个典型表现。回顾这段历史,对我们认清左倾错误的危害,吸取其教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一) 一九三一年,由于王明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使一九三四年秋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党和红军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以致兵日少而地日蹙,被迫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开始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继续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面临敌人重兵,王明一伙更是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这样,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使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广大指战员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第四次反“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  相似文献   

8.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与熊式辉督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个至关重要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即:熊式辉在江西的统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察和探讨,以求史学界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能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反“围剿”中写下的一些打油诗,辛辣地讽刺了敌人“围剿”失败的惨状,表达了红军战士取得作战胜利的喜悦之情。 1930年12月3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第一次反“围剿”的龙冈战斗中,全歼张辉瓒率领的敌18师9000余人。战斗结束以后,红军战士在万功山的一片油花林中,发现了一个胖乎乎的家伙,他上身紧裹着一件士兵的棉衣,下穿的黄哔叽裤还来  相似文献   

10.
甘波 《历史学习》2004,(4):9-10
1933—1934年,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经过一年奋战,未能打破敌人的“围剿”,被迫放弃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作为跨时一年,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疆界、政权、军队和社会组织的具有总体战性质的战争,其成败因素当然很多,本文主要对中学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再结合常见的地理知识进行说明。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下面分析的问题只要结合现行高中教材就应该知道大部分都贯穿在教材之中。一、中共方面:“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份,翻越了十八座大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出击敌后,开展游击敌争,粉碎敌人"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主张联合19路宰和粤军,壮大革命力量;重视和领导了苏区的经济建设,以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给;号召苏区人民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兵员、然而,由于毛泽东被"左"倾错误领导人所排挤,加上身体不好,以及反"围剿"战争最终失败,因此,长期以来毛泽东对第五次友"围剿"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一直被史学界所忽视。  相似文献   

13.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有“枯木朽株齐努力”一句。开始人们多把“枯木朽株”解释为“腐恶的敌人”,1967年郭沫若同志给北大学生的信中说:“有人请示过主席,主席说那样的解释是错误的”。郭老认为“可解为‘老人病人都振作起来,一齐努力’。”自此这种解释似乎就成为定论了。我认为“枯木朽株”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期间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转变.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转变中,党和人民的力量遭到惨重的损失,革命曾一度陷入危机.当时国内外敌人都认定我们必将彻底失败,我们自己队伍中也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在他整个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值得研究和继承的东西很多。在纪念他百岁诞辰之际,就我所知和我亲身经历谈谈毛泽东是如何善于掌握时机,如何扭转一次又一次时局,而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 在革命斗争中,无论是政治的或军事的,国内的或国际的,毛泽东十分重视掌握时机,这个问题。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谈到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和红军的反“围剿”时,曾说:“在和敌人准备‘围剿’同时,进行我们的反‘围剿’的准备,实有完全的必要。”“这里有一个困难问题,容易发生争论。就是,何时结束自己的进攻,转入反‘围剿’的准备阶段呢?……有时准备过早,会变为等待敌人;等了好久而敌人未来,不得不重新发动自己的进攻。有时我们的重新进攻刚在开始,又恰好遇到了敌人进攻的开始,把自己处在困难地位。所以开始准备的时  相似文献   

16.
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党中央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会议. 这次会议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集中全力对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进行了批判和纠正,重新肯定了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前夕,苏区最高领导层围绕反"围剿"战略方针产生严重分歧,并对根据地反"围剿"准备造成直接负面影响,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将可能造成反"围剿"作战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反AB团扩大化就具有了某种可理解的"合理性",并成为引发富田事变的导火索。为确保反"围剿"作战全局胜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对富田事变作出果断处置,无异于"壮士断腕"。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外有强敌进攻,内有“左”倾错误路线危害的情况下丧失了。多年来,我们着重总结了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原因——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而对若干客观方面的原因则研究不够。中央苏区失利的客观原因,概括地说,就是:敌人在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力量强大,超过了中央苏区所能承受的限度。有的同志或许要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能取得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前后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形进行考察。以下从三个方面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9.
对于193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在新教材中的相关表述如下(大象版回避没有表述):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表现和实质;红军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左”倾错误的表现;遵义会议;长征原因、主要过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