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编六年制重点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第47页(实验2-7)中硝酸钾受热分解实验,按课本操作步骤不易观察到有气体放出,带火星的木条更不能燃烧。若把带火星的木炭放到盛有加热熔融的硝酸钾试管里,虽见木炭燃烧,但这不是氧气和木炭的反应,而是硝酸钾和木炭的反应,因此我们把硝酸钾改为硝酸钠不违背教材内容——活泼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氧气和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材中说:“在高温下硝酸盐是强氧化剂”。为了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硝酸盐性质的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木炭和硝酸钾反应的实验。一、实验原理硝酸钾加热时分解生成亚硝酸钾,并放出氧气;受热的木炭遇到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  相似文献   

3.
对于硝酸钾分解的演示实验,如果用一般的酒精灯加热,由于温度不高,往往在硝酸钾晶体熔化后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分解所放出的氧气还是很少现象不明显,如果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改成用黄豆粒大小的红热木炭投到熔化的硝酸钾上面,现象就奇迹般地发现:只见到红热  相似文献   

4.
一、硝酸钾的不稳定性 按高一化学教材演示实验6-6,给试管卫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口检验放出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很不明显。现改为给试管里的硝酸钾加热到熔融,用坩埚钳夹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投入试管,可以看到木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燃着的木炭好象一个红亮的小球,在熔融的硝酸钾表面不停地跳动,小球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消失,现象非常明显好看。 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关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现在之所以再次提出它,就是因为按高二化学教材实验3-1的操作观察不到白色絮状沉淀的生成,一些资料上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原理 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代替空气或氧气气源,用吸附了氨的木炭代替氨气气源。 将高锰酸钾和木炭共装在一试管中,在受热的条件下,混和气体通过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6.
学习化学应提倡“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就是将所学知识前后对照,不仅要温故知新,还要破旧立新,以保证认知的准确性,加深理解。例如我们在课本第一册第二章学习了氧化反应的概念: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这时同学们的认识停留在“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这一层面上,把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等都认为是单一的氧化反应。学习到第一册第五章氢气的还原性时,我们就应该“瞻前顾后”,结合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的事实,认识到氧化反应是物质获得氧的反应,不论物质获得单质中的氧(如木炭与氧气中的氧)还是物质获得化合物中的氧…  相似文献   

7.
许多书籍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有这样一段叙述: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否则,木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集气瓶下方,将氧气排出,使木炭与氧气隔绝,燃烧很快停止。对此,笔者提出异议,试与同仁共同商榷。关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笔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做了多次。一种方法是将燃烧着的木炭慢慢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另一种方法是将燃烧着的木炭快速伸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结果实验现象完全相同:木炭都在氧气中正常燃烧。那么,为什么将燃烧着的木炭快速伸…  相似文献   

8.
利用破底试管做氧气性质实验浙江海宁郭店镇中学(314412)童书绍(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取一个直径为20mm的破底试管,在酒精喷灯上加工成图中A的形状,长度约90mm,作为收集氧气和木炭燃烧的容器.取一个13×100mm的试管装配成氧气的发生装置....  相似文献   

9.
“点燃”是引起反应发生的一种条件,其反应现象一定是燃烧。“加热”是指将反应物置于酒精灯的外焰(400℃-800℃)受热而发生反应的条件,但反应出现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硫与铜丝反应时将装有硫粉的试管用酒精灯加热,使硫呈蒸气状,再把铜丝插入盛有硫的试管中,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做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首先用H2将试管中的氧气排净,再加热氧化铜,只能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而看不到燃烧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步骤  在大试管中加入适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做为氧气的发生装置 ,试管上方放置一个球形横口试管 (并用橡皮塞 ) ,用以收集氧气。加热大试管的混合物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 ,已充满球形横口试管后 ,按以下顺序做氧气一系列的化学性质实验。2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烧红的木炭插入试管的球部 ,(横口下端放有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 ,观察现象。2 2 硫在氧气中燃烧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加热 ,直至发生燃烧 ,先观察硫在燃烧时发生的现象 ,然后再伸入试管的球部 ,观察现象。2 3 铁在氧气中燃烧把光亮的细…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时,应紧紧抓住碳元素的化合价(0、+2、+4)之间的转化关系.这种关系,可形象地总结为“碳三角”,如右图所示.“碳三角”在解题过程中有广泛应用. 1.判断单质碳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 例1 在密闭容器中,有6g木炭与一定量的氧气,点燃,使之完全转化为一种产物,该反应所需氧气. 解析 木炭与氧气反应:①若氧气充足,产物为 CO2,需氧气的质量为x;②若氧气不足,产物为CO,需氧气的质量为y;依据 2.判断单质碳的燃烧产物或产物的质量 例2 一密闭容器中盛有9g木炭和16g氧气,在高温下使其充…  相似文献   

12.
小学自然第八册教材、教参中有两处值得商榷,我在教学实际中进行了更改,效果很好。这两处一、第7课,“二氧化碳的制取”。教材要求是用碱和醋反应。在实验中,碱和醋的反应往往气泡不够明显,严生的二氧化碳量少。原因是,醋作为酸其酸性浓度偏低。实验者在操作时,碱中的水量往往会加多了一点,无形中又降低了酸的浓度,因此反应更微弱,实验成功机会更低。如果将醋改成稀盐酸,则实验就很容易成功。二.第6课,“氧气的性质”。”烧红的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教材是烧红的木炭放在燃烧匙里再放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烧,并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3.
实验用品草酸、硫酸亚铁铵、氯化锶、氯化钡、硝酸钾、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硬质试管、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酒精灯、胶头滴管、脱脂棉。实验原理草酸与硫酸亚铁铵在溶液中反应 ,产生草酸亚铁沉淀。草酸亚铁受热分解 ,生成氧化亚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氧化亚铁又被一氧化碳还原成极细的黑色铁粉。新制备的铁粉具有极大的化学活性 ,在空气中与氧气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使二者加速化合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铁粉自燃 ,生成的炽热的氧化铁遇易燃物脱脂棉 ,将其引燃 ,使氯化锶、氯化钡、硝酸钾灼烧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及紫色的光。…  相似文献   

14.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按初三化学课本第91页[图7-9]的要求进行,如果时间和温度掌握不好,往往还原出来的铜粉混于炭粉内,现象可能不够明显。我们的做法是不把黑色氧化铜粉末与木炭粉末混合在一起,而是先把试管内壁用水润湿,然后将黑色氧化铜少许倒入试管,旋转试管,使黑色氧化铜粉末均匀地敷在试管内壁上,然后将此试管在酒精灯上烘干备用。演示实验时,将木炭粉装入敷有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可加铁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盛药品的部位加热,…  相似文献   

15.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还原实验虽不太复杂,但却不容易得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对这两个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现象明显,并容易得到成功。一、“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这个实验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要求看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可以看到游离态的铜。但是按照课本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混在炭粉里的铜不容易看清楚,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取一干燥的试管,先在试管内加入一薄层碳粉,然后将氧化铜粉末用摺叠的小纸卷盛好,倾入试管内,抖动试管,使氧化铜粉末均匀地覆盖在木炭  相似文献   

16.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定律,理解和掌握该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化学计算等问题,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例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解析:木炭燃烧是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木炭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木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组成例2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5.4克的H2O,下列关于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C和H元…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18.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时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9.
氧化铜与碳或氢等作用还原成铜的反应,有人认为是吸热反应,而实际上是放热反应。例如氧化铜与木炭在高温时能剧烈反应,产生燃烧现象,即可证明氧化铜还原成铜是为放热反应。这个反应的实验作法如下: 称取氧化铜粉3克,木炭粉1克,放入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和均匀。木炭粉是用泡木炭(如杉木炭)充分研磨得非常细制成。将研磨好的氧化铜与木炭混和物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初中化学课本109页图3-4装置。试管口稍向下斜,防止冷凝水回流。装置安装好后,即用酒精喷灯加热,当混  相似文献   

20.
九五年秋季学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所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它不仅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富有启发性,学生感到亲切喜欢;而且图文并茂,可读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本文作者在对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了有若干问题值得商榷.(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P.11)内容:把木炭加热到发红,然后连木炭带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木炭燃烧时发生的现象……如果一开始就把燃烧匙很快地插至集气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热的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的尚未起反应的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