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米丽娟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1):24-26,30
从生动形象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入手,借助高更的一幅哲理性巨幅油画标题提出了三个让无数人绞尽脑汁的基本哲学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并试图从医学、解剖学、史学和哲学等角度给予回答。通过寻找答案,笔者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萨特的话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是博大、深邃而完备的哲学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对三个基本哲学问题作出了科学全面而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作为关于身体的话语而出现。它一方面关涉艺术,成为所谓艺术哲学,另一方面指向政治。现代美学与艺术、政治的这种关系是理解萨特美学完整性的基础。如果说萨特前期哲学建立的是一种“感性学化的”现象学,那么他的后期哲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美学化的历史哲学。因此萨特哲学作为他的探索自由之路,乃是美学化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地走向政治实践,而政治问题在萨特这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又是同样必然地成为美学问题,转化为艺术冲动。整体化地考察萨特就能发现萨特美学是以“自由”贯之其中,萨特的美学就是他探索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萨特晚期哲学的新样式。本文概述了萨特接近马克思主义之初试图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案,分析了其功过得失及其原因,表明两种哲学的主导性原则根本对立的理论想融合在一起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人学空场”“人学空场”是萨特企图以他的存在主义“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而提出的一个观点。萨特表面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实际上却攻击马克思主义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主要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忘记了“人”的真正的存在,不了解人的本质,因而把人变成了附属品,抹杀了人的特性,贬低了人的地位,把“人”这个最重要的东西丢掉了,这样,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现了一个“人学空场”,存在主义成了马克  相似文献   

5.
萨特的人学是与马克思主义相对应而提出来的具体的理论形态,并经历了从人学本体论到人学的困惑与转折再到历史人学三大步骤。萨特的历史人学缘起于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空场”,构建方法是其所谓的“人学辩证法”,体系包含着双重结构与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在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别中,“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分支。在这一流派内部,萨特和梅劳—庞蒂的观点也各自有所区别。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表现在《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此书涉及问题颇多,本文仅对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评述,并着重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态度作出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萨特及其存在主义思想的看法分歧颇大,萨特及其思想对我国许多人(特别是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影响不小,以至一度出现了“萨特热”.正如邢贲思同志最近指出的那样:“在哲学上,前些年出现过‘萨特热’、‘弗洛伊德热’……这些‘热’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就出在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工作者未能及时地对萨特、弗洛伊德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进行科学的分析,对青年加以积极的引导,结果使不少青年人盲目地崇拜他们,追随他们,好象他们的思想比马克思主义还高明.……我们要继续对外交流,继续对外开放,在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抵制资产阶级在文化思想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 ,柯尔施1 92 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 ,把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中的四个要素来把握 ,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变迁、理论实质和现实意义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特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唯物主义特质 ,所有这些都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包括哈贝马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晚期创立了“人学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他运用这一思想体系,一方面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萨特:《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后于《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中改题为《方法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有生命力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上升阶级即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方式。任何超越马克思主义的企图,都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陈腐观念卜去,只能表面上有新的色彩。另一方面,他同法国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梅洛——庞蒂一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存在主义化的批评。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而变得“僵化”了,“停滞”了,患了“贫血症”,失去了生命力,他说:“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吸引潮汐一样地吸引了我们之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异己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反过来导致劳动者的固化、组织化,进而导致阶级的出现。要消除人的异化就只能从宏观上消灭阶级、消灭分工,使人回归自由。萨特批评马克思忽视了具体的个人,要求从微观的角度来关切人、发现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从具体个人出发的方法,并没有为人的何去何从指明方向、标明路径。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历史条件下人之现实性、可能性,也指明了远期走向中人之理想性、必然性——迈向“自由王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萨特哲学的中心是人生哲学,人的“自由”是萨特关注和研究的最核心问题。萨特自由观的哲学基础是“存在先于本质”。萨特的自由观具有绝对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等几个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辩证地剖析萨特的自由哲学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萨特主张存在先于本质,强调人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导人们不能拘于旧的制度框架与命定论;萨特从其存在主义“介入”思想出发,试图剖析资本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人道主义“补充”。  相似文献   

13.
存在(being)的本体论问题一直以来是哲学界发展中如影随形的一个鬼魅,充满魔力、难以征服却无法回避。一代代的哲学伟人们建构一个又一个的理论框架以期捕获它,却终未能如愿。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现象学基础上也提出了一种新的诠释存在的方式。《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导言部分隐含了萨特关于存在与意识的层次划分和两者关系的观点,这有助于阐明萨特的存在观。  相似文献   

14.
萨特在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进行的理论整合,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思想资源.为了找到"人的真理",存在主义强调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马克思主义坚持从历史的实践性出发.前者有现象学本体论的支持,后者有唯物辩证法的根据.结果,前者看到了个体的"绝对自由",后者看到了社会的"阶级压迫".他重新引入"个体实践"、"惰性实践"、"匮乏"、"总体性"等概念,试图建立一个历史主动性的解释模式.不过他内心深处所坚守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使得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很不牢固,他始终在模棱两可的思想转换中犹豫着.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2西通过对萨特存在主义“境遇剧”代表作《禁闭》的分析,指出萨特“境遇剧”具有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载体功能,使萨特戏剧中人物的境遇体现为他的哲学作中的人的境遇,而人物的“自由选择”也是一种超越生活现实的哲学思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表现生活现这的戏剧。  相似文献   

18.
索尔.贝娄在《只争朝夕》中文学性地探讨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孤独、绝望、痛苦、死亡、自由选择和人必须有的责任。他通过描写中年男子威尔赫姆一天的所见,所思,所行,凸显了现代人生存状态,呼应了萨特思想的核心——存在,表明了它在荒诞的现代社会里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萨特的哲学思想深受胡塞尔影响,然而在他们之间似乎又存在着一些错位和误解,本文选择了意向性问题和先验自我问题来阐述萨特和胡塞尔思想之间的分歧,从而希望表明萨特是如何走上他的思想道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