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曾在初中阶段学习过《曹刿论战》,也曾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烛之武退秦师》,也许你还熟悉《石碚大义灭亲》《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晋灵公不君》《伍员奔吴》等故事内容,它们都是《左传》中的经典篇目。关于《左传》你还知道什么呢?是不是知道春秋三传呢?关于它们的具体内容,看看下面的文字是不是能够引你初入门庭?  相似文献   

2.
《史记·晋世家》认为“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许多史学著作采用此说,使《史记》说一直是学术界主流说法。与《史记·晋世家》不同,《国语·晋语》记载“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一些学者认为《史记·晋世家》记载有误,应采用《国语》说,却得不到学术界认可。本文认为,《史记》所载重耳年龄有失,学术界应予以改正,《国语》说虽相对合理,然又有其自身的不足,关于重耳的年龄,学术界应以存疑的态度对待。  相似文献   

3.
《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描述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文中内容大量涉及到了春秋贵族中的婚姻形式及婚姻思想。其婚姻形式主要表现为抢婚、赠婚、血缘婚、再婚等,同时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在不同的婚姻形式下产生的"正妻"、"嫡子"等思想以及婚姻为政治服务的政策方略。  相似文献   

4.
由周建忠先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的《大学语文》 ,是一部专门面向高等师范院校非中文专业的教材。迄今为止 ,该书的印数已逾十万。笔者依据该书 1997年 6月第一版的 2 0 0 0年 9月第九次印刷本 ,就其中的古文部分 ,分别从文字校勘、注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略举数例加以讨论。一、文字校勘教材的选文 ,是学生据以熟读的文本 ,其文字校勘工作的重要性 ,无庸赘言。但《大学语文》的古文部分 ,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需要指出的问题。有些文字的错误 ,很明显是出版过程中校对不慎所致 ,与初印本相比有些错误在重印时已得…  相似文献   

5.
课文《土地》后边的“练习四”引了《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流亡卫国的史料,并将“野人与之块”里的“与之块”注释为:“给重耳泥块”。这是不对的。陆宗达《训诂浅谈》认为“块”在《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土部》里写作(?),结构很象是土装在  相似文献   

6.
《左传·(?)公二十三年》云:“(晋公子重耳)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高中《语文》第二册给“与之块”作的注释是:“给重耳泥块、一说,举起土筐(盛食物的)给重耳.”两说并存,孰优孰劣,何去何从?我们同意第一说:野人给重耳土块,但不是用土筐,而是用食器,如箪之类.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事物,往往有惊人的巧合,将它们拾掇在 一起读读,无形当中就给同学们的平淡生活增添了油然 之雅趣。譬如"十九"这个数吧,历史上巧合之者就有多 处。 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左传·僖公二十三 年》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 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 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  相似文献   

8.
贵在有特色——简评李中合主编的《大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已出版发行,并开始投入高校课堂使用。这部教材有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选文视角新颖,容量适中;第二,对选文处理细致科学;第三,编选撰述文字准确精练、得体;第四、结构有机统一,凝结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是一部高质量的具有一定特色而且很适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9.
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收录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教材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公子”一词的注释是指“湘君”。如果照这种理解,那么“思公子兮未敢言”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相似文献   

10.
对王力《古代汉语》中的《史记》选文注释进行研究,指出"行"应为"行伍"之义,与"将"连作"将行";"是自明扬"之"明"字,教材注释准确;"蒙灌氏姓"之"蒙",应释作"继承"。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二、四套流行教材相同选文对“三字”处理的对比分析 四套教材在文选注释中又是如何处理三字的判别问题的呢?我们选了四套教材都有的文选篇目《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小国寡民》和《逍遥游》进行比较分析。四篇选文的注释中涉及到“三字”的有以下这些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文》(第八版)中《报任安书(节选)》一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中有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将取教材中四处较明显的注释不当的字例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5.
著名作家秦牧在散文《土地》一文中曾生动地描述了一则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出亡的故事。这是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原文可详见高中二册《土地》后的“思考和练习”)。“野人与之块”,课文注释是“(乡下人)给重耳泥块”,将“块”,释为“土块”、“泥块”,查新编《群海》、《辞源》即如此释义,一般选本也几乎全持此说。新近中华书局出版的《左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中节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根据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关资料”,此旬译为“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对此句,我有些疑义,晋鄙为什么要举着手看公子呢?是举手指着公子吗?从上下文中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判断,何况晋鄙  相似文献   

17.
学而不思:两三书例的阐释 在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上,一开篇便是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第一课《先秦诸子语录》[一]之《论语》中的第一条)。这不仅对统领这一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纲领性的指南,而且是针对一切知识的学习。先不说其它,就此教材而言,其中的错误也正反面地印证了这一学习的真理。现以此教材课后的注释和提示中的错误为例,说明学而不思则有可能受蒙蔽、被“欺骗”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李建明 《文教资料》2010,(31):44-47
隐性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广,本文作者主要就《大学语文》中的隐性课程因素谈一些看法。教师首先要重视《大学语文》教材中的隐性因素,通过努力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隐性因素,可分为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要构建《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隐性课程,主要是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设主题情境。课外教学活动利用《大学语文》课程资源构建实践性隐性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教材《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侯赢与公子诀别时说:“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目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待公子至晋鄙军之日,侯生果以自杀之举兑现了他的诺言。很多学生对此不解:“送行的方式有多种,侯生却为何选择自杀的方式?这岂不是太不珍爱自己的生命了吗?”其实,侯生的自杀之举,是他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里略作概述,以解疑窦。  相似文献   

20.
重耳拜土     
大秋 《课外阅读》2006,(7):38-39
晋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最具成就的一位,他的励精图治,打造了晋国威服四方的皇皇霸业,青史留名。作为晋惠公的公子,他历经的坎坷,也是令人触目惊心的。为避国乱,他逃亡在外长达十九年,其间,寄人篱下,忍辱含垢,辗转流离,艰苦备尝。作为我国第一部国别电作,《国语》记载了周及九大诸侯国的国事,其中“晋语”占到了三分之一强,对晋公子重耳出亡十九年及称霸天下的历程均有翔实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